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古籍修复师
【现场声】
这本书的主要破损就是书口,所以我们一般就叫遛口。
【解说】将书页与衬纸分离,把书页的断口对齐、固定、润潮、粘合……正在修复古籍的姑娘叫侯郁然,是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的一名“古籍医生”,日常工作就是修复损坏的善本古籍。侯郁然说,虽然办公都在室内,但这一工作其实并不轻松。
【同期】古籍修复师 侯郁然
我们曾经修了一幅十三陵的地图,它尺寸很大,大概就是两三米的那种,光接覆背的时间就很长,要接两三天,你就需要不停地趴在案子上,同一个姿势来操作。因为这个画它一旦就是你开始了就很难停下来,你需要保持画的潮湿度,但是太湿了,比如说夏天或者是梅雨季,你就又怕它长霉或者是其他问题,你又得尽快完成。
【解说】随着老一辈修书师逐渐退休,如今,更多像侯郁然这样的青年匠人扛起了“书医”的担子,也为古籍修复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侯郁然回忆,在一次善本修复过程中,她和同事反复尝试,却始终没有找到与古籍颜色相似、纹路和质地相近的纸张,于是他们灵机一动,想了一个从未尝试过的新方法。
【同期】古籍修复师 侯郁然
我们当时修复的时候,因为想给它找尽量一致的纸张,所以进行了很多尝试。但是都不太理想,也是当时正好跟有一个造纸工坊有联系,所以就想尝试自己造一批纸。因为它每张纸的这个帘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是又特意学了怎么编竹帘子,然后用基本和原件一致的竹帘去抄纸,抄出来的这个纸然后我们再用它进行一个修复,基本上反正最后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
【解说】从中央美院本科毕业后,侯郁然前往英国一所大学的书画修复专业读研深造。毕业时,她的不少同学进入拍卖行或美术馆工作,出于对古籍修复的热爱,侯郁然选择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自2005年起,国家图书馆先后六次征集入藏和田等地出土的西域文献。作为“海归”,侯郁然将在海外学到的西方修复技艺运用到实践中。
【同期】古籍修复师 侯郁然
因为我们馆外文善本这个藏书量也很大,这些书也都有破损。因为西文书一般都是皮装书多一点。我们就会用到这个皮革,就是跟中国这个线装书,可能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这儿。它会对这个皮子进行一些处理,比如说打薄、削薄、染色,然后会进行粘贴这些,就是还是挺西方挺传统的(技艺),这些跟中文的(古籍)不太一样。
【解说】对比中外,侯郁然认为,古籍修复秉持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等修复理念是中外共识,同时世界各国的修复师们也在互鉴学习。2019年,大英图书馆的修复师访问中国,侯郁然就作为中方修复师代表与他们交流。
【同期】古籍修复师 侯郁然
比如说像这个浆糊的稀稠,像我们这个线装书一般都是宣纸、皮纸、竹纸,所以我们浆糊用的特别特别稀。但是像他们就是日常接触的,可能是一些西方的纸张,就是本身就比较厚。所以我就让他们用特别稀的这个浆糊来修咱们中国的东西,他们就会觉得特别惊讶,说这个这么稀能粘住吗?然后后来就是带他们做实验,让他们看粘住的效果,他们也都挺惊讶的。
【解说】如今,侯郁然已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十年。她说,未来,自己还会继续修复更多古籍,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也让这一传统技艺接续传承,焕发新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