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在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这名医生待了34年……

发布时间:2020-09-28 08:38:00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吉钓岛,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地处福建福清、长乐、平潭三地交界,这里没有道路或桥梁与大陆相连,岛内居民进出全靠渡船。天气恶劣时,风急浪大,渡船只能停运。57岁的王锦萍是岛上唯一一名医生,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4年。

  将卫生所搬回家 她的一人诊所24小时接诊

  王锦萍是土生土长的吉钓岛人,1985年,她毕业于当时的福清卫生学校,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中专生,王锦萍本可以选择在城镇医院工作。王锦萍的叔叔是镇上卫生院的医生,休息时经常回岛上给居民看病。他的一句话,让王锦萍留在了吉钓岛。

  “我叔叔说这岛上不能没有医生,你还是回到岛上来。”

  当时的吉钓岛常住人口大约1000人左右,当王锦萍作为医生回到岛上时,岛上终于有了一名常驻医生。大家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医生时,只能渡海出岛。

  王锦萍看诊,不分白天黑夜。在吉钓岛没有通电的那些年,王锦萍晚上看诊,都是在煤油灯、蜡烛的微光下进行的。王锦萍遇到的麻烦,不止这些。最初,诊所的房子是租的,房东一有需要就把房子收回。焦头烂额之下,王锦萍干脆把卫生所搬回了家。

  “那时候孩子还小,每天晚上人家来敲门,我们全家人都醒了,感觉太苦了。”

  冬天蹚水去挑药 她落下了风湿的毛病

  卫生所只有王锦萍一个人,除了看病,其他的事情也要她自己打理,比如取药。医药公司只负责将王锦萍订购的药品送上船,到达吉钓岛后,她需要用扁担把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重的药品挑回卫生所。海岛路陡,挑着担走路非常吃力。以前没有码头,退潮时,船无法靠岸,王锦萍就挽起裤腿,蹚着水到船上拿药。冬天海水寒冷刺骨,王锦萍落下了风湿的毛病。

  作为岛上唯一一名医生,王锦萍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内科、外科都要看,创伤性的缝合也是她亲自上手。回到吉钓岛后不久,她发现岛上的孕妇生产有困难,她就专门离岛进修学习,开始为岛上的产妇们接生。

  “第一次帮人家接生很紧张,医院接生医生护士那么多人,岛上只有我一个,我就自己跟自己加油。”

  从中专毕业回到岛上,到2001年国家叫停家庭接生,十多年的时间,王锦萍在岛上共迎接了200多个新生儿,无一出现问题。

  与家人多年分离 想的时候 听听声音也是好的

  1993年,按照政策,王锦萍的母亲和弟弟妹妹的户口都随同她在镇上工作的父亲调往了福清市的海口镇。王锦萍也因此面临着是否和家人一起离岛进城的选择。

  “这边很辛苦,有时候会想别干了。但这岛上有很多老人,老人家依赖我就像依赖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走了他们怎么办?”

  1994年,王锦萍的大儿子离开吉钓岛进城读书,按照当地习惯,孩子离岛进城读书都要妈妈一同进城陪读。但王锦萍舍不得离开吉钓岛,就把孩子托付给了在城里的母亲和弟弟妹妹。

  2002年,王锦萍的小儿子也要离岛进城读书了,由于一直觉得亏欠孩子们,这一次,王锦萍下决心离开吉钓岛,陪小儿子进城读书。

  “我跟一位来看病的老人说我要陪小儿子去读书了,老人说你去了我们没有医生了,这么多老人不是等死吗?听到他这么一说,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老人的这句话,让王锦萍打消了离岛的念头。她为儿子办理了寄宿,再次把儿子托付给城里的父母和弟弟妹妹。王锦萍的丈夫也常年在外,小儿子离岛后,一大家子里只剩王锦萍一人还生活在岛上。

  “晚上10点多就没什么事了,会跟孩子打个电话,听到声音也是好的。有时候实在想,就打开电视,分散点注意力,孩子们长大了都说理解我,但我有时候也会觉得我这母亲做得……”

  “有人问你的工资有多少?你说多少就多少”

  时代在发生着变化,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离岛外出谋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守吉钓岛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84岁的林道康是吉钓岛人,患有尘肺病,平时无人照看,王锦萍定期过来给他做检查、抓药治疗。

  “他们的病我很了解,该吃什么药,对什么药过敏。他们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吃什么药过敏。”

  岛上居民很多不识字,每次给他们抓药的时候,王锦萍都会在药瓶上做好标记,提醒居民按剂量服药。

  “在药瓶上画横线,一横就是一次,两横就两次。”

  对于林大爷这样的病人,王锦萍只收取很少的费用,或者干脆不收费。这也是她为什么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从不花钱雇人的原因。虽然吉钓岛上的诊所隶属于当地的卫生系统,但王锦萍并没有固定的工资,她只能靠坐诊赚取微薄的收入。

  “有的人很不理解,觉得你在这儿图什么?你一个人在这儿过这样的生活,国家给你的工资应该很高,不然你怎么撑得住?我不解释。有的人过来问你每个月工资有多少,有没有五六千?我说你说多少就多少。”

  身体受伤挪到病人家看病 退休后继续留在岛上

  医生不是铁打的,也有头疼脑热的时候,也有遭遇意外的时刻。这时候,王锦萍只能依靠自己。

  有一次,她在出诊的路上摔断了肋骨,在她的伤还没痊愈时,就有老人的孩子找过来,说自己的母亲生病很严重了,无法下地,无法进食,让王锦萍去输个液。王锦萍忍着疼痛,一瘸一拐,挪到了这位老人家。

  “老人家很内疚,你自己都这样了,还过来给我挂吊瓶。我就安慰她,挂完慢慢挪回来,第二天再慢慢挪过去,继续帮她挂。”

  如今,王锦萍已经57岁了,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他的儿子、女儿都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他们希望王锦萍能回城里跟他们一起住,共享天伦之乐。但王锦萍还是选择留在岛上。只有每年春节的时候,全家人才会在福清市团聚几天。

  “大年初一过去,初二就回来。不放心岛上的老人,我生怕他们深更半夜出什么状况,没地方找医生。我很少出去旅游,出去了也记挂岛上的老人,还不如不去。”

  “如果身体允许,我会继续留在岛上,为村民服务。”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