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质量发展,政府要用好指挥棒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在笔者看来,高质量发展指的是发展的高质量,而非把所有的医院都发展成解决疑难病症的高水平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应该是建立现代医院制度。也就是说,每个医院围绕自己的功能定位,用高质量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功能定位的医院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最终让本辖区的老百姓享受到方便、经济的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并不只取决于医院自身,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希望公立医院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投入重点,转变管理理念和方法,自己首先就要做出变革。如果评价公立医院时重规模,评重点学科时看床位,就很难让医院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首先,政府要用好资源配置的手段,尤其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患者之所以扎堆在一些大城市,根本原因是地方优质资源缺乏,且仅有的优质资源从结构到区域布局再到医院的分配都不合理。当前,加强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协同、区域协同、内外协同,本质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对公立医院的布局既要有国家的医学高峰,比如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医学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也要布局一批省级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省域内发挥带头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重点强化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使县级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和领头羊。
其次,对医院和医生的考核评价标准要变。过去对医院的考核是以结果为导向,通过横向比较和自身纵向比较来看医院所处位置,以及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理想状态的差距。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过程,意味着不仅仅看医院的现状,还要看它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态势、发展的可持续性等。
好医生是好医院的魂,对他们的评价标准也要变。现在,医生的评价标准是职称、学历,是看医生会不会开刀、能不能诊断疑难病症。这些当然重要,但不应成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国际上公认的“五星级”好医生的标准是,有效的治疗者、有效的沟通者、有效的健康管理者、有效的协调者和有效的健康理财者。高质量发展下的人力资源评价,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技术和疾病治疗为导向的评价标准。
再次,价格机制、薪酬制度、医保支付等制度必须变革。过去的制度变革是服务于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维护其公益性,当任务转为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时,原有制度改革就不足以满足要求。比如,随着紧密型医联体的建立,对于编制的要求,由过去仅仅要求增编转变为在医联体内打通使用。因为如果人财物不打通,所谓的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就无法真正发挥效用。
(作者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