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垃圾分类的推行体系
原标题:完善垃圾分类的推行体系
当下,推行垃圾分类风靡全国各地。一些地方政府将之纳入文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和党建工作等,引导公众养成人人动手的好习惯。至此,分不分、谁来分、怎么分等已不再是纠缠不清的问题,但如何保障垃圾分类可持续推行,仍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垃圾分类可持续推行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满足现在生产生活的需求,兼顾效率与公平,全社会乐于持之以恒地实施;二是能够适应未来生产生活及垃圾分类发展变化的需求,可适时升级。这就需要完善垃圾分类的推行体系,包括运行、管理和监管3个层面,涉及领导方法、目标管理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借此导控政府和社会的行为,使之符合垃圾分类可持续推行的要求。鉴于政府推动是推行垃圾分类的中坚力量,尤其在未形成人人动手的阶段更是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以什么姿态与社会互动,事关推行垃圾分类的成败,政府的领导方法便成为推行体系的核心。
推行垃圾分类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一要做到充分发动群众,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团结积极分子,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不断壮大实施垃圾分类的群众力量;二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做到指导与学习相结合,将群众意见进行提炼、反思、总结,再到群众中去推行,不断改进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融合自治、法治和德治,统筹大局,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局部与全局利益,兼顾各方群众利益,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重点突破,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引导群众自觉实行垃圾分类。
推行垃圾分类的管理体系,包括加强组织与领导、制定规划与计划、协调相关资源等,以实现既定目标。其中,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和资源管理是管理体系的3个重点任务。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包括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各阶段主体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不同,相应的管理目标、重点项目、方式方法及所需资源也有所不同,管理体系应具有阶段性、针对性。需要指出的是,推行垃圾分类是为了培养主体实施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而实施垃圾分类是为了分类处理垃圾,两者的管理体系是不同的。
推行垃圾分类的监管体系,包括为确保运行体系和管理体系正常运转而制定的规范、监督、考评及反馈等机制,聚焦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上,检视规章制度的有效性。重点围绕如何培养主体实施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如何保证分类垃圾得到分类处理,如何保证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主体协同、利益协调和环节相扣,保障分类全民化、管理针对化、监管多元化和效益最大化,促进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和治理体系伴随垃圾分类的深入而不断完善。(熊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