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回应近期粮价波动:消费者没必要恐慌“抢粮”
(经济观察)中国农业农村部回应近期粮价波动:消费者没必要恐慌“抢粮”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陈溯)粮价稳,则百价稳。在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影响的特殊年份,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粮价出现上涨迹象,引发社会关注。中国粮食供给情况如何?后期粮食价格走势怎样?对于社会关切,中国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
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中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了阶段性波动,粮食价格整体稳中有涨,不同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22.4元(人民币,下同),环比涨0.2%,同比涨1.7%,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
农业农村部当天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底,山东小麦收购价每斤1.17元以上,比去年同期涨了8分钱左右,东北、山东等地玉米平均收购价比年初上涨约30%,7月份,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2.75元,环比涨8.2%,同比涨51.2%。
展望后期,唐珂表示,“中国粮价将总体保持稳定。”
他表示,作出这一判断有三个基本面因素作为支撑:一是粮食生产稳中向好,二是粮食库存充裕,三是消费较为平稳。
唐珂表示,今年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24.2亿斤,早稻产量546亿斤,增20.6亿斤。全年稻谷、玉米的生产主要看秋粮,从农情调度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尽管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秋粮长势总体不错。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全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唐珂指出,近年来中国口粮库存持续保持高位,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玉米库存虽然消化较快,但市场供给有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适时加强了储备投放和应急保供,市场供给平稳有序,市场上不缺粮、不缺油。
消费方面,唐珂表示,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消费相对刚性,年度间一般不会大减也不会大增,今年受疫情影响,口粮居家消费增加,但外出消费有所减少,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后,玉米饲用和深加工消费恢复势头良好,但实际需求的增加量也是较为平稳的。前期出现一些消费者和贸易商囤粮现象,短期会拉动市场需求波动,但不会改变粮食消费变化趋势。
展望后期粮食生产供给,唐珂表示,中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以我为主确保粮价平稳运行的基础较好,再加上国际上玉米、大豆等多数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低位运行,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预计随着秋粮陆续丰收上市,中国粮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对于消费者和市场主体囤粮的现象,唐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消费者出于防范风险心理多买点儿粮油,一些贸易商和农户出于看好后市的预期适当多囤点儿粮食,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避免跟风,防止保管不善造成浪费以及后期价格波动下跌带来损失。“从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中国粮食市场运行情况看,国内终端粮油产品的市场供给是持续充裕的,价格也是基本平稳的,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可以多一份淡定、多一份从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