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在蓄洪区 等洪水退去

李隽辉 发布时间:2020-07-30 09:10: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为淮河干流中游第一座蓄洪区,180余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居住着19.5万人。7月20日,为缓解淮河防汛压力,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部署,这里时隔13年迎来又一次泄洪。

  洪水下泄,低洼地带被淹没,村民居住的庄台被洪水包围,成为一个个水中孤岛,人们要坐船才能通往外界。庄台是当地一种特有的居住形态,村庄建在筑起的台基或者高地上,避免被洪水淹没。

  阜南县老观乡小马台村是蒙洼蓄洪区77个湖心庄台中比较小的一个,面积只有2000多平方米。村里人大多外出打工或迁到了县里,目前11户共21名村民中,约一半是65岁以上的老人。

  55岁的马营是村里负责对外的联络人,也是抗洪抢险的积极分子。7月19日晚上,他接到乡政府通知,前往乡上帮忙转移化肥等物资,一直忙到凌晨4点才回到村里。即便几乎忙了个通宵,马营也只睡了两个小时就醒了,他觉得心里不踏实。虽然没有接到王家坝“拔闸”的通知,但马营隐约觉得,这次时隔13年的泄洪,应该快来了。

  7月20日上午8点半,上游王家坝的13个进洪闸依次缓缓开启,淮河水涌向蒙洼蓄洪区。下午5点半左右,洪水由远及近向小马台村逼近。全村的人都站在台上子看着,“水流得比大动脉都快。”马营说。

  只用了半个小时,洪水就填满了水稻田,越过鱼塘,淹没了村里唯一通往外界的水泥路。由于时间紧急,村里老少只抢回了部分柴禾,打算在液化气不够的时候做饭用。

  马营眼睁睁看着承包了4年的鱼塘被洪水漫过,活动板房也被冲掉,原打算今年要卖的鱼不知道还能剩下几条。他心里不舒服,晚上一口饭都没有吃。夜里,被洪水围住的村子四下寂静,马营想起了2007年那次泄洪,身患癌症的妻子因为庄台被水围住,没办法出去做放化疗。直到两个月后水退了,才又去了医院,之后不久妻子就去世了。

  1968年发生大洪水时,马营才两岁。村里的老人告诉他,当年村子的庄台并不高,水涨上来的时候,甚至能淹到人胸口的位置。半夜里,一艘大木船把村里70多口人接到老观乡的粮站里。那里挤满了人,除了本乡的,还有从河南接来的灾民。因为人多,“男女解手都不‘背人’,睡觉也找不到地方”。1973年,蓄洪区内的庄台开始加高重建。面积不大的小马台村,6个大队上百人来帮忙,肩挑手抬地干了3个月,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48岁的周德强是阜南县司法局的一名主任科员,主动要求在汛期前往庄台驻点。泄洪那天下午,周德强抵达小马台村,当晚走访了村里的11户人家,并与村里的两名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刚来的时候,周德强能感觉到部分村民的担忧。毕竟十几年没蓄洪了,大家不知道水多久能下去,这期间的生活保障、秋季的收成和补偿标准都是未知数。周德强一遍遍安抚大家情绪,把随行带的饮料、物资分发给村民。熟络了之后,需要帮助的村民也会主动去找他。村民马纪原本在河南淮滨县的建筑队打工,此时被洪水困在村里。眼看到了约定上工的时间,急得甚至打算凫水去乡上。周德强了解情况后,申请了一艘冲锋舟,送他离开。

  阜南县妇幼保健院的全科医生任大奎主动申请驻村,带来了治疗蚊虫叮咬、夏季肠道疾病、感冒等常用药物。考虑到村里有半数都是老年人,还带了降压药和血压计,每天为村里老人测量两次血压。“洪水不退人不撤”,任大奎说,他已经做好了长期驻守的打算。

  马升法在村里承包了十几亩水塘养殖小龙虾,目前正是出货的季节。这次因泄洪损失很大,他一直在想办法自救。他每天依旧凌晨4点起床,喂鸡放鹅,还在庄台周围下了十几个网,家中的冰箱塞满了从洪水里捞上来的尺寸不一的各类鱼。马升法觉得,蓄洪区的人,网破了要补,水稻被淹了就得补种,眼要往前看。

  7月23日下午1点,王家坝闸13孔闸门依次关闭。经过了76小时的分洪后,180平方公里的蒙洼蓄洪区蓄水约3.6亿立方米,相当于近26个杭州西湖的年蓄水量,为淮河安澜起到了关键作用。关闸后第二天下午,马营收到了新买的鱼饲料。他乘上船撒饲料,试着把鱼引回鱼塘里。“试试运气吧。”马营说。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