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多元文明交融的中亚

孙壮志 发布时间:2019-05-31 10:11: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者按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拥有古老悠久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亚洲人民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亚洲各文明既有相互差异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相互沟通的一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应促进亚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对于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际,本期刊发一组文章,分别介绍中亚地区、南亚印度、东南亚柬埔寨等文明形成的历史脉络,展示各自的文化特性,体现交流互鉴之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地处我国西邻的中亚地区,拥有较为适宜的气候和良好的自然条件,阿姆河和锡尔河横贯东西,使这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独特的文明。同时,其连接亚欧的独特地理位置,又赋予这一地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走廊”和“通道”地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繁盛之地。

   多种文化的交汇点

  中亚地区远古的最早居民是印欧人种,一般来说,这里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的发源地。当时这里大片地域水草丰美,是游牧民族理想的栖息之地。而在中亚的南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古称“河中”地区,则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很早就开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加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造成了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早期是游牧和农耕等生产方式的差异,后来又出现了城市文明。居住在山区、河谷、平原、草场、沙漠的居民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向东是中国古老的儒家文明,向西北是希腊文明,向西南跨里海与波斯文明相通,向南则是多文化的印度。从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居鲁士的扩张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短短数百年间周边强国先后把自己的影响扩及中亚。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联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占领,彻底改变了中亚文化属性;到13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席卷欧亚,中亚又成为蒙古汗国的属地;再到16世纪帖木儿帝国分裂后其后裔巴布尔南征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中亚与亚欧大陆上各著名的古代文明都有过“亲密”接触,尽管有时是无奈的战祸蔓延和外族征服,但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交融,造就了这个地区独特的发展轨迹。

  总体来讲,中亚文明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公元前6世纪之前是文明的孕育和成长阶段;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8、9世纪是外部文明频繁冲击的时期;9世纪到15、16世纪是本土文明再度成为主流并走向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征服者很快接受当地文化,开始出现土著民族建立的强大王朝,塔吉克人的萨曼王朝以及后来的帖木儿帝国是其杰出代表,创造了不凡的经济和文化成就;公元16世纪以后是现代民族走向成熟的阶段,但也经历了很多分分合合。16、17世纪,北方的哈萨克汗国一分为三(大帐、中帐和小帐,也称三个“玉兹”),南部是三个乌兹别克汗国(布哈拉、希瓦和浩罕),土库曼、塔吉克等民族则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到20世纪20年代,苏联时期的民族划界,奠定了今天中亚民族国家的最终版图。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外部侵略和奴役,但中亚各民族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民族宗教的万花筒

  中亚地区民族众多,现有130多个不同民族。如果把古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都计算在内,大概有成千上万的民族和部族留下过自己的足迹。在长达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有的民族迁徙他处或最终消失,有的现代民族则是由多个古代民族融合而来。今天的中亚主要由五个主体民族即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民族组成,他们有着各自特殊的形成条件,彼此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亚的民族分布相当复杂,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不同民族生活的地域相互交错,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中亚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对整个亚欧大陆都产生冲击的民族大迁徙。其中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的三次大迁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居民的民族构成。在民族迁徙过程中,有一些古代民族顽强生存下来,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中国古典史籍详细记载了到阿拉伯帝国吞并前中亚的民族史,出现了很多今天耳熟能详的称谓:大月氏、乌孙、康居、粟特、大宛等。许多民族从中国北方大漠甚至是黄河流域迁至中亚,如公元1世纪的匈奴人、公元3世纪的鲜卑人、5世纪的柔然人、6世纪的突厥人、10世纪的契丹人等。

  古代中亚各民族中,有些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历史通过口口相传保留至今。近代以后,在中亚逐渐形成三种有影响的语言体系:一是操突厥语系的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土库曼人,分布地域较广;二是操东伊朗语支的塔吉克人,主要居住在中亚的南部山区和平原;三是后来的操斯拉夫语系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主要居住在城镇。有一些小的民族,也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比如中亚的东干人等。

  大多数情况下,中亚地区各个民族之间是能够和睦相处的,这也是今天中亚各国能够友好共处并积极推动地区合作的重要原因。与多个民族相伴的,就是不同的宗教信仰。虽然中亚地区大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但其他宗教始终有自己的信徒。在伊斯兰教之前,佛教、拜火教等也曾在中亚传播过。伊斯兰教之后,又有东正教、基督教等传入。可以说,世界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宗教,都曾在中亚立足、发展甚至走向兴盛,这也是多元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此外,中亚还是古代宗教在亚欧大陆上传播的桥梁,比如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到中国。

  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提起中亚,不能不想到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丝绸之路”,从西汉开始,中国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便与欧洲国家建立起联系,东汉时期经历了“三绝三通”,到唐代走向鼎盛。这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自然离不开作为交通枢纽的中亚地区,中亚甚至形成了北线、南线等多条线路,分别通往欧洲、西亚或者南亚。丝绸之路的基本功能是商业活动,与大量商队同行的,往往还有官方的使者和传教士,沿途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密切。

  由于丝绸之路的发展,中亚的商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很早便形成了一些较大的国际城市,如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奥什等。有的城市,在当时属于人口较多的大都市,奠定了中亚经济繁荣的基础。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海上运输的发达,地处内陆的中亚地区逐渐失去了在国际贸易当中的特殊地位。直到今天,从中国建设新的铁路、公路经过中亚直通欧洲、西亚,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国家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国与中亚地缘相近,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甚至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已经有了贸易往来。“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使中国和中亚能够互通有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通过中亚传到欧洲,欧洲和西亚还有中亚的很多产品、艺术也传入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双方的交往曾经被迫隔断,但这种源远流长的情谊,成为今天中国与中亚国家“世代友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①东西融通中的柬埔寨文明②印度文明发展的包容性与多样性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3日 14版)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