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改良百年清水鱼饲养模式 以中药饲鱼助乡村振兴
中新网衢州8月6日电(谢盼盼 童笑雨)引来一泓泉,垒造一口塘,养好一条鱼。位于浙江衢州开化的何田乡是“中国清水鱼之乡”,目前在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的带领下,清水鱼有了新“食谱”:以浙江大学特种水稻“脆杆”、当地高山辣椒以及中药材等替代原先的单一青草饲养,既增加鱼类营养,还增强其抗病性。
从明朝开始,开化农民便利用独有的生态优势,在自家房前屋后、溪边沟旁挖塘养鱼,完全投喂青草作饲料,故把这种方式养出的鱼称作“清水鱼”。
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
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农民们在浙江大学的科技加持下,坚守生态红线,以中药代替抗生素,改良百年清水鱼饲养模式,不仅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还提高了鱼的品质,实现了产业增收。
高升村位于开化县的海拔最高处,清水鱼、水稻、辣椒和中药材产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当地政法委的牵头,浙江大学在高升建立了相关基地,浙江大学农学院吴殿星教授工作站此前在该村落户。
今年吴殿星带着浙江大学的学生来此进行暑期实践,学生发现,高升村在清水鱼鱼塘旁边种植了一亩亩的脆杆水稻、中药材薏苡和三叶青。殊不知,这些将成为清水鱼新的食物。
吴殿星教授介绍,原先鱼身所需营养物质由青草中汲取,青草因纤维含量太高导致鱼消化利用率低,且易沉淀在鱼池中影响美观,如今换成纤维含量低更易消化吸收的脆杆,相较此前,脆杆明显有利于鱼的生长,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养鱼经济和生态效益意义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丰收后的脆杆水稻是经有机认证的风味米,同时谷杆两用,收获后的稻杆磨成粉末替代传统的米糠,让基本圈养、吃剩菜剩饭的鸡和猪“减减肥”,也可还田利用。高升村的村民不仅养鱼,还种植高山辣椒。其高山辣椒富含维生素,风味品质佳,而品相差和劣质的辣椒则用于喂养清水鱼,既增强鱼的抗病性,又增加鱼的营养价值,避免了浪费,实现了综合利用。
中药材薏苡为禾本科的特色中药材,系中国中药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薏苡叶也成为了当地清水鱼的重要食物来源。
吴殿星说,薏苡种在山沟边或低坡缓地,既用于药膳,也开发成特色薏苡仁酒,叶则用于喂鱼,杆则用于牛羊饲养。此外,喜阴的清热解毒中药材三叶青则充分利用空间,种于林下,主要采收地下块茎,茎叶可以制茶或喂鱼。“这里的薏苡和三叶青,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药饲多用,替代抗生素,增强鱼类抗病性。”
高升村只是浙江大学助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今,村民在浙江大学教授的带领下,沿袭当地农作物种植习惯,以功能及特色农作物品种为突破口,提质增效的同时,以清水鱼为纽带进行了产业串联,而其特色的清水鱼鱼塘及相关景观,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吴殿星认为,浙江大学在高升进行了因地制宜地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通过“药食兼用、赏食兼用、药饲兼用”产业串联探索形成了现代综合种养与农旅有机结合的特色山区生态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