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高铁站傍小山村

厉彦林 发布时间:2019-08-27 19:49: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野、河流、山岗、村庄、城市、海边……一阵鸡叫声打断了我的梦。我起身去村南欣赏早春的风光。这是春寒料峭的时节。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天幕上挂一轮弯月。我发现东南方的驼背山脚下灯火通明。走近,只见工人们正连夜钻挖隧道,弯月下闪动灰黄的灯光,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和人语声,我心中一阵激动:“我们这个小村,也要跨入高铁时代了!”

  沂蒙山区偏僻,自古交通不便。我的故乡是莒南县东北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从我记事起,道路是沙土路,最早见过的车就是乡亲们运土肥、推粮食的独轮车。当兵、闯关东,反正出远门就要去县城或日照城乘公共汽车,再转火车、轮船等。因而村里的老少爷们大都没出过远门。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上小学时,跟随父母下地耕种,能坐坐已由木头轮换为橡胶轮的独轮手推车,那就是莫大的享受。我读高中时,我们村距学校十里地,每天都是靠步行。那时家里连自行车也没有,买不到,也买不起。后来我参加工作了,在《农村大众》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故乡的手推车》的文章。记得最后一句是:“今天,你的步,更刚劲;你的声,更清脆,因为你推着一部山乡的历史。”

  人们对故乡的惦记,主要依托时代和亲人在故乡脊背上划下轻重、疏密、大小和深浅不等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做梦也没想到道路和交通工具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莒南县到济南出差,需要坐一整天的汽车,汽车一路爬山越坡、穿行于沂蒙山区的崎岖山道,中午必须在沂源县境内午餐,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多,让人提心吊胆。到1986年,随着汽笛长鸣,兖石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沂蒙山区从此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1993年建成通车的沂蒙公路贯穿沂蒙山区腹地,穿越蒙阴、费县和苍山县,加之纵横交错的乡村路,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公路网,结束沂蒙山区交通闭塞的历史。

  俗话说:“交通交通,一通百通。”自从道路状况好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汽车,交通工具就不断更新换代。城里人大都买了轿车。农村大街小巷的道路被硬化,许多家庭门外停放着轿车、小货车和摩托车,乡亲们下地劳作以骑摩托车为主,有的甚至开着汽车去。

  幸福永远奔跑在路上。“日行千里”不是梦,这是高铁给人们带来的舒适和快捷。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相对封闭的山里人,嘴上挂着“高铁什么样?怎么那么快呀?”等问题,坐一坐高铁成为现实的期待和梦想。2013年春,我携妻儿陪同年迈的爹娘,专门试乘高铁,从济南去北京天安门,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记忆。国家步入新时代,沂蒙山区也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已走进沂蒙山区,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厉家寨高铁站正在建设之中,这个站离我们厉家泉村只有五里地。据说年底正式开通。从济南坐高铁回老家,只需一个多小时。这是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奇迹。

  说起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巨变,这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一株株百日红、银杏树,像仪仗队整齐地站在沂蒙山的明眸里,守候在沂蒙高铁的轨道两旁。两条锃亮的高铁轨道,互相支撑着,穿山越涧,并肩前行,朝向诗一般灿烂的远方……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1日 20 版)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