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技术服务“数字城市” 京东智联云的“行”与“思”

发布时间:2020-07-30 18:1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0日电 从疫情之初“北京市海淀区应急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到24小时之内研发上线“智豆数据管理平台”,再到推出“下一代智能协同管理平台”助力常态发展,凭借千锤百炼的技术与可信赖的服务,京东智联云不止于科技助力首都抗“疫”。作为最懂产业的数字经济服务企业,京东智联云放眼长远,积极探索技术服务城市发展新常态。

  科技抗“疫”,多举措构筑城市“安全感”

  技术在应对突发灾难时的重要作用,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尤为明显。作为京东技术与服务对外输出的核心通道,京东智联云用科技构筑起城市“安全感”。

  疫情爆发以来,京东智联云积极对接政企,陆续推出了“应急公共服务平台” “智豆数据管理平台” “京东智能温感筛查系统”等多款技术产品驰援首都应急管理,在疫情防控、供求对接、物资管理、远程办公等方面实现了产品价值的快速落地。其中,“应急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主站累计用户超过15000个,涵盖近千政府部门和数百家医疗机构,共撮合6.6亿件物资。

  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京东智联云依托值得信赖的技术服务,推出多项帮扶计划。其中,京东智联云针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量身定制”推出了“新动能计划”和“新动力计划”,帮助企业搭上数字化转型发展“快车”,缓解疫情影响。

  京东智联云在助力北京抗“疫”中全矩阵技能输出,打造了其技术服务的优质“名片”,树立了科技抗“疫”行业典范。京东智联云应急公共服务平台更是入选了爱分析数字化战“疫”先锋案例。

  疫情时期的技术尝试,逐渐成为了京东智联云服务北京社会常态化管理、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常识。

  不忘初心,用值得信赖的技术服务社会新常态

  经历了疫情的考验,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成为城市建设新常态。京东智联云科技助力首都抗“疫”,为京东智联云政企合作构建数字城市积累了落地经验,延伸出更多可复制的技术价值。

  今年5月,京东智联云推出了历经京东20多万名员工检验的“下一代智能协同管理平台”。这一高效协同办公效率IT系统一经发布就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在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下,京东智联云携手尖端科技企业,共同搭建“协同办公平台生态联盟”,致力于实现信息快速精准共享,及时有效地远程沟通。

  京东智联云的技术实力,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检验。今年是从“京交会”跨越到“服贸会”的第一年,京东智联云作为会议的技术服务商,为其提供全面的数字化、智能化支持,打造了云上展厅、云会议室预约、项目发布、智能匹配、智能客服中心等五大核心功能。

  新技术的全方位应用,给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作为最懂产业的数字经济服务企业,京东智联云以北京政企合作为新起点,全面深化数字经济创新合作,进而驱动各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变中寻机,智能化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建设

  京东智联云通过“云+产业”模式,把数字技术价值释放给全国各地合作伙伴,助力当地“数字政府”建设以及产业的“上云、用数、赋智”。今年“618云上集市”,京东智联云以“智能供应链”为动能,高效链接起供应端与消费端,不仅让百姓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好商品,也让更多地方特产和区域品牌销往全国各地。

  “嫁到北京十几年了,回去的机会太少了,没想到今年通过京东商城尝到了‘家乡的味道’,叠加北京的消费券,价格实惠又暖心。”618期间在京东商城买到了很多“故乡”特产,这让北京市民陈女士高兴不已。京东APP是“北京消费季”消费券主要发放平台,消费者在此领取北京消费券后,不仅能在线上线下消费,还能参与京东618,实现24小时“云”逛店。

  今年“618云上集市”,京东智联云携手全国40多个城市、千余家企业掀起一场产业数字狂欢,交出了GMV突破40亿元的高分答卷。这份特殊时期的成绩单,不仅体现了京东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使命担当,更是百姓消费信心的投影。

  今年618期间,京东智联云与格力推出了业界第一款完全由人工智能设计的C2B反向定制冰箱。对于制造业来说,这是一次追溯到生产端的革命。京东将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全球引领性的“京东特色”互联网发展模型。京东智联云作为技术基石,秉持以“信赖为本、技术驱动、成就客户”的经营理念,搭建稳固且高弹性的技术底座,探索出了一条通过消费互联网帮助工业互联网提升效率的全新路径。

  经历了长期实践与摸索,京东智联云技术实力不断夯实,“ABCDE”战略内涵得到充分释放。作为城市数字经济“合伙人”,京东智联云正在将AI、IoT、云、大数据等技术能力整合成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机体,打造政企合作的“北京样本”,为城市智能化转型和地方产业升级带来更多可能。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