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因地制宜走出管水治水新路径
岸堤旁,女贞、红叶、石楠掩映,河坡上,铺满马尼拉草;河水里,碧水流动,鱼儿的身影清晰可见。近几年来,江苏省射阳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坚持生态治理,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蹚出了管水治水新路径,让城乡河流清澈,碧水畅流。
三级河长合力治水
射阳县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原则,逐条落实河湖管理主体和维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构建起“职能清晰、体制顺畅、责任明确、经费落实、运行规范”的河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级总河长,20多名县处级干部、200多名正科级干部和344名村(居)党总支书记也分别走上县、镇(区)、村三级河长岗位。全县23条省级骨干河道、1座中型水库、173条大沟、1026条中沟、2358条骨干沟,从此有了“监护人”。很快,全县实现了河湖长全覆盖。
凡关乎河的问题与难题,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比如网箱清除、农业面源污染、“三乱”整治等问题,采取“一事一办、清单销号”办法,限期整改到位。
2019年先后开展4次县级河(湖)长集中巡查,镇、村河长也按照职责分工,严格执行“月巡月查”要求。全县现场落实整治事项120多件,发现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今年上半年以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县级河长又先后开展了专项“巡河行动”,镇级河长累计巡河300多次,村级河长累计巡河560多次,河(湖)长制推行年度工作一次性通过省、市级验收。
长效管护走出新路
为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射阳县按照每公里4000元的标准落实骨干河道管护预算,各镇区对照“有制度、有协议、有人员、有经费、有考核”的“五有”规定,制定落实骨干河道的长效管护措施,确保管水治水不留死角。同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对造成河流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严格考核相当于给河长们戴上了‘紧箍咒’,能够有效促进河长们更好地履行河长责任。”县“河长办”负责人介绍:“县政府根据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要求,定期开展检查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的镇区,由县‘河长办’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对所属河道水质恶化、考核得分靠后的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全面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同时,射阳县继续加大水染污防治力度,全面提高侧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确保130多万亩农田化肥用量大幅递减。还按照“一户一池”要求收集畜禽粪便发酵处理,着力推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贴心管护射阳河、明湖两大饮用水水源地,严格环境执法,坚决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让城乡百万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全民参与共同守护
今天,走进射阳城区和乡村,每条河都有“归属”对象,“河道名称、管护范围、管护内容、管护标准、河长姓名、管护责任人员、监督电话”等一目了然。
此外,这里还有“民间河长”。根据辖区河道管护工作量的大小实际,公开竞聘,选出一批“群众公认、身体健康、做事踏实”的村民担任民间“河道管护员”,每位“管护员”都签订了“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合同书。目前,全县公开竞聘中沟级河道以上、纳入名录管理的专兼职“管护员”3200多人。县镇两级财政每年拨出3000多万元的专项支持经费。
合德镇有位名叫李泉的退休教师,义务清理河道16年,被人们称为“护河翁”。他2002年退休后,看到社区内的河道污染严重,便坚持自备工具,义务打捞垃圾杂物。多年来,除了刮风下雪,几乎从不间断,县河长制办公室特地向他颁发了“民间河长”证书。李泉说:“河道保洁管护,光靠干部根本忙不过来,有了我们这些常驻河边的‘民间河长’,干部们就能腾出精力忙河道治理、沿河造景等大事情。”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毛遂自荐,争做河流“义务守护”人,为守护身边的一泓清水尽一己之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