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西藏研究 > 2004年 > 第三期

论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

李永发 发布时间:2004-05-16 09:55:18来源: 西藏研究

  [内容摘要]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加快西藏发展的必要性、任务、途径、目标等。文章认为,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在理论上是完整的,在实践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在西藏就是要坚持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邓小平;西藏;发展

  [中国图书分类号]A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4)-03-005-03

  邓小平同志历经中国革命的惊涛骇浪,艰险备尝,功勋卓著,他为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强盛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精力。尤其使西藏人民永志不忘的是,他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进程;为全面执行《十七条协议》、进行民主改革、发展西藏的经济文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等著作和讲话中。在这些著作和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关于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核心,是实现西藏发展的立足点

  邓小平在《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中,一开头就开诚布公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联系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论述和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很显然,这里所说的“民族平等”既指政治上的平等,又指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平等,而且政治上的平等已经实现,即我们已经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翻身农奴当家做了主人,西藏与各兄弟民族在平等、团结、互助的旗帜下,为祖国的振兴而团结奋斗。现在的主要矛盾是要实现经济和文化上的平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这样一个道理:要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民族平等,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西藏的经济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验。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西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各兄弟民族相比差距很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种差距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就是各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西藏要发展、要振兴、要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给西藏各族人民指出的光明大道。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深刻认识我国国情、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针对西藏实际,作出了西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落后状况”的论断。他指出:“目前,西藏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西藏人民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总的讲还是处于落后状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仅西藏,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

  邓小平同志关于西藏处于落后状况的论断包括四层含义:1、西藏和平解放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2、与全国相比,西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落后状况。因此,我们制定西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区情为依据,不能脱离这个实际。3、西藏要从落后的实际出发,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中央要大力支持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邓小平关于“西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落后状况”的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这一论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作了层次上的划分;从实践上看,这一论断从指导思想上为我们解决了落后地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尤其是西藏虽然和全国一样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有其特殊性。内地的社会主义大多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而西藏的社会主义是在封建农奴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力更加落后,生产关系上带有更多供给型、封闭性痕迹;政治上存在分裂与反分裂的尖锐斗争;思想文化上存在宗教的消极影响,等等。我们要承认落后、正视落后,深入研究这些特殊性,以期在实际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我们讲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西藏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落后状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实现西藏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两个怎样”的标准是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价值标准

  关于如何解放思想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先后提出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些标准拨开迷雾,明确了方向,成了我们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1987年夏,针对国内外分裂主义分子对西藏问题的造谣污蔑和一些同志思想僵化,在改革开放中缩手缩脚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怎样”的标准。这就是:“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这一标准不仅是判断改革开放和某一项政策对与错、人们的思想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更是判断怎样的改革开放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标准。他主张对一切事物不能首先用“姓资、姓社标准”或表面现象来判断,而首先要用“两个怎样”的标准来对改革开放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两个怎样”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西藏工作的内在要求,是更新观念和开拓创新的有力武器。这个标准同5年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包含了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和无产阶级的民本思想。邓小平同志把“两个怎样”作为“判断中国的民族政策和西藏问题”的标准,作为衡量西藏工作和一切问题的基本尺度,并把这种尺度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实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相统一,因而,它是正确的、恰当的。

  帮助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邓小平同志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重大目标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邓小平同志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也是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重大目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原则、特点和本质,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带动其他地区和人民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针对西藏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邓小平同志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努力实践“共同富裕”的伟大理论,先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援藏行动,并领导了惠及12个省区的西部大开发,有效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说:“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拿西藏来说,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振兴西藏,与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是邓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西藏等落后地区的具体体现。共同富裕是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手段。经过长期奋斗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西藏与全国同步迈进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邓小平同志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重要主题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邓小平对西藏工作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早在195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好处,一系列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毛主席对西藏问题就确定了两条,第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二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这两条搞好了,才能解决西藏问题,才能团结起来巩固国防。这两条对所有少数民族地区都是适用的。”他又针对西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指出:“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准出乱子,不能把事情搞坏。”“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工作,否则就要出乱子。”“现在我们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只要不出乱子,能够开始消除隔阂,搞好团结,就是工作做得好,就是成绩。”很显然,邓小平同志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视作西藏和一切民族地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原则。他反复强调,做好工作,不出乱子。这个“乱子”一是指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二是指因“一系列经济问题不解决”而导致的社会不稳定。

  邓小平同志非常关注西藏的民族团结和局势稳定问题。他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真正去做,也并不难,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针对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的干扰破坏,邓小平同志指出:“根本问题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与不对,要用这个标准来判断。”1987年,邓小平同志针对美国参议院就所谓“西藏问题”通过决议案和少数分裂主义分子的行径指出:“有人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把西藏拿过去,我看他们没有这个本事。”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对达赖集团的五条政策,明确提出了“必须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则立场。

  邓小平同志有关加强民族团结、保持西藏稳定的论述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西藏的稳定(不出乱子)事关国防的巩固、祖国的统一,绝不能让西藏分裂出去。

  2、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3、“政治要以经济作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西藏的经济搞上去,让人民富起来,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根本。

  4、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西藏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一项重要原则。只要不出乱子,搞好团结“就是工作做得好,就是成绩”。

  5、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密切相关,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祖国的统一。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针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对汉族干部、职工进藏帮助建设问题的造谣污蔑以及部分同志的模糊认识,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人口很稀少的地区,地方大得很,单靠二百万藏族同胞去建设是不够的,汉人去帮助他们没有什么坏处。如果以在西藏有多少汉人来判断中国的民族政策和西藏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他又指出,观察西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如果在那里的汉人多一点,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不是坏事。”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深刻阐明了西藏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藏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藏族。

  从西藏实际出发发展经济是邓小平同志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重要层面,是实现西藏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加速经济发展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除了强调全国支援西藏外,还多次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即民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和存在是一个历史过程,解决这一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要有紧迫感,积极控制并努力缩小差距;既要正视发展中的困难,又要看到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就西藏如何发展经济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重点提出了交通和资源转化问题。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堂同志的汇报时,明确提出,西藏要发展,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他说:“西藏还是修铁路好。”1987年,邓小平明确指出:“西藏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景是很好的。”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为西藏快速发展指出了又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西藏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业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及优越的边境贸易区位,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资源利用率极低。邓小平同志关于从西藏实际出发,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论述完全符合西藏实际,对西藏经济建设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是正确的、科学的

  一种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它所贯彻的指导思想,它所承载的基本内容,它所具有的发展形态,以及它与实际的联系,从而判断其历史贡献及其指导作用。

  1、邓小平同志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建立在“西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落后状况”论断的基础上,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真理出发考虑西藏问题的,顺应了改革的历史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和西藏的实际,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已经证明,邓小平同志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是正确的、科学的。

  2、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思想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邓小平同志指出,看待西藏的问题“要着重于实质,而不在于形式”。这既是加快西藏发展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又是邓小平同志观察、分析西藏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的一大特色。

  3、邓小平同志的加快西藏发展思想,系统地阐述了加快西藏发展的必要性(巩固国防、实现民族平等)、任务(发展经济:“不出乱子”、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途径(开发资源优势、全国人民支援等)、目标(共同富裕、“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等,理论上是完整的,实践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在西藏就是坚持邓小平加快西藏发展的思想。[责任编辑 仓决卓玛]

参考书目:

[1]邓小平:《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见《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2]《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67页。

[3]《在祖国的大家庭里》,见《人民日报》2001年7月18日。

[4]江泽民:《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5]《江泽民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1998年3月7日电。

[6]江泽民:《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

[7]江泽民:《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377页。

[9]何正:《江总书记考察西藏》,见《人民日报》1990年7月30日。

  [作者简介]李永发,高级编辑,现任西藏日报社党委书记。

(责编: 张素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