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 怀初心逐梦,载使命前行
【探寻精神源头 彰显时代价值】
(第一期主题“红船精神”)
开栏的话
今天,2020年7月1日,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内的一系列红色精神。
这些宝贵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精神,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光明日报社联合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在《红船初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专刊推出“探寻精神源头 彰显时代价值”栏目,以每周一期的频率,陆续刊发相关报道和文章,回溯这些宝贵精神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统展示其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汲取宝贵精神滋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今天推出第一期,敬请关注。
从上海兴业路76号,到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前,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史缩影于石库门的一盏灯火、风浪中的一叶红船。
近百年前,恢宏篇章于此起笔——1921年7月23日,十余位党代表从各地赶赴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法租界一间民居中开幕。此时的上海,已成立全国首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第一份《共产党》月刊、推出《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译本……红色洪流蓄积大势,等待着强劲奔涌的一刻。
会议持续数天后,因为安全需要,转移至清幽宁静的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举行。在桨影涛声掩护下,中共一大完成了既定议程,一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由此启幕。
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驭舟而行,闯险滩、搏激流,把苦难深重的祖国送入潮平岸阔之境,自身也从仅50多人的小党成长为拥有9100余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
丹青难写是精神。2005年,这种精神得到了最恰切的总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定义了作为中国革命源头精神的“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首创、奋斗、奉献,“红船精神”揭示了党领导人民接连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成功挺进新时代的能量密码,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指引前行。今天,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种精神愈加夺目,释放出巨大而鲜明的时代价值。
以首创精神开拓创新、勇立潮头
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这场连接起中国革命两大原点的会议,在史册上写下多个“第一”。
此时,“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马克思主义在疮痍满目的文明古国登陆,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照,革命先驱们的弄潮之举,每一步都充满开拓勇气。
接续奋战2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终于托举起光芒万丈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解放征程演进为复兴之路。开展建设、推进改革,更多剑指兴国强国的首创之举在共和国年轮中接连刻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随实践发展而稳步推进。
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求解着一个重大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大势、上下求索,对这一命题给出了全面解答,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理论自信。中国的理论创新都深植于中国实际,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海因茨·迪特里希如是评价。
此时的中国,面对的已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考量;需要的不再是“要不要改革、能不能发展”的自问,而是“改革如何全面深化、发展怎样更高质量”的实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
一场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庄严开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改革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部署。划时代的会议,为改革新征程作出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总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一种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治本之策,给出科学指引。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先后出台重点改革文件400多个,推出改革方案1900多项,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磅礴而来。
改革是宏阔的,也是具体的。在党引航发展的“万里行舟图”中,总有一些地标因“开拓”而跃上潮头。
革命播火、梦想启航的上海,把“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深镌城市品格之中,持之以恒构筑发展战略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因“八八战略”而凤凰涅槃的浙江,着力建设“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努力擦亮“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在敢闯善创的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党和国家的重托,早已化作澎湃动力,激励其一路向前,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扬起新时代对外开放旗帜的海南,为推进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建设,已相继发布7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多项为全国首创。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一项项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尽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以奋斗精神自我革命、攻坚克难
宏图远志的实现,瑰丽梦想的成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奋斗精神,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风险挑战中壮大。
从战争烽烟中,方志敏等无数仁人志士血染旗帜,甘愿“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到火热战线上,“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舍生忘死,带领人民治沙抗灾夺丰收;再到日常生活中,95岁高龄的战斗老英雄张富清执意“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一辈子跟党走”……共产党人共有的精神基因跨越时空,散发着动人魅力和恒久价值。
矢志奋斗,换来伟大成就。
从一穷二白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从“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建立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平均每年减贫超1000万人……“史诗般的进步”,使国人更具自信从容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道道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面前,改革强力推进、气势如虹,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的自我革命精神。
2019年6月始,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多次开展学习教育,着力从思想上拧紧“总开关”;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打响改进作风的持久战;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惩治腐败不手软,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风、政风、社风发生根本性变化……
烈火淬炼真金,炼出了战斗本领,炼出了钢铁意志。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美国挑起并不断升级的对华经贸摩擦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彰显了大国脊梁的胸襟、责任和担当。
面对疫情冲击下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无数党员干部挺身作为、无惧无畏,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全世界一次次惊叹于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速度。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是最振奋人心的行军号角:“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以奉献精神担当尽责、回报人民
百年,于历史长河,犹如短暂一瞬;但对于洞察一个政党的性质与灵魂,却是足够的时间尺度。
1921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在其第一个纲领中宣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红船精神”历久弥新,“国之大者”念兹在兹。在筑梦、逐梦、圆梦的宏伟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镌刻进每寸土地,激荡着百姓心弦。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在湘西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谋划精准扶贫,赴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新县纵论乡村振兴,到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前海了解开发开放情况,重访“两山论”提出地浙江余村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抵达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改革热土、抗疫前沿。人民,是他最深的牵挂、最浓的情结。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再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庄严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于广袤生活的无数细微处萌发,“红船精神”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它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递。心系群众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邹碧华,无怨无悔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独龙族全面小康“领头雁”高德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无数新时代共产党人传承前辈精神,勇担时代重任,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新坐标。
它是飘扬在急难险重一线的鲜红旗帜。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29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在最艰苦的地方扎根,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攻坚任务抓在手里,甚至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面对严峻疫情,党中央科学决断,广大党员枕戈待旦、冲锋在前,4万余名医护人员逆行驰援,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防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
它是对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不懈探索。在“枫桥经验”诞生地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亩均论英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等举措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在上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成为共识,一座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人民城市,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诠释。
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2018年,国家监察委员会依法组建,各级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行监督全覆盖;2020年,民法典出炉,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
滴水藏海,千江映月。每份具体而微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不变初心、永恒追求。
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将要走过第一个百年。回望来时长路,展眼未来航程,如何才能“从小船一直划到巨轮上,驶向光辉的彼岸”?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秉持初心、扛起使命,用卓越行动写下铮铮誓言:传承“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争先、一往无前!(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王昊魁 王琎)
(光明日报社主办 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协办)
《光明日报》(2020年07月01日 05版)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王昊魁 王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