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体育

北京冰球 人气热底气足

发布时间:2018-05-24 08:12: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全国冰球锦标赛上取得一银一铜的佳绩,到中小学校际冰球联赛规模创新高,北京冰球最近风生水起,成为国内冰球版图上活力四射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筑起北京冰球的发展“底气”。推动冰球进校园、引进高水平赛事、打通人才上升通道等一系列举措出台,北京的冰球运动不断升温。

  一年的青少年冰球比赛能达1000场

  北京市中小学校际冰球联赛是北京冰球的传统赛事之一,今年有来自105所中小学的15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这一规模几乎是2013年比赛创办时的9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些年北京冰球的发展变化。

  “北京冰球的整体氛围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处处长苏峻表示,目前北京注册的青少年冰球选手将近4000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起赛事平台,让这些喜欢冰球的孩子有足够多的比赛机会。”

  打造青少年赛事,从多年前就开始起步,如今已成为北京冰球发展的一大亮点。据了解,除了全市的校际冰球联赛外,下半年举行的俱乐部联赛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高,也是北京最早打出知名度的冰球赛事。

  “现在全市一年的青少年冰球比赛能达到1000场,几乎覆盖全年。”苏峻说,在赛事的带动下,很多家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越来越多,为冰球发展营造出良好氛围。

  细化赛事组织提升专业度是方向

  从最初只有几十个孩子打冰球到日益火爆的青少年冰球培训,再到专业队相继成立,北京冰球的萌芽与动力源自民间,在各方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

  “第一届校际联赛时,很多队伍都是家长自己张罗起来的,后来渐渐地才形成规模,有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副秘书长邢隺说。成立于2012年的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在经历了初期的摸爬滚打后,也已发展成为推动北京冰球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拥有36家会员单位,冰场30多块。“协会近几年加强了与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完善冰球赛事,组织冰球进校园,也促进了这项运动的普及。”邢隺说。

  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使得原本红火的北京冰球再上新台阶。2016年,北京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及7项配套规划,其中对冰球运动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

  “目前确实到了给项目发展‘把关’的时候。”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会长辛铁梁曾表示,政府的积极引导可以让很多环节规范化、专业化,目前冰球的发展还存在冰场数量不足、冰球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等硬件或软件方面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支持。

  细化赛事组织、提升专业度,也是北京冰球运动协会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在今年3月结束的2017—2018赛季北京市青少年俱乐部联赛中,比赛规则上的一个变化让很多家长称赞不已。联赛最低年龄U6(6岁以下)组别的赛场由全场改为半场,减少了小球员们的体能消耗,让他们在技术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是借鉴欧美冰球发达国家青少年比赛做出的改变。”邢隺表示,评价项目发展的好坏,赛事数量的多少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专业程度、锻炼价值等也应成为衡量标准。

  为国家队输送人才成为重要目标

  为国家队参加北京冬奥会输送竞技人才,是北京冰球发展的重要目标。2016年,北京男子冰球队成立,随后北京冰球陆续建立了男子U18(18岁以下)、U15(15岁以下)、U12(12岁以下)和小女冰4支梯队,梯队球员基本都是在校学生,一条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有了初步架构。

  从年龄来看,北京一线队的大多数队员在2022年前后正值当打之年,因此队伍从成立之初就站上“高起点”:由北京首钢冠名,在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岛人俱乐部进行了两个赛季的集训。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冰球锦标赛中,这支球队以三胜两负的成绩取得A组季军,将前一年第四名的成绩又提高了一位。不过相比成绩,中方教练王国成更看重的是队员们在场上表现出的精神状态,“我们去年在美国打了42场比赛,今年打到季后赛,打了47场比赛,让队伍得到了很大锻炼。这次比赛,队员们把在美国学到的东西基本展现出来了。”

  在带队参加B组比赛的北京队领队李会斌看来,北京开始进行的青少年梯队建设,正在为北京冰球的人才储备和项目发展蓄力,“例如我们的男子U18队现在有29人,其中在北京上学的20人每周五晚上坚持训练,主教练来自捷克高水平冰球俱乐部。”

  苏峻表示,中国冰球男女队获得“直通”北京冬奥会资格,其实是让冰球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北京冬奥会冰球赛场能有北京选手的身影,我们也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4日 23 版)

(责编: 陈冰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