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颠覆性反差!东北人爱吃甜,从热评菜单就能看出来

王妮娜 发布时间:2020-06-17 10:48:00来源: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啥?说东北人爱吃甜?

  你可别在那瞎掰了,爱吃咸我信,你哪只眼睛看到俺们爱吃甜了?

  一提东北人,那绝对是汉子、仗义的人设,但与之形成颠覆性反差的竟是,东北人爱吃甜。

  虽然东北人不太爱承认,但这确实实在是事实,从东北热评的菜单上就能看出。

  1

  锅包肉、拔丝地瓜、松仁玉米、柿子拌白糖、甜粽子,甜汤圆……这些东北普通人家的日常菜,你就说,甜不甜?

  甜!

  锅包肉,酸甜口。锅里扔上一把糖,挂浆油炸完的里脊肉在里面翻个个,装盘,开吃。

  一盘锅包肉曾是多少背井离乡青年们魂牵梦绕的味道,对外号称爱吃咸的东北人,单单独恋这一口“甜”。

  一道拔丝地瓜,曾是小时候,欢天喜地去参加婚宴的最大理由。婚宴上,吃完大肘子,独独望眼欲穿就等着这道拔丝菜——金黄的地瓜被焦糖包裹,咬下去,酥脆香甜,撑起了一整个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除了拔丝地瓜,东北人下馆子,买单的大哥必要问:“你家有什么‘女士菜’?来两道。

  似乎带甜的都被划入了“女士菜”的大范畴,脆皮香蕉、拔丝芋头、蓝莓山药、松仁玉米、蛋黄焗南瓜、蚂蚁上树、糖衣花生……东北人吃饭聚餐,每桌必有甜口的女士菜,如果没有,就像吃着烧烤没来点小啤酒,总是缺点啥,聚餐会显得不完整。

  说到烧烤,那点完串后,即使是五大三粗的汉子,也会对着烤串师傅方向喊上一嗓子:“加糖。”羊肉串、牛肉串烤完后,最后撒把糖,这样的烤肉透着一股甜丝丝,才让“大哥大”们觉得,“味正”。

  在东北点菜有讲究,讲究就是“有肉有素有家凉”。东北大凉菜也是必点菜。东北大家凉里必须得(děi)“撒把糖”。

  饭店后厨,拌菜师傅用手到糖罐子里一抓,手腕一翻,糖已撒到凉菜盆里,动作快而准,动作之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尽显东北厨子的豪放气概,似乎在说:

  别看做得是家常凉菜,但也不能输了咱做东北菜的豪迈气概。

  2

  在东北,“蘸糖吃”也是寻常百姓家的一种日常吃法。酸菜心蘸白糖、西红柿蘸白糖、粘豆包蘸白糖,就连端午节时,已经包了两三个红枣、蜜枣的粽子,本身已经够甜了,那也得蘸着半碗白糖吃。

  说到这儿,东北人好好想想,是不是东北人爱吃甜?如果你还觉得还不是,那么,哥们,你再好好想想,你到底是不是东北银?

  他解释说,糖自古以来就是奢侈品,比盐要奢侈,制糖的成本和技术比盐要高级多了。制糖的技术是北方人先掌握的,因为北方连年战乱,中国的权利政治中心往南移,制糖技术也转移到南方,南方这才慢慢开始习惯甜食。

  你想,如果北方人不爱吃甜,谁会费劲吧啦地发明制糖技术呢?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3

  无辣不欢四川娘,无甜不爽东北仁(yin)。

  那四川人吃辣,是为了对抗盆地潮湿的天气。那东北人喜甜,又是为啥呢?

  在我国,生产糖的主要作物是甘蔗和甜菜,甘蔗主要生长在南方,而甜菜那曾是东北大地里一片片的存在啊!

   在网络视频“农村小飞阳”的视频中,他说到,“东北三宝”全国都知道,但东北“三个疙(ga)瘩(da)”只有东北人知道——芥菜疙瘩、甜菜疙瘩和教训孩子的笤(tiao)帚(zou)疙瘩。

  那“甜菜疙瘩”就是做糖的。

  80后的东北农村娃应该都吃过“甜菜疙瘩”吧?在地里薅个大甜菜,切成片,在大铁锅里蒸熟,一口咬下去,那是老甜了。要是火候到了,锅里还能烀出糖稀,用筷子一口一口挑着吃,那就是东北娃的“糖果”。

  中国讲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俺大东北,漫山遍地的“甜菜疙瘩”,薅一个就吃,方便便宜,可能就为东北人爱吃甜营造了客观环境。

  4

  东北人吃甜那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不是单吃甜,那有啥吃头儿?

  那必须得加点咸或酸调和一下“齁甜”的赶脚,不是纯甜,而是“甜咸”和“酸甜”。

  知乎网友“荣醉石”说:东北人是默认甜咸=咸的,所以你说东北人爱吃甜的,才会不承认。除非什么时候到外地,吃到不加糖,只有真·咸的口味,才能明白自己平时吃的是甜咸。

  咸和酸,加上糖的甜后,这样菜的味道才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鲜香下饭。

  知乎上的网友Shout说,东北多数吃绵白糖,细碎黏连,味道像蜜甜。和南方吃的白砂糖不同,绵白糖味道浓厚,会配合汤汁菜品包裹在舌头上,咽下去挂在喉咙上,会有回味。让菜的味道变得有厚度就只有糖了。

  多数时候放糖未必是为了要甜味。炒菜时,酱油+糖=鲜而不咸,冷面、泡菜里白醋+糖=清爽而不刺喉。

  糖醋的菜、烧烤里米醋+糖=甜,双倍的香浓,而且糖能盖住米醋里浓重的发酵味道,米醋可以解糖的腻,东北的糖醋是吃不出来酸味的。

  东北人热情好客,来都来了,最后给你来盘锅包肉,来个大凉菜,配上一碗肉头儿的东北白米饭,看你是不是两碗打底,吃到肚皮滴流圆?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