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筑牢黄河上游蓄水池 护水天一色鱼跃鸟飞
人民网成都9月22日电 (郭莹)入秋的若尔盖草原,色彩愈加浓郁。远处山岚下,牛羊四散,鹰隼低飞,骏马奔驰。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湖生态旅游区里,木质栈道一直伸向远处,游客沿着栈道前行,时不时停下脚步,掏出手机记录下眼前的美妙瞬间。
“你们注意看,这水里有很多鱼,这些都是黄河鱼。”站在湿地内一处观景台,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指着不远处一片水域,向大家介绍起花湖近年来的可喜变化。“湿地生态环境变好的表现有两个,一是湿地面积不断扩大;二是湿地内的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这两点,我们都实现了。”
位于若尔盖县西北部之热尔大草原腹心地带的花湖生态旅游区,原本是一个天然的海子,2018年升级成为4A级风景区,核心区面积6.74平方公里。这里是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一部分,也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有“中国最美的湿地”“黑颈鹤之乡”之称。过去,由于当地人开沟放水、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多种因素,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严重破坏,1999年,花湖生态旅游区启动建设,湿地湖泊面积以及湖边沼泽地面积开始逐年增加。
“若尔盖被称为‘黄河上游的蓄水池’,其根源就在于这里拥有中国面积最大、泥炭资源最为丰富的高原泥炭沼泽。”索郎夺尔基介绍,黄河干流枯水期40%和丰水期26%的水量都来自于若尔盖,生长在湿地中的高原泥碳沼泽就像海绵一般,不断蓄水防水,调节黄河干流径流量。同时,它还肩负起净化水源,锁住二氧化碳的重任。索郎夺尔基说,高原泥炭沼泽的生长速度缓慢,保护区实施了严格管护措施,下设5个保护站,聘用35名管护人员,以便随时对湿地进行巡查,制止不法人员破坏湿地,滥挖泥碳沼泽。
如今,湿地面积扩大,湿地中的水鸟及野生动物数量也明显增加。数据显示,如今花湖生态景区内已经拥有高原鳅等15中濒危鱼类,以及十余种珍稀动物,今年三月以来,这里还发现东方白鹳、白皮鹭、彩鹮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在这些珍稀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誉为“草原精灵”的黑颈鹤。黑颈鹤属于东部鹤群,它们是全球15种鹤群中最晚被发现的。目前,全球仅拥有10200多只黑颈鹤,在若尔盖草原发现的黑颈鹤数量就达到2000多只,花湖湿地1000多只。每年三月,黑颈鹤从云南大山包、贵州草海飞到若尔盖湿地,在五六月间完成筑巢、产卵、孵化,在入冬前再飞回温暖的地方。
花湖生态旅游区的管护人员如科在这里工作已经12个年头,对他而言,黑颈鹤就如同自己的家人一般。“它们听得懂我说话,会主动靠近我,看到它们,我就很高兴。”如科告诉记者,从2016年至今,已经有数对黑颈鹤每年会固定迁徙至此,今年湿地还诞生了几只小黑颈鹤。
为了加强对黑颈鹤的保护力度,保护区安装了高清监控、以及各类监测仪器,并且在20只黑颈鹤身上安装了GPS记录仪,记录下黑颈鹤的迁徙路径,以便对它们实施更好地保护。
“黑颈鹤在这里生活,已经越来越安全。”索郎夺尔基说,下一步,保护区将积极联合国内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更为科学的管护系统,对生长在湿地的生物进行有效管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