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蹄疾步稳摆脱贫困
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边缘,重峦叠嶂,群峰连绵。被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就坐落在群山之间。
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相伴而生的便是极度的贫困。“很多事情我都记不清了,但却忘不了小时候生活的艰苦:一年中,老百姓有半年时间吃不到主粮,只能吃杂粮甚至吃野菜充饥。”今年78岁的苗族老人杨光华说。
1953年,隆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苗、彝、仡佬、壮、汉等各民族同胞携手奋进,近七十载岁月中,与贫困不懈斗争。2018年,隆林各族自治县财政收入比1953年增长2.9万倍。杨光华感叹:“现在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脱贫摘帽的目标也日益接近。百色市政协副主席、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启胜说,作为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隆林已累计减贫52279人,62个贫困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3.57%下降至8.56%。
路网和电网,牵着山区奔小康
村民搞养殖,山路崎岖,不通车,牲畜幼崽放在竹篓里背着上山回家,养到200斤想要下山去卖,却背不动了……这在隆林山区曾经屡见不鲜。
贫困落后的症结,主要在路!
克长乡大庆村龙科响屯上寨,住着17户苗族人家,其中有16户是贫困户。寨子在山上,过去山上山下一条林间泥路,运东西只能靠肩挑马驮。
“山上的房子急需改造,但路不通,建材都拉不上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派驻大庆村的扶贫第一书记杨烦烦回忆道。根据政策规定,20户人口以上的自然屯,政府可出资修路,这17户人家该怎么办?
做方案、报情况,多方争取,终于协调到广西协力基金会的20万元资金。勘察、设计、开工,山石峥嵘险峭,不能爆破,就用人力挖,村干部带头,乡亲们投工投劳,劈山运石……去年10月,一条800米长的砂石路修通。
沿这条路上山,第一眼见到的是整齐的房屋。今年52岁的杨阿册正在打扫房子,路修好后,她家顺利完成危房改造,丈夫、儿子外出务工,她在家养牛、种玉米,全家去年脱贫。
“路一修好,乡亲们就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杨烦烦说,路通百业兴,16户人家现在全都脱贫,日子越来越红火。
2016年以来,隆林共计投入约17亿元,实施928条通屯路硬化,705处安全饮水工程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宽带网络建设等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产业加就业,群众增收有保障
“隆林三成是石山,七成是土山,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海拔最高处约1950米,最低处300多米,地势落差大,发展大规模产业不现实,产业扶贫必须因地制宜。”隆林各族自治县县长杨科说。
今年63岁的平班镇管肖村管肖屯的贫困户黄永福,手肘患病,不能用力,妻子又腿脚不便。但黄永福不等不靠,“别的干不了,还可以搞养殖。去年养了5头牲畜,卖了一万二。今年又申请了5头。”
搞养殖还要申请?
原来,2016年起,隆林利用深圳扶贫协助资金作为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以企业借款方式注入两个牲畜养殖龙头企业,企业每年按10%的红利折算成幼崽,发放给贫困户养殖,每年覆盖全县200户贫困户,每户5头。贫困户养殖半年后出栏,每户收入在1万元以上。
“如果只发钱,不能保证合理使用,现在让贫困户代养,公司统一种苗、防疫、保险、技术指导,保价回收,相当于开通了一班不会晚点的增收‘专列’!”广西红谷农业投资集团总经理李隆雷说。
“去年全村10户贫困户申请,今年贫困户加退出户有25户申请。”管肖村第一书记钟华值说,去年,市场上肉价6元多一斤,但公司还是按保底价8元一斤来收购,让大家得到实惠。
李隆雷说:“目前,我们公司的养殖业覆盖全县3360户贫困户、近1万贫困人口。”
“我们鼓励扶持贫困群众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实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县扶贫办主任刘杰说,隆林打造种植业“三张叶子一株蕉”、养殖业“两黑一黄一青一白”的产业名片,特色主导产业扶贫覆盖贫困户19402户,覆盖率为89.83%。
如果说发展产业是为贫困户“造血”,那么促进就业就让贫困户进一步增强了“造血”功能。隆林出台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县贫困劳动力7.4596万人,已实现就业2.7959万人。
今年春节后,10辆爱心专车从隆林出发,载着400多名贫困群众,奔赴南宁、防城港、贵港等地务工。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就业脱贫委员行动”的一份成果。
“隆林脱贫任务艰巨,自治区政协‘就业脱贫委员行动’以隆林为试点,首批就提供了2300多个用工岗位。”隆林各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派驻隆林扶贫工作队队长潘乃师说。
扶智又扶志,不让贫困传下去
车子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缓缓下坡,几个转弯后驶入一处山坳间,远处十几栋小楼依山而建。在隆林很出名的德峨镇水井村龙吓屯到了。
因何闻名?“龙吓屯21户人家,出了11个大学生!”村支书罗文新就是龙吓屯人,他自豪地说,现在全屯还有3个高中生、7个初中生、11个小学生在读,无一辍学。
今年29岁的罗斌是这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初中在隆林读,高中在百色市读,2010年考取桂林理工大学。
罗斌家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如今,他回隆林后在乡里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全家2016年底顺利脱贫。“以前吃饭都困难,现在已经买了车,盖起了小楼。”
“教育是脱贫的根本。今天不读书,明天没发展。思想观念跟不上,很可能会返贫。”罗文新曾在龙吓屯教学点当过老师,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经常支持和鼓励正在求学的子侄们。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根本的途径。”县教育局局长杨胜奇说,隆林让贫困孩子有学上、上得起、上得好。严格落实贫困学生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应助尽助,还对全县孤儿和事实孤儿施行资助全覆盖: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高中生3000元,初中生2000元,小学生1000元。
去年,隆林招聘中小学教师635名,填满小学教师缺口,还一次性投入资金12亿元兴建7所中小学。去年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62%,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一个学生失学。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3日 10 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