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田园间"诗情画意":村民"足不出户"富口袋
图为临夏州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新农村”航拍图。(资料图) 钟欣 摄
(爱国情 奋斗者)甘肃临夏田园间“诗情画意”:村民“足不出户”富口袋
中新网兰州8月30日电 (马琼洁 刘刚林)初秋时节,甘肃临夏州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的农家乐里人来人往,或品尝农家菜、或欣赏田园美景,游客们尽情享受着田园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游客都慕名而来,爆炒草鸡热销,不到一年就还完了贷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玉忠农家院的老板马玉忠说。
图为临夏州临夏市城郊镇瓦窑村美丽庭院。(资料图) 刘刚林 摄
折桥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农家菜“爆炒草鸡”更是当地的美味佳肴,经官方多年培育发展,折桥湾农家乐产业已初具规模,开辟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门路,也不仅打响了“折桥湾爆炒草鸡”品牌。
常年在外地饭馆打工的马玉忠便是看准了农家乐生意的前景,贷款15万元将他家打造成农家乐,经营过程中,他推出免费赠送小吃等各种优惠活动,促使客人越来越多,生意渐红火。
其实,马玉忠的“发家史”在折桥村并非个例,该村已形成了“党支部+协会+农家乐”基层党组织扶贫体系。截至目前,折桥村共有农家乐108家,解决折桥镇1000多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折桥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荣分析称,村里之所以这么多农家乐,是因为村民能利用现有院子来赚钱,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成本,农户也实现了“足不出户”赚钱的梦想。
临夏市城郊镇瓦窑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在美丽乡村的道路上继续“赶考”,“脱贫之后民众怎么致富?”“如何确保脱贫户不返贫?”等问题亟待解决。
瓦窑村第一书记梅文娟介绍说,该村以古窑址为根、陶艺文化为魂、红水河水系为脉,再现十里红水河,三里大窑厂独特魅力的场景,打造诗情画意的特色旅游成为共识。
下水管网覆盖、修建可停放大小车辆200多辆的停车场、修建和改造农路4条,美化庭院11户……瓦窑村正越发“诗情画意”。
临夏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所辖8县市均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底全州仍有16.38万贫困人口未脱贫,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临夏州官方立足改善民生,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培育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和消费扶贫等扶贫新业态。如今,在临夏乡村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新经济已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据官方公开资料显示,临夏乡村旅游已形成了北部以永靖太极岛为代表的景区依托型,南部以太子山麓为代表的生态体验型,中部以临夏市折桥镇为代表的城郊休闲型三种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主骨架逐步形成。
据统计,临夏州已发展农家乐790多家。2018年,该州共接待游客20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39亿元,增速居甘肃第一。(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