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 统战力量照亮全民小康路
近年来,在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下,重庆统一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凝聚统战力量、展现统战作为,以高质量统战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力量支持。
重庆巫溪县宝坪村楠木坪大美乡村示范点。重庆巫溪县委统战部供图
巫溪县:发挥统战优势 汇聚力量摘掉“穷帽子”
连日来,随着气温升高,重庆巫溪县中岗村的百余名茶农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在村里的茶叶基地采摘新芽,供应市场。
中岗村村民丁振余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以前他在外地打工,每个月除去生活费,剩不下多少。现在,仅在家门口的茶叶基地打工,一年收入就有三四万元人民币。“一家人在一起,比以前出去打工强多了。”阳光下,丁振余笑容灿烂。
红池坝镇,曾经是重庆市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相较于重庆其他深度贫困乡镇,红池坝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可谓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2017年,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庆市委统战部积极参与巫溪县红池坝镇中岗村和天元乡脱贫攻坚的定点帮扶。在此背景下,巫溪县委统战部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充分发挥统战优势作用,汇聚力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问题,帮助深度贫困乡镇发展生态、绿色、特色、效益产业、特色加工业、乡村旅游。
多年来,红池坝镇的产业发展受交通条件的制约,直接导致了该镇成为巫溪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之一。随着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该镇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大变样,该镇农村公路已全部改扩建,各村便民服务中心全部通了水泥路。
道路的通畅为当地的特色产品打通了“销路”。茶叶、食用菌、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飞出崇山峻岭,飞入城市民众餐桌上。仅红池坝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达7600亩,茶业产量达10吨,产值1200万元。
按照“小规模、多品种、高质量,好价钱”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理念,红池坝镇在中岗村等11个村规划打造“中岗-茶园”茶旅融合发展区。目前,当地正对镇内各类产品进行升级,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到景区购买放心的农副产品,让老百姓生活富裕。
2018年,与红池坝镇同属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的天元乡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作为指挥长多次赴天元乡现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产变三产、农居变旅居、田园变乐园”发展方向,亲自参与制定“1145”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当地党委政府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低效粮食作物,壮大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统战资源优势,发挥天元乡消费扶贫的主体作用,组织天元乡每年举办春、秋两季订货会,对接农户和帮扶集团供销需求,以销定产,推出香肠、腊肉、香菇等20余种优质农副产品。2018年以来,天元乡农副产品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带动辖区群众人均增收670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实现从深度贫困乡到乡村振兴示范乡的华丽嬗变。
如今,彻底脱贫翻身的不仅是红池坝镇和天元乡,在重庆市委统战部等有关统战系统单位的对接帮扶下,该县的天星乡、兰英乡等都摘掉了“穷帽子”。
巫溪——这座距重庆主城近500公里的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与重庆市委统战部结下了不解之缘。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统一战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44亿元,对口联系帮扶的巫溪县天元乡、红池坝镇中岗村、天星乡寒峰村等,现行标准下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重庆西藏中学开展文艺展演。重庆市委统战部供图
重庆西藏中学:藏族孩子有了“渝爸渝妈”
前不久,“我在重庆有个家”汉藏亲情牵手活动在重庆西藏中学正式启动。这对于在重庆的藏族孩子来说格外温暖,意味着今后他们在重庆有了亲爱的小伙伴、亲切的“渝爸渝妈”,能近距离感受亲情温暖。
创办于1985年的重庆西藏中学校,是全国首批开办的内地西藏班(校)之一,也是重庆唯一一所以援藏教育为主、藏汉合校的高中,承担着为西藏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使命。
藏族学生十一二岁就到内地求学,远离故土和亲人,学校既是校园,也是家园,对孩子意义重大。
为了在思想、学习、心理、生活等诸多方面关心关爱在渝藏族孩子,活动主办方招募发动红岩志愿者主动担任在渝藏族孩子的结对“家长”,与品学兼优的藏族孩子进行结对。志愿者家庭将从思想上引导、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心理上陪伴4个方面为藏族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给重庆爸妈戴上洁白的哈达,还收到了“渝爸渝妈”送的礼物,结对学生索朗拉措非常开心。她说:“以后我在重庆也有‘家’了,很感动。”
“我们在管理上特别注重以小见大、以爱传爱,彰显人本关怀,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园。”重庆西藏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宗良说,用真心给藏族孩子最好的爱,用最大的努力培养出优秀的藏族孩子,为西藏输送优秀人才,这是重庆西藏中学校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的责任。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开设了16个学生社团。科技社团多人获得重庆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第一名、全国大赛三等奖;舞蹈社团获得重庆沙坪坝区红岩青年社团活动展示特等奖;生活社团的团员们在寝室管理中起到了“星星之火”的作用,每个寝室从地面到柜子里,都做到了“三线六无”,规范了学生的文明行为,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
藏族学生爱踢球、爱唱歌、爱跳舞,学校专门在球场安装了大功率的照明灯,在广场开辟了跳舞区域。为了方便学生就近阅读,学校还在每个年级的楼道开设了书香驿站。为增进汉藏学生情谊,学校还在歌乐山农业生态园开辟了“和泽生态农庄”,让汉藏学生团结协作,共同体验劳动的快乐。
如今,重庆西藏中学作为全国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人数最多、生源结构最复杂的学校,为西藏培养了6700余名初中毕业生和2500余名高中毕业生,已有2200余名学生大学毕业回到西藏建功立业,一大批毕业生各自在西藏的重要部门任负责人,成为西藏建设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力量。
李宗良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重庆西藏中学将进一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坚持立德树人,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教育工作,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重庆垫江太平牡丹园。重庆垫江县委统战部供图
垫江县:唱响乡村振兴联动曲
时下正处藤椒管护的最佳时期。在重庆垫江县大石乡大石村藤椒基地,当地村民罗盛金忙碌着。“我家入股了2亩土地给基地,一年有400元土地分红。再加上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不出远门就能赚钱,很安逸。”罗盛金说。
近年来,大石乡大石村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土地瘠、劳力缺、成本高、效益低的农业发展难题日益突出。为此,当地以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引进农业开发公司,以“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藤椒产业。如今,藤椒不仅是大石村的特色产业,也是该村的乡村振兴产业。
2021年3月,大石乡被确定为重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由重庆市委统战部帮扶集团帮扶。重庆市委统战部帮扶集团13个成员单位共派出17名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帮助当地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一年来,大石乡以乡村振兴市级重点帮扶乡镇为契机,着眼“五大振兴”,认真落实《垫江县大石乡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全域旅游、生态环境、国土空间、场镇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规划和组织(人才)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形成“1+6+2”规划体系。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才能真正“活”起来。过去一年,该乡完成土地宜机化整治2500余亩,建设300亩晚柚基地,发展藤椒500亩、香菇50亩,瓜果蔬菜5500余亩;年育80万只青年蛋鸡的育青宝(重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持续壮大,建成智能化、标准化鸡舍5栋,配套有机肥厂一座,实现年产值1500余万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其他领域都在同步推进。”垫江县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委统战部及帮扶集团成员单位有关领导近100余次550余人到大石乡调研指导、开展帮扶,落实帮扶资金近千万元,直接采购或帮助销售农产品1200余万元。大石乡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让村民真正拥有了“绿水青山”。
除了大石乡,垫江县其余乡镇因地制宜,也开拓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气候温和、交通便捷的新民镇以四季花海为主题,打造“牡丹樱花世界”,为垫江县“花经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依托于龙溪河发展的高峰镇,则利用其沿岸优势,以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建成晚熟柑橘园3000亩、花卉苗圃1000亩、时令蔬菜园3000亩。
产业繁荣兴旺、村民安居乐业,如今垫江乡村旅游也越来越红火。以牡丹闻名的太平镇,每到牡丹花开遍山野之时,会引无数游人尽欢颜;沙坪镇毕桥村,借助“春天菜花黄、夏天稻花香、秋天高粱红、冬天油菜绿”四季花海资源,开展摸鱼比赛、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去游玩。
产业发展起来了,环境好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如今,行走在垫江县春日的乡村小道上,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苍翠的绿树和一张张村民的笑脸。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公益力量助力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
春暖花开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详细] -
医疗援藏 真情遍撒高原
4月22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小学的操场上,600多名小学生有序站队,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的医生们,手拿听诊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