秋日的张家口坝上,风里裹着谷子的清香。
9月14日,张北县海流图乡马鞍桥村的田埂边,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农技顾问李志宗手捧一束饱满的谷穗满心欢喜:“往年这时候,农户都担心谷子被冻坏了。今年种了张杂谷25号,秋分前后就能收完,不仅不受霜降影响,亩产还提高了,最低700斤,最高能到1000斤!”
坝上的气候,曾是农户心头的痛。“无霜期短、温差大,能种的作物没几样。”马鞍桥村种植户陈海龙说,他也见过别人种谷子,可老品种要115天左右才能熟,赶上早霜,穗没灌满就被冻坏了,风险太大。
今年春天,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张杂谷25号,超早熟、高产、抗除草剂、能倒茬的特点让陈海龙动了心,索性把地全改种了谷子。如今看着收割机满载而归,他算了笔账:“收益是以前的好几倍,这地没白种!”
像陈海龙这样的农户,今年在坝上还有不少。据统计,张杂谷25号今年在坝上的推广面积已超1万亩,对比燕麦、荞麦等传统作物,每亩能增收400元。这一成绩背后,是一项关键技术突破——张杂谷25号首次打破坝上地区2000℃有效积温不能种谷子的行业阈值。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范光宇解释,有效积温≤2000℃,指的是某一地区在农作物生长季内,每日高于作物生长下限温度(如谷子通常为10℃)的温度累加值,总和不超过2000℃。坝上地区气候冷凉,曾因热量不足限制了传统谷子种植,所以近20年坝上很少种谷子。张杂谷25号的选育成功,让这片土地重新有了种植谷子的可能。
一粒好种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多年的坚守。
范光宇回忆,为了培育这个品种,团队从2012年就开始攻关。针对坝上有效积温的限制,科研人员跑遍高寒地区,在田间蹲守了无数个日夜。2019年到2021年,他们在多地开展田间试验,确认品种表现稳定。之后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冷凉区做市场定位试验,结果均达标,2024年拿到登记证书,今年正式大面积推广张杂谷25号。“每一步都不敢马虎,就怕辜负了农户的期待。”范光宇道。
张杂谷25号的好处,远不止早熟高产。范光宇说,谷子抗旱、抗除草剂的特性,让它能规模化种植,成了马铃薯、蔬菜轮作倒茬的好选择,对调整坝上种植结构、发展旱作农业有大作用。
在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谷子事业部总经理杨建勇正忙着协调种子生产:“明年的种子已被订光了,今年得加大培育,才能满足农户需求。”(河北日报记者 刘雅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