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抚仙湖流域轮作搞“减法” 控制氮磷面源污染
云南核心烟叶产区如何打造“绿色品牌”?如何进一步消减面源污染,推进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为稳定核心植烟区,推动农民增收,同时进一步保护抚仙湖水环境质量,按照云南省统一部署和要求,推动云南烟草2020科技重点项目“抚仙湖流域植烟区氮磷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应用”第一年度项目近日在抚仙湖流域得以深化。
记者看到,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及企业种植户,对抚仙湖流域植烟区氮磷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的技术路线、研发内容、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了解了去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的情况。
“项目立项及时,推进扎实,为抚仙湖流域以烟草为基本盘的环湖农业产业绿色优质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宗绪晓研究员表示,绿色农业产业既要保护江河湖泊水系环境,又要保障农户收入稳定。
据悉,在试验示范区第一阶段的前三年,全面采用烤烟、蚕豆、水稻、烤烟轮作的方式,采取优质品种布局,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等外源生产资料投入,降低氮磷肥施用,减少农田退水氮磷排放,以生草秸秆细碎还田来补足碳源,改善作物生产区土壤耕作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形成了环湖农业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来永才研究员认为,轮作模式不但降低了氮磷排放、保育了土地,稳定了烤烟核心产区,同时确保了粮食作物的生产,既符合国家抓好粮食生产的方针,又提升了湖泊周边农民的收入。
专家们建议,目前还需要总结好轮作生草秸秆还田关键技术,把示范面积拓展到1000公顷规模,成为环湖农业发展中的好模式。未来,抚仙湖流域地区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一系列“减法”举措,持续推进氮磷面源污染防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红色传承 绿色发展 “牧区大寨”老典型焕发新活力
有“牧区大寨”之称的乌审召镇,更是用传承“红色基因”、秉持“绿色信念”、追寻“金色愿景”的发展理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详细] -
山西1609家企业 试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用市场化手段降低企业环境风险,促进企业绿色转型。[详细] -
银川出新规 为互联网诊疗服务设“安全阀”
规范首先明确,互联网医院应通过人脸识别等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加强医师管理,确保医师本人接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