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援藏 > 资讯

援藏医生张清友:缺氧,但不缺精神

发布时间:2018-12-29 09:50:00来源: 新华网

  12月27日电 “我是一个有西藏情结的人,援藏之前,我就对西藏充满向往,痴迷于西藏的人文地理文化。作为北大医院儿科医生,当得知我们儿科有援藏任务时,我主动报名参加了援藏医疗队,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援藏医生张清友告诉记者,“可是刚到西藏,发现最大的困难是高原缺氧带给身体的极大挑战,从而增加了开展医疗工作的难度。”


(左一)张清友。手术成功后,患儿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新华网发)

  一次援藏行 一生援藏情

  张清友,最初到拉萨时,血压显著增高、胸闷头晕,以及由于缺氧导致肠道出血,通过肠镜检查得知没有太大问题时,又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先天性心脏病在西藏地区的儿童中是高发病,而且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病因之一,在当地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相当困难。

  张清友作为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儿科大夫,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尽力救治当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甚至有一次由于感冒坚持工作,做手术时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不得不回内地住院检查休息。

  “当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领导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领导,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特批我可在内地多调养休息一段时间。可我还是在检查完身体后返回拉萨,继续工作。”张清友说,“我一直坚持着‘援藏队员缺氧,绝不能缺精神,不能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为完成国家‘组团式’援藏任务、为提高西藏人民的健康水平继续努力。”

  西藏高原交通不便利,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内地,儿童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亟待提高,还有大量的患者需要救治,远远不是患者转诊就能解决的。

  援藏医生张清友在本地开展儿童先心病介入手术,为患者克服了路途遥远、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等困难,减轻了陪护的经济负担。

  远程会诊:破解西藏农牧民看病难

  “幸亏早诊断出来,不然就耽误了。我的孩子泽姆才出生10个月,通过远程超声会诊,由北京的大夫诊断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西藏山南贡嘎县江塘镇村民罗布次仁说。

  远程会诊是“互联网+”时代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尤其在地广人稀的西藏地区,互联网给传统医疗增添了腾飞的翅膀,在就医流程方面重新优化组合,方便了广大牧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看病难问题。

  为保证患儿在不出藏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救治,2017年12月2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北大——西藏远程会诊中心。西藏的儿童,足不出西藏就可以通过远程诊疗享受到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医疗发展非常重视,特别指出:加快发展医疗事业以及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是落实党中央保障西藏民生的重要举措。为了落实这一重要举措,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让各族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要求。

  儿科远程会诊中心的设立,就是为响应国家关于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要求,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

  援藏医生张清友说,远程会诊以及现有的医疗专家援藏可以帮助当地医生提高疾病诊疗理念。远程会诊发挥了北大医院作为援藏大后方的“桥梁”作用,为实现“大病不出藏”提供了典范。

  缺氧,但不能缺精神!援藏医生张清友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奋斗在雪域高原。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