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养牛大户一年见不到几次牛钱照赚?原来奥秘在这里!

武晓娟 董家朋 发布时间:2020-08-06 16:27:00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日前,“幸福花开新边疆”大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深入调研采访当地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实践、新路径、新探索、新成效。

  从废弃沙坑到美丽湖泊 洮儿河畔有了“新名片”

  走在细沙滩上,天上层云密布,太阳时而穿过云层将阳光洒下。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如果不是告诉你在洮儿河畔,你会错以为是在海边。更想不到的是,这里以前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是个300亩左右的废弃沙坑。

  据记者了解,2019年,乌兰哈达镇政府依托现有湖塘资源,以低成本开发、少人工干预的原则对西北湖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打造了一个亲水、戏水的水上乐园。

  洮儿河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西源嫩江右岸最大支流,它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乌兰浩特市,这也让乌市沿河村镇因水而兴,得水独厚。西北湖是洮儿河的支流,水上乐园的建设,大大改善了稻花村的生态环境,为村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水上乐园自今年6月25日正式营业以来,已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以水为媒,以生态修复为依托,稻花村的旅游功能日益完善,正逐渐成为乌市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百年养牛大镇的产业进阶路

  占地40万平方米的扎罗木得牧场内,4.8万平方米牛舍整齐划一,挤奶厅、青贮窖、改良站、污粪处理厂等厂房设施一应俱全,1000多头奶牛毛色鲜亮、体格健壮,每天产出8吨牛奶,为养殖户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扎罗木得牧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哈克镇,是全镇10个现代化牧场之一,可以集中饲养4500头奶牛。哈克镇是呼伦贝尔市及周边地区重要奶源基地,有100多年养牛历史,目前全镇共饲养奶牛1.7万头。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牧场建设步伐加快,当地集约化养牛规模达到1.3万头,全镇80%的奶牛从简陋棚圈搬进标准化牛舍。牧场的管理、饲料、喂养、繁殖、检验、防疫、环保等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畜牧业养殖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进阶路。

  8月3日上午,扎罗木得牧场设备维护员王尚柱趁工作间隙,走进一间牛舍。他家的80头奶牛托养在这里,他想看看这几天奶牛喂养得怎么样。

  自从2017年起将散养的奶牛托养在牧场,王尚柱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它们几次,但年底一算账,收入增加不少。“现在省心,原来养十来头牛就把一家人累够呛。”奶牛托养把王尚柱一家人从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牧场通过科学养殖,提升了奶牛产奶量,各项标准都有提高,算下来一头牛一年能比以前多赚3000块钱,纯利润可达7000元。

  王尚柱爱养牛,家里的牛托养之后,他来到扎罗木得牧场应聘成为一名设备维护人员。王尚柱说,在牧场托养的养牛大户中,最多的有200多头奶牛,他现在也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近年来,哈克镇在畜牧业养殖上已累计投资2.1亿元,创建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扎罗木得牧场示范区。牧场场区内分标准化牛舍、挤奶厅、饲草存放区、轮牧区、污水处理及粪污处理等多个区域,拥有饲料搅拌机、滑移式装载机、智能化挤奶器等多种现代化机械设备,牛舍采用热风循环、饲槽式自锁颈枷、牛卧栏、恒温水槽等多项专利技术,开启了由家庭牧场向现代化牧场快速过渡新阶段。

  为解决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扎罗木得牧场引进科技企业,可将牧场粪污通过干湿分离、发酵、除菌及科学配比,产出有机肥,实现粪污资源生态循环、综合利用。据了解,这一模式将会在全镇现代化牧场推广,推动百年养牛大镇产业化发展继续进阶。

  “非遗+旅游” 致富显成效 解锁乡村振兴新途径

  住朝鲜族传统民宿,吃朝鲜族传统美食,体验朝鲜族泡菜制作过程,了解朝鲜族迁徙历史……在呼伦贝尔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东光村,几名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完整地游览、体验了朝鲜族的民宿文化。

  “从2016年到现在,像这样的游客,我们新发乡已经接待了18万余人。”新发朝鲜族乡党委副书记邹风华告诉记者。

  【幸福花开新边疆】“非遗+旅游” 致富显成效 解锁乡村振兴新途径

  朝鲜族第一家园:特色民宿吸引八方游客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朝鲜民族乡,新发乡有着良好的民俗旅游基础,东光村更是集中的佼佼者。经过多年的打造,东光村已成为阿荣旗旅游产业的重要景区。

  “2016年,我们对东光村21栋朝鲜民宿进行了整体改造,以传统、简约、时尚、田园等装饰风格进行了整体装修,打造‘一屋一院一主题’的朝鲜族特色家庭旅馆精品,让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民俗民俗风情。”据东光村党支部书记朴顺玲介绍,2017年,东光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高了新发乡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的同时,也更加促进了东光村民宿的快速发展。

  自东光村民宿建设投入使用以来,“朝鲜族第一家园”民宿群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8万余人,在满足游客们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吃农家菜、领略朝鲜族民俗风情的生态游、乡村游需求的同时,2019年,新发乡全乡旅游产业总收入达2000万元,民俗及朝鲜族特色产品线上销售收入达400万元,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

  【幸福花开新边疆】“非遗+旅游” 致富显成效 解锁乡村振兴新途径

  体验朝鲜族泡菜制作:特有民俗展现朝鲜族文化

  离“朝鲜族第一家园”民宿群几百米的地方,坐落着一座2000余平方米的明花饭店,这是东光村的村民郑明花自2002年起就开始经营的朝鲜族特色饭店。18年来,郑明花不懈努力,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更时刻注意传承和发扬朝鲜族的特色餐饮文化。

  李贞淑,是郑明花的儿媳妇,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郑明花的鼓励下,李贞淑把朝鲜族泡菜制作的体验项目加入到了游客到东光村旅游的行程当中。游客除了可以亲身体验朝鲜族泡菜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吃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泡菜,大大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多年来,郑明花一直鼓励乡亲们发展餐饮业和旅游业。“我的目标,就是借东光村旅游业发展的大势,带动东光村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特色餐饮集聚区。”

  【幸福花开新边疆】“非遗+旅游” 致富显成效 解锁乡村振兴新途径

  全国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全国卫生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随着东光村在旅游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宽,其综合经济实力也逐步提高。截至目前,东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在东光村的带动下,整个新发朝鲜族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新发乡还创建了反向农民工创业园,通过打造创业一条街、举办奇石文化日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客流量的增加,带动了地方就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都在看

  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你给打几分?

  画面超甜!妻子雨中吃面,丈夫旁边背娃打伞.。。

  惊艳!宝藏大爷,又有新作!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