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中国这个国度里,秒针每经过“滴答”一声,就会有无数事情在发生。有的事情看上去遥不可及,有的事情似乎很微小,但它们却千丝万缕地与你我相关联。
连续7天,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的微信朋友圈步数均在两万步以上。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谢德体还奔走在重庆涪陵的农业实验基地上。大部分时候,沿着长江调研是他的生活主题。
在祖国南境,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上课时讲到了环评改革的新内容,教授环境工程的她总是第一时间把环境领域的新政策放到课堂里。
在浙江农村,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还在修改着议案、建议。身兼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带领村民们走上绿色“智造”道路,想着如何更好地让绿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云南洱海,全国人大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副总工杨晓雪正和同事一起采样。不远处,有两个年轻人正在拍照,其中一个兴奋不已:洱海的水,比我上次来时蓝多了。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中国,正从山水画卷中走入我们的生活。心系生态环境的全国人大代表们,正奔走在让环境更好、让风景更靓的道路上。
反映基层的意愿,倾听人民的心声
生在洱海边,长在洱海边,近30年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让杨晓雪对洱海生态环境饱含深情。
2015年1月20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洱海“留此存照”,叮嘱大理人保护好洱海,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这一天让她“特别难忘”。
2013年担任云南省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由普通的环保工作者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她说“责任更大了”。
不断走访调研,倾听基层声音,她建议把洱海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规划,花大力气对污染防治进行技术研发,多培养专业的“国家队”。
同时,她也向外发出了很多呼吁加强环保的声音。“2019年我参加了很多履职活动,其中两次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尤其是涉及环境保护的主题,我都会踊跃发言并提出建议,呼吁各个部门要支持我们的环保事业。”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来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方面我为生态环保事业呼吁;另一方面,云南作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希望洱海保护得到国家的支持。”
2019年1月2日,杨晓雪参加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情况通报会,带去了地方财政部门的问题和建议。在会上她积极发言:“鉴于大理州自身财力薄弱、重大建设项目需求巨大的实际情况,请求上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大理州新增一般债券的支持力度,切实帮助大理州缓解财政资金投入压力。”会后,她又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地方财政部门进行了反馈,使得地方做好准备,抓住政策机遇。
2019年7月24日,云南省大理洱海保护专项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期发行规模30亿元。
当天的云南新闻联播这样评价:云南省大理洱海保护专项债券的顺利发行,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洱海治理的融资难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生态环保领域发行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先例。
2020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还表扬了这项工作。
“能够推动洱海保护,把基层的困难和呼声向上反映,推动政策落地,我很有成就感。”杨晓雪说。
对全国人大代表来说,为人民发声,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肩负这个责任,就要做到主动深入倾听人民心声。
对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来说,主动履职是一份神圣的责任。“我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对如何利用基层社会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有很多话想说。”被称为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企业家,张天任会专门抽出时间去基层调研。
连任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是他履职的第8个年头。每年10月,他会走出企业、来到田间地头,向村民了解情况。“我不仅要把企业办好,更要把可行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去。”多年来,他从绿色发展、企业技改等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多个建议。今年,他打算就鼓励支持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提出建议。“用绿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我们要走出一条生态优、百姓富、环境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张天任感叹道。
为长江大保护当好“智囊团”
俗话说,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当好全国人大代表,既要传递民声,还要当好“智囊团”。
出对策、出方案,正是谢德体多年来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法宝。
回忆近一两年的履职情况,谢德体说:“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除了参加座谈会、宣讲会等人大代表集体活动外,为了让两会建议有质量、有分量,谢德体经常到长江沿岸等地调研。
“每年沿着长江走,一去就是一二十次。”谢德体说,他带领学生在涪陵珍溪镇和南沱镇地区建立了观察实验基地,研究三峡库区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在长年反复调研中他发现,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较严重。此外,岸线开发利用粗放、水资源保护压力大、水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都让长江原本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依法遏制长江水污染加剧和生态退化的态势,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确保长江饮用水水质和生态安全,确保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长江保护立法迫在眉睫。”2019年全国两会上,谢德体提出《关于长江保护立法》的建议——长江保护立法应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修复、永续利用原则;长江保护立法还要注重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流域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建立生态保护利益补偿条款。
为了获取真实的资料和数据,让调研有切实可行的成果,谢德体经常在学校实验室和三峡库区腹心区县之间反复踏勘,访谈当地农民、调查库区生活、试验技术、撰写实验报告……这些扎实的调研工作最终凝结成一个个学术成果,以及一份份沉甸甸的代表建议。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长江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谢德体列席会议。他很高兴地看到,长江保护法草案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根据长江的特点和实际,对长江保护的基本制度与措施、加强长江保护的机制保障、推进绿色发展等作出全面规范。
主动当好生态环保政策的“宣讲员”
“我教授的课程是环境工程。最近几年环境领域发展太快了,比如环评,管理思路每隔几年就有变化,但是课本里没有这些知识。而代表这个身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策变化,我就会及时把这些信息传达给我的学生和同事。”今年是王筱虹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8年,多年来,她的关注点始终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从环境立法到环保执法,从思考环境管理的思路转型,到建议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协作平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
“除了搜集基层意见,我会主动把国家政策的变化往下反映。”2014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筱虹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通过执法检查,我了解到火电厂的超低排放技术已经上了新台阶。于是在给大三学生上课时,我以‘超洁净排放’为技术蓝本,讲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提升,从而告诉学生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上的对策和方向。”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大学生应该了解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政策的动向”。
“学生们最终会走向环境领域的一线,让他们知道国家在未来5年甚至10年的管理动态,有利于帮助他们拓宽思路、了解国情,引导他们关注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有的学生会继续深造,他很可能会围绕这些难点从事学术研究。”王筱虹沉静地说。
播下种子,静待花开。有朝一日,这些学生们大多会成为环境领域的专业人才。“一个国家的环境工作做得好不好,培养专业人才很重要。”
王筱虹坦言,“责任和压力很大”,毕竟肩负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总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的感觉。但她也话锋一转,“把本职工作做好是前提,教书育人,后面两个字更重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而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日益广泛,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既希望安居乐业,也期盼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而全国人大代表们,正通过履职经历的跬步,推动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前进,同时也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中国,路就在我们脚下,我们都在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