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雪域高原迎巨变,援藏同心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4-08-21 16:39:00 来源: 《中国西藏》汉文版杂志2022年第6期


中国石油援藏医疗队主刀医生霍志平(中)与霍党生(右二)、霍油生(左)两个小朋友和他们母亲的合影 。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支援西藏重大战略决策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坚决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从哲古草原到羌塘草原,从拉萨河畔到狮泉河畔,一项项援藏工程、一个个民生项目、一笔笔专项资金,有力地提升了当地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让西藏各族群众在衣食住行医等各个方面,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亲自部署和推动援藏工作,援藏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均前所未有,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体系和格局,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正成为新时代雪域高原的最强音。

  把握主线,奏响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援藏工作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向基层拓展、向群众延伸,汇聚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合力。

  结对帮扶促进水乳交融。通过积极牵线搭桥,援受双方县区、乡镇、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各受援单位到援派单位开展回访交流活动,促进西藏和区外群众相互了解。西藏受援地有关党组织与其他省市有关党组织结成对子,通过相互走访、建立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分享各自工作经验,在加深了解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两地群众相互结对认亲,藏族群众代表与结对认亲的汉族家庭同吃同住同劳动。西藏中小学生与其他省市中小学生互通书信,结对交友,共同成长。近10年来,以对口援藏为纽带,通过结对认亲等活动,西藏332个县区、乡镇与其他省市284个县区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各族干部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文化传承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援藏工作进一步深化,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个对口援藏省份根据本省及对口受援地的文化特点,探索寻找文化援藏“发力点”,不断丰富着援藏工作的内涵。安徽省援藏工作队将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作为试点,设立美术、书法、剪纸、太极拳、锅庄舞等社团。福建省援藏工作队推动福建漆画和昌都唐卡相融合,探索发展唐卡漆画文化产业。目前,在对口援藏队的设计下,西藏建立起不少的文化园区,有效激活了当地的文化资源。援藏省份还组织西藏民间团体和其他专业团体赴各援藏省份进行演出、展览等活动,增进了其他省市人民对西藏文化的了解。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昌都民族歌舞节目《梦回溯源──〈琼热巴〉》等一批援藏文化项目已成为“文化名片”,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援藏精神推进画好民族“同心圆”。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推动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近十年来,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大力弘扬援藏精神,以对口援藏工作为契机,积极发挥民族纽带作用,多措并举,不断加固西藏各族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之墙”,稳扎稳打画好“民族同心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民生援藏,绘就增收富民的生动画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援藏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短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基层群众直接受益、广泛受益、长期受益,努力让西藏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硬件”提升,基础设施精彩蝶变。十年来,从“厕所革命”到乡村振兴示范村,从道路基础设施到医院综合体,援藏工作力求把每一个项目做到最好,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百姓需求为“公式”,努力答好新时代的援藏“考题”。众多援藏项目广泛涉及农林牧水电、交通、能源、城镇建设、农房改造等诸多领域,各援藏省市、中央企业按照将项目、资金向农牧区倾斜、项目向民生倾斜的要求,把80%以上的援藏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实施各类民生援藏项目1377个,补齐了一批民生短板。“十三五”期间,一条条天路飞架世界屋脊,一盏盏昏黄的油灯换成明亮的电灯,西藏建成投运藏中联网工程,阿里联网工程全线贯通,大电网延伸至67个县,新建改建边境公路130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080公里,交通已从“通不通”向“好不好”转变,现代通信飞入寻常百姓家,西藏与世界联通更加紧密。

  “软件”提质,民生福祉大幅迈进。近年来,援藏工作将提高公共服务作为重要一环,全面推动城镇乡村公共服务的提档升级。各援藏省市、中央企业谋划实施了“幼儿园建设”“医疗教育培训基地”“农村供水保障”“公共体育场所”等一系列贴近实际、群众点赞的“惠民工程”“富民工程”,让受援地群众最广泛、最实际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特别是着眼民生“关键小事”,加强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致力于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那曲市色尼区幸福新村、山南市乃东区芜湖园小区等一大批易地安置小区、边境小康楼房拔地而起,大批藏族群众从此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十三五”期间,坚持多方参与聚合力,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累计签约项目247个、资金350亿元,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央企包干受援县10%的贫困群众,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三个离不开”思想在西藏的真实写照和生动诠释。

  就业援藏,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十年来,援藏工作把就业援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服务保障,采取“组团式”就业、精准订单式支援等形式,帮助解决就业难题,取得了新突破。对口援藏省市以及中央企业,在自身编制紧缺、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积极提供企事业岗位,敞开大门、广开绿灯,帮助西藏籍高校毕业生走出西藏,到援藏省市实现了就业,赋予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的时代内涵。下大力举办如“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珠峰精神”双创人才培训班、农牧民食用菌培训等专业培训,解决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就业创业难点、痛点问题,为西藏人才培养探索新路。

  产业援藏,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援藏工作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发展要求,把产业援藏作为增强西藏“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立足西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需求,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步建设,基础设施与重点产业统筹推进,实施援藏配套项目,打造特色支柱产业,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方面安排援藏投资占到援藏规划总投资1/5以上。

  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西藏和援藏单位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引进先进经验、招商引资、消费帮扶等做法,积极培育发展受援地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援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产业援藏已成为西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助力培育了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一批具有西藏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了拉萨格桑塘现代产业示范园、林芝粤林产业园、那曲——拉萨(飞地)产业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依托对口援藏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创造性地开展“云招商”、借助内地平台联合招商、搭“顺风车”招商,有力推动受援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全产业链生态。针对受援地区资源禀赋,各援藏省市和单位不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整合升级,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努力将西藏旅游、水利、森林、藏药等丰富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加强产业规划和项目科学论证,帮助受援地优质产品开拓市场,打造全产业链。广东援藏工作队通过积极推动农牧援藏项目落地,助力林芝打造特色优势产品全产业链,补齐当地产业链条短板,波密县1200亩天麻林下野生抚育基地、察隅县2023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林芝易贡茶场被评为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形成了产业新生态。湖北援藏工作队推动湖北省粮油(集团)、山南藏禾粮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成立西藏长投农业科技公司,立足山南青稞及藏香油,打造三产融合产业,助力山南昌珠镇成为中国首个全有机种植乡镇,并以此为样板扩展到山南其他乡镇,利用现有农产品营销渠道、品牌运营、电商运营能力,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全力推进产品全国线上线下销售,改善顾客购买西藏产品的体验。

  量身定制产业帮扶项目。援藏工作只有充分挖掘援助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才能问诊把脉“拔穷根”,激发当地内生动力,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子。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积极发展受援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受援地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牧民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同时在实施援藏项目过程中更加注重吸纳本地群众就业。通过一系列的抓产业促就业措施,受援地各族群众拓展了收入渠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日喀则白朗县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例,山东省援藏工作队从设计、建设到蔬菜种植、管理、销售,在白朗县援助实施蔬菜产业扶贫项目7个,完成投资6.2亿元,直接受益贫困群众4000多人。

  组团援藏,创新助力发展的援藏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西藏所需医疗、教育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的实际情况,不断拓展效能,开展“组团式”援藏,成为对口援藏方式的创新举措。国家启动医疗和教育“组团式”援藏以来,先后选派数千名医疗和教育人才进藏,有力推动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在雪域高原,为西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组团式”医疗援藏,援出西藏医疗“快车道”。“组团式”医疗援藏是一项增进群众福祉、凝聚人心的民生工程。2015年,中央组织部、国家卫健委等单位启动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13个对口支援省市的184家医院选派1601名专家组团帮扶,西藏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更加系统精准、医院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当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探索出一条加快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新路子。这种人才“组团式”选派模式和“以院包科”机制,将过去医疗援藏短期零散选派的情况转化为有机组团,通过持续不断的医疗人才接力,从工作理念、体制机制、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受援医院进行全面帮扶和整体提升,已累计帮带982个医疗团队、2984名本地医务人员,培养本院医疗骨干2686名、本地医疗人才5670名,整体提升了西藏医疗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今年西藏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地“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抗疫经验的优势,在启动方舱运营、规范发热门诊、深化院感防控、加强医疗救治等一系列工作中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援藏医疗队在西藏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力助推西藏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组团式”教育援藏,援出西藏教育“加速度”。“组团式”教育援藏是一项涉及千万家庭和学生的优惠政策。2015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从对口支援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800名教师进藏支教,每10名至50名教师组成1个团队,集中对口支援西藏一所中小学。2019年5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新一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选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切实提高了“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实效,开启了教育援藏新阶段。“组团式”援藏工作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立足西藏及受援单位实际,严格按行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谋划工作,科学精准设定支援目标,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让优质教育资源在雪域高原生根。“组团式”援藏开展至今,通过5200余场次教学科研活动、1739对师徒结对、215项新教学方法、188门全新课程、57个援藏教育品牌,辐射带动西藏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弥补了基础教育的短板和弱项,西藏基础教育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小组团”援藏,握指成拳干出“大作为”。近年来,借鉴医疗教育“组团式”援藏经验,在保持现有援藏总体格局和支援关系基础上,从有关对口支援省市选派结构合理、人数适当、专业配套、运转高效的援藏团队,聚焦产业基地、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特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支援,帮助西藏重点发展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成为援藏工作的新模式。这种“短平快”特点的“小组团”援藏方式,其工作重点围绕西藏自身解决不了、通过援藏可以解决的难点问题确定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小组团”援藏已帮助西藏打造特色品牌71个,引进先进技术228项,攻克技术难题126个,受援地区在理念创新、紧缺技术支撑、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中央有关部门常态化进藏调研,定期召开“组团式”支援工作推进会,交流总结经验,解决突出问题,通过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持续支援,以量变促质变,促进西藏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伟岸的喜马拉雅山,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奏响着援藏干部人才的无悔誓言。援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不仅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同时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了西藏与其他省市各族群众血脉相连、亲如一家的浓情厚意。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一定能扎根雪域高原,不断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和西藏各族儿女共同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塔巴陶瓷的千年之变

    近几年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县委、政府及江苏南京援藏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5月21日成立了“西藏弥盛塔巴陶瓷工艺品传承有限公司”。 [详细]
  • 林芝市嘎拉村:乡村振兴路正宽

    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亲切交流的生动场景令人记忆犹新:村民们聚拢在路旁,手捧洁白的哈达,热烈欢呼着向习近平总书记问好,纷纷脱帽向总书记致敬。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回应着,祝愿大家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详细]
  • 福建援藏队昌都扶贫记

    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自给西藏送来第二批援藏干部,并接回第一批。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