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助残日,市残联评选“四美”人物
原标题:梦想在绽放 爱心在绽放 美丽在绽放——助残日,市残联评选“四美”人物
5月19日,是我国第29个助残日。这是一个温馨且充满爱意的日子。在岛城,有自强自立的优秀残疾人、对残疾人不离不弃的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事业无私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的爱心人士。多年来,他们乐观积极地生活,倾力有爱地相助,让这个城市充满真爱,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岛城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进一步弘扬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今年市残联牵头组织了全市“最美残疾人”“最美残疾人家庭”“最美残疾人工作者”和“最美助残爱心人士(组织)”评选活动。这里,我们挑选了其中4位获选代表,以飨读者。
刘央飞:用爱寻回幸福
16年来,新城千岛街道高峰村刘央飞用其柔弱的肩膀,让一个“重伤”的家庭重新拥有了幸福。
2003年11月,刘央飞的丈夫因意外事故成为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便失禁的肢体一级残疾人。为此,他有了轻生的念头,还向妻子提出了离婚。而刘央飞却说:“我们是一家人,有我吃的就不会少你一口。”从此,刘央飞丈夫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刘央飞做好送到床上一口一口喂的,每天四五次的小便也都是刘央飞用巧力和按摩手法完成的。她还专门参加了护理培训,买书自学按摩手法,每天早中晚各一次为丈夫按摩双腿,不让其下肢腐烂。
多年来,家里的重活累活,刘央飞一人包了;丈夫的护理工,刘央飞兼做了。此外,她还“见缝插针”补贴家用:自留地里一年四季种满了蔬菜,上山采茶叶、摘杨梅上街卖……就这样,16年如一日,刘央飞天天“挤”“算”着时间照顾丈夫、赚钱维生。在刘央飞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她丈夫也重拾生活信心。
儿子高中毕业后想就近找份工作,帮母亲减轻负担。但刘央飞拒绝了这份孝心,鼓励儿子参军。儿子在部队11年,表现优秀,退伍后分配到离家较远的小岛工作。
这个又重拾幸福的家庭,今年被市残联评为最美残疾人家庭。丈夫说,没有妻子就没有他今天的幸福。儿子说,母亲是他最好的榜样。刘央飞说,现在的生活她很知足。
王彬:助“残阳”一片温暖
王彬来自安徽阜阳,2005年初到舟山,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也是普陀沈家门街道大干社区新居民党支部成员、新居民志愿服务队副队长。他在此次“四美”评选活动中,获最美助残爱心人士称号。
早在2013年,王彬与杨秀青、丁四等人发起组建了大干新居民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全市的为老助残、义务灭蜂、捐衣送暖、护河治水和义务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
第二年,他又发起成立了一支以50多辆出租车和私家车为主要力量的大干新居民志愿者为老服务队,定期到部分小岛敬老院开展活动。
定海北蝉的智力残疾儿童小泽因行动不便,出门康复治疗成了难题。 3年前,小泽的母亲试着通过爱心车队名片联系了王彬。自此,王彬和团队成员轮流接送他们出行就医。
刘阿姨是名肢体一级残疾老人,出行不便。2016年,王彬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她结对,免费接送其出行和就医;芦花社区吴阿伯因残疾卧病在床,王彬他们也时常接送他往返医院……5年来,王彬以及他团队共免费接送残疾、困难老人出行就医达400多人次。
在王彬看来,自己作为普通人能尽一己之力,温暖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人生就值了。
陈艳萍:美丽绽放在舞台上
陈艳萍因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从20岁那年逐渐下降,最后成为一名弱视力的视力残疾人士。然而,多年后,她在社会各界关爱下,打开心门走上舞台,创造了一个缤纷耀眼的五彩世界。在此次“四美”评选活动中,她获评最美残疾人。
2008年10月,爱好戏曲的陈艳萍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年轻票友一起,组建成立了“舟山市青年越剧团”(非营利性自发社会组织),也开启了她10年文艺志愿服务的历程。
有一年,陈艳萍带着剧团姑娘第一次去葫芦岛参加文艺志愿活动。晕船,再加上下船后提着沉重的道具、设备,姑娘们走到福利院都累垮了。但她们看到早已候在院里的30多位老人和一桌专门为她们备的饭菜,用的还是老人自己种的平时舍不得吃的新鲜蔬菜时,马上感觉浑身又有力了。
虽然演出场地简陋,场面却热情温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老人们的嘴就没有合起来过。
“因为您已老,我不敢停”。有一年重阳节,陈艳萍带团去普陀一个小岛给老人演出。演出中途下起了大雨,但台下老人不愿离去,陈艳萍就叫来团员安排老人躲到屋檐下观看,自己则淋着大雨演完了余下30分钟戏。多年来,在陈艳萍的带领下,剧团积极参与社会为老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经费不够,陈艳萍拿出20多万元积蓄补贴公益演出。
2015年11月,在市残联的帮助下,陈艳萍组织成立了舟山市残疾人艺术基地,共组织培养了100多名残障文艺爱好者,开展各类文艺培训60多次,组织以残助残文艺演出15场。此外,她还组织剧团骨干人员到学校进行义务戏曲普及教学。
11年来,陈艳萍带领剧团送戏下乡700多场次,惠民逾15万人次。她说:“即使我失去了光明,但我心中的色彩永不褪去。”
潘燕:因为爱所以愿意“傻”
她是个热心肠的“妈妈”;她是个“劳碌命”;她是个有爱的“傻子”……这是嵊泗洋山当地很多人给潘燕的评价。潘燕是洋山镇残联理事长,今年被市残联评为最美残疾人工作者。
2013年12月30日晚上,智残、自闭症患儿小静的父亲突发心脏病死亡。待到邻居发现时,小静已在其父亲尸体旁躺了一天。
在潘燕的帮助下,小静被送到市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潘燕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时而往返定海和洋山。
小静出院那天,潘燕忙着帮她办理出院手续。而小静看不到潘燕急得哇哇大哭,一看到她回来,突然扑过去喊了一声“阿妈”。这是小静自闭后第一次开口叫人。这一声“阿妈”,让潘燕比听到儿子第一次开口叫她妈妈还开心。
潘燕的爱,不仅给小静带来了阳光,还给洋山镇阳光庇护中心带去了温暖。“阿姨来了!”潘燕一走进阳光庇护中心,智残的小红(化名)一下子就认出了她。这里入住了20名以智力、精神残疾为主的残疾人。整整一下午,潘燕和智力残疾人一起下棋、折纸……小到陪玩、置办康复器具,大到解决这些残疾人的养老保险与再就业,潘燕事事关心,倾力而为。
在他人眼里,潘燕总是很忙。她为了一份残疾人的慰问名单而加班熬夜;她主动拿出个人奖金成立“网格爱心基金”帮助更多困难家庭;每逢春节前夕,她再忙也要漂洋过海到市二院,看望在那儿接受住院治疗的洋山籍精神残疾人……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小刘夫妻均为重度残疾人,家中贫困,潘燕为他们上高三的儿子争取来一个针对困难家庭定向培养文化员的名额。入学之前,她还为孩子申请了最高标准助学金8000元。如今,孩子的奶奶总爱找她商量自家事儿。
“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良心,善待身边每一个人,用心做。”潘燕几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弱势群体也从她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坚定了自立自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