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宋代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内容摘要]两宋时期,西北吐蕃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有频繁的交往与联系。凉州吐蕃抵御党项的武力征服,河湟吐蕃在唃厮啰时期和吐蕃政权分裂后的不同时期,与西夏的关系有所变化。河湟吐蕃与辽、金朝也有政治、经济联系。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西夏、辽、金的关系是吐蕃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充分反映出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错综复杂。
[关键词]宋代;西北吐蕃;周边政权
[中国图书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4)-04-022-04
两宋时期,西北地区是中原王朝及党项、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角逐之地,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居住在这里的吐蕃部落处于分散与不统一的状况,但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们与北宋有相互依存关系外,还与周边民族政权西夏、辽、金之间也有频繁的交往与联系。
一、凉州吐蕃抵御党项的武力征服
散居在河西走廊的吐蕃部落在发展中走向联合,形成以凉州为中心的六谷蕃部政权,这必然成为党项李继迁积极争取的重要政治势力。但由于宋初以来,凉州吐蕃已与宋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成为宋朝战马的主要供给者之一。由于李继迁反宋,使宋朝失去了党项这一战马供给者,因而宋朝所需马匹更加依赖吐蕃诸部的供给。宋咸平二年(999年)六月,永兴军通判何亮上《安边书》,指出:“冀之北土,马之所生,自匈奴猖狂之后,无马匹南来,备征带甲之骑,取足于西域。西戎既刮分为二,其右乃西戎之东偏,为夏贼之境,其左乃西戎之西偏,秦、泾、仪、渭之西北诸戎是也。夏贼之众,未尝以匹马货易于边郡,是则中国备征带甲之骑,独取于西戎之西偏,如舍灵武,复使西戎合二主车,夏贼桀黠,服从诸戎,俾秦、泾、仪、渭之西,戎人复不得贷马于边郡,则未知中国战马从何而来?”①显然,马匹贸易已成为北宋政府与吐蕃联系的重要纽带。
吐蕃与宋朝的友好,自然不利于李继迁的发展,于是阻绝吐蕃与宋朝之间的马贸易,就成为党项破坏吐蕃与宋朝联系的重要措施。而吐蕃与党项生产方式相似,以游牧业为主,他们二者难以互为马市场,而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宋朝,缺少并大量需求战马,这对于经济结构单一,货币经济不发达的西北吐蕃而言,北宋必然成为吐蕃马匹的销售市场。这种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决定了吐蕃在宋夏对立中的亲宋立场,这正是宋朝与凉州吐蕃形成军事同盟的物质基础。
宋初,李继迁恢复夏(陕西横山西)、银(陕西横山东)、绥(陕西绥德)、宥(陕西靖边)、静(宁夏银川南)故土后,向西发展,确立了“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②的战略方针。宋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攻占灵州(宁夏吴忠)后,凉州(甘肃武威)便成为党项首要攻掠的目标,党项不断侵掠六谷蕃部的人畜,使其损失惨重。党项的进攻,使六谷蕃部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于是结好宋朝以抵抗党项的军事进攻,六谷蕃部与党项结为仇敌。宋朝为了制服李继迁,就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授凉州吐蕃大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使攻李继迁。在宋朝的册封与支持下,凉州吐蕃声名大振,多次遣使宋朝约定出兵攻讨李继迁的日期。李继迁也对凉州吐蕃采取诱降,在攻占灵州的当年十月,遣使送铁箭诱潘罗支族,潘罗支严厉拒绝,而且“戮一人,执一人,以听朝旨”。③李继迁见诱降不成,又采取偷袭手段。宋咸平六年(1003年)十二月,李继迁尽集丁壮,会诸族于盐州,且扬言“我与西凉自来无事,向为万山等族所诱,与之构隙。今六谷众盛,难以加兵,不复进取”。④待凉州吐蕃六谷部放松戒备后,突然发起袭击,迅速攻占西凉府。六谷吐蕃大首领潘罗支见势不妙,伪降,李继迁受之不疑。未几,潘罗支阴集六谷诸豪及者龙族兵数万人,大败党项军,李继迁中流矢身亡,党项部落损失惨重。
宋景德元年(1004年)六月,潘罗支又遣其兄邦逋支使宋奏请。“且欲更率部族及回鹘精兵直抵贺兰山讨除残孽,愿发大军援助”。⑤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即位,继续推行向西发展、吞并河西的策略。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出兵攻凉州,反被潘罗支联合兰州、龛谷、宗哥、觅诺诸族击败。再度失败,使李德明深知力攻难克,决定智取,离间潘罗支与其他诸族的关系,利用李继迁故党迷般瞩、日逋吉罗丹二族作内应,共图潘罗支以报仇。“者龙凡十三族,其六族附迷般等。迷般阴请德明遣兵攻者龙”。⑥六月,突然向者龙族发起进攻,潘罗支不明底细,率百余骑驰援,商议兵击,议事间,党项二族猝起,杀潘罗支于帐下,者龙十三族中的六族投夏。潘罗支被害后,其弟厮铎督率军平息内乱。厮铎督继任六谷部大首领后,即率部进击党项,并取得胜利。但从此凉州吐蕃势力大为削弱。
党项首领李德明不忘报父仇,“意将阻绝六谷,使不得预缘边属户”。⑦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三月,遣万子等四军主进攻西凉,见六谷吐蕃兵盛,不敢攻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九月,又大举进攻西凉府吐蕃,“德明遣军校苏守信领蕃骑袭击六谷,大首领厮铎督会诸族御之,大败守信兵”。⑧李德明在屡屡受挫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懈地对西凉府吐蕃用兵,直至大中样符八年(1015年)六月,李德明再次遣派苏守信率兵出征,一举攻下西凉府,六谷吐蕃大首领厮铎督率残部投奔河湟吐蕃唃厮啰,六谷吐蕃联盟灭亡。
二、河湟吐蕃与西夏矛盾的激化
西夏灭亡西凉府吐蕃后,又把军事斗争的矛头指向河湟吐蕃。此时,河湟吐蕃政权兴盛,与西夏的矛盾不断激化。
河湟吐蕃唃厮啰政权兴起时,正是元昊即位初期。由于唃厮啰政权的正北及东北与西夏接界,元昊对其作为北宋盟友的作用有所顾及。元昊为了解除对宋用兵的后顾之忧,便发动了对河湟吐蕃的大规模进攻。宋景祐二年(1035年),元昊遣苏奴儿将兵二万五千攻唃厮啰,但由于唃厮啰抵御有方,在青唐北面的牦牛城迎战,西夏大败,主将苏奴儿被俘。元昊闻知苏奴儿战败,亲率军队进入湟水流域,再度攻打牦牛城,唃厮啰见党项军队强大,坚守青唐城不出,以逸待劳,乘元昊撤退渡宗哥河时,将旗帜移至深水处,“以误元昊”,使士卒饥溺而死者大半,最后只好撤出河湟流域。
夏军在宗哥河的惨败,使元昊对唃厮啰的地位和实力重新认识,根据唃厮啰内部矛盾,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由过去单用武力征服转变为恩威并济,采用分化、瓦解、离间、结亲等不同手段。宋景祐三年(1036年),元昊发兵攻兰州诸羌,南侵至马衔山,筑城瓦川会,留兵镇守,绝吐蕃与中国相通道路,同时,对从唃厮啰内部分立出来的瞎毡、磨毡角部采用重金贿赂、离间等手段,又引诱吐蕃诸豪酋叛附。“温逋其乃唃厮啰亲信首领之豪,其子一声余龙有众万余,最为强盛,乃与昊贼结姻,唃厮啰日益危弱”。⑨于是便率亲信部属从宗哥西迁历精城,元昊分化瓦解政策初见成效。
宋嘉祐三年(1058年),唃厮啰属下捺罗部阿作等归附西夏,没藏讹庞接纳,并授以官职。夏国主谅祚遣阿作进攻河湟,被唃厮啰击败,并降服了陇逋、公立、马颇三族。时逢契丹送公主入青唐与董毡完婚,吐蕃撤兵。六年,西夏乘契丹与青唐吐蕃反目,乘机屯兵古渭州,西击董毡,但均被击败。宋嘉祐八年(1063年),夏国主谅祚企图从外围唃厮啰,对归附夏国的兰州及西市城吐蕃大首领禹藏花麻予以接纳,并加以笼络和奖励,妻以宗室女,并封为驸马。宋治平元年(1064年),党项贵族邈奔及阿叔溪心以陇、珠、阿诺三城叛谅祚投奔唃厮啰,唃厮啰不礼,又复归西夏,“请兵还取所献地”。谅祚不仅没有治罪,反而“出万余骑随邈奔、溪心往取,不能克,但取邈川归丁家五百余帐而还”。⑩
总之,在唃厮啰时期,河湟吐蕃与西夏都处在发展壮大阶段,特别是西夏力图在奄有河西走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向河湟推进,打破唃厮啰与宋的联盟,宋、辽也想利用河湟吐蕃牵制西夏,而唃厮啰则希望借助于宋、辽的力量与西夏周旋。因此,这一时期,西夏与河湟吐蕃的关系难以调和,双方矛盾激化,攻掠不断。
三、河湟吐蕃与西夏关系的调整
唃厮啰去世后,第三子董毡继位,瞎毡、磨毡角各据城自立,河湟吐蕃分裂为三,有众多部属逃亡西夏。与此同时,由于北宋对吐蕃政策的调整,河湟吐蕃与西夏的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宋神宗即位后,进行变法改革,为了扭转对西夏战争败局,利用河湟吐蕃唃厮啰政权分裂之机,进取熙河,夹击西夏。熙宁五年(1072年),发动了熙河之役,至次年八月,占领熙(甘肃临洮)、河(甘肃临夏)、洮(甘肃临潭)、岷(甘肃岷县)、叠(甘肃迭部)、宕(甘肃宕昌)六州地,使宋朝与吐蕃关系急剧恶化。于是西夏乘虚而入,主动与吐蕃结晋秦之好,以国王秉常妹下嫁董毡子蔺逋叱。董毡与西夏王室联姻,标志着这两个政权由过去敌对战争,转变为和平相处乃至结盟友好。在西夏的帮助下,河湟吐蕃政权势力振兴,宋朝对董毡采取安抚政策,作出了一些让步。董毡与宋朝关系改善,也就意味着吐蕃与西夏共同对付宋朝盟约的破裂。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朝五路进攻西夏,董毡点集六部兵马13万人配合宋军行动。并发兵3万赴龙耳江及陇、珠、珂诺等地,与西夏人作战,配合宋军攻取兰州。董毡与宋军的配合,共同打击西夏,使西夏认识到必须打破吐蕃与宋朝的军事结盟,于是不断遣使至青唐。“夏人欲与之通好,许割赂斫龙以西地,云如归我,即官爵恩好一如所欲。董毡拒绝之,训整兵甲,以俟入讨,且遣使来告”。[11]董毡倾心向宋而疏远西夏。总之,唃厮啰政权在董毡执政时期,由于河湟吐蕃所处的战略地位,成为宋、夏竭力争取的对象,所以,这一时期,河湟吐蕃与西夏的关系错综复杂,随着宋对吐蕃政策的调整而变化。
董毡死后,其养子阿里骨即位,因其非唃厮啰血统,引起唃厮啰子孙、亲属、首领的不满。阿里骨为了转移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改变董毡亲宋抗夏的政策,与西夏秘密结盟。宋元祐二年(1087年)初,阿里骨与西夏订立“以熙、河、岷三州还西蕃,兰州、定西城还夏国的盟约。[12]这次联合行动很快破产,阿里骨遂又与宋结好。阿里骨与北宋的结好,使吐蕃与西夏的关系又进入低潮,西夏不甘心联蕃抗宋策略的失败,想方设法对吐蕃进行拉笼、离间,梁乙逋遣使入青唐,约定互为应援,共同攻取邈川城,阿里骨则答应将女儿许给梁乙逋之子。谋取邈川不成后,双方关系若即若离,时有矛盾发生。
宋绍圣三年(1096年)九月,阿里骨死后,子瞎征继位,河湟吐蕃再度陷入分裂混乱状态。此时宋哲宗亲政,绍述先帝,乘河湟吐蕃混乱之际,进取湟水流域。瞎征处境孤立,穷蹙寡助,弃青唐城归附宋朝。唃厮啰族各部首领拥立溪巴温之子陇拶入主青唐城,不久难抵宋军进攻,也出降。河湟吐蕃又推立小陇拶为青唐主,小陇拶取得河湟地区的控制权后,西夏又转而支持小陇拶,与宋朝在河湟地区展开争夺。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又进行开边,王厚统兵西进。这一时期直至北宋亡,吐蕃与宋对抗,矛盾尖锐,西夏乘机而入,支持吐蕃抗宋。宋祟宁三年(1104年),宋军攻占青唐,青唐主溪赊罗撒和聂农族大首领多罗巴被迫亡投夏国。崇宁四年(1105年)四月,夏国主乾顺接受他们的归附,并遣军与小陇拶兵合攻宣威城,此后,西夏为了与宋朝争夺湟水流域控制权,多次帮助小陇拶进行复国活动。
宋政和五年(1115年),宋军攻占夏人据点古骨龙,在古骨龙筑震武城,从此“唃厮啰之地,悉为宋郡县”,[13]西夏被迫撒出湟水流域。金灭北宋后,西夏重新进入湟水流域,以黄河为界,与金人瓜分了唃厮啰故地,夏、金均利用吐蕃力量来牵制对方。1227年,蒙古军进入河湟,整个河湟吐蕃归附蒙古王朝,吐蕃与西夏的关系至此完结。
西北吐蕃与西夏关系的发展,是以抗宋为基点,以北宋与吐蕃关系的变化为转移。每当北宋与吐蕃关系交好时,必然与西夏关系交恶;与北宋矛盾尖锐时,吐蕃就与西夏关系好转。李继迁、李德明时代,对西凉府吐蕃的战争是党项族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同时在客观上削弱了北宋联吐蕃以制西夏的作用。元昊、谅祚时期,从地缘政治的需要出发,在准备进攻北宋的同时,总是以军事手段威慑河湟吐蕃,尽管不能制服,但也足以使吐蕃不能与北宋联合夹击西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夏的后顾之忧。在秉常、乾顺时期,充分利用北宋与吐蕃之间的矛盾,通过大力支持配合吐蕃的抗宋斗争,以求自保。每当北宋与吐蕃矛盾激化之时,也就是西夏用兵较频繁的时期,而北宋对吐蕃取得军事胜利之时,也是西夏主动要求息兵之日。总之,西北吐蕃与西夏的关系深受宋夏战争的制约和影响。
四、河湟吐蕃与辽、金朝的政治、经济联系
由于吐蕃唃厮啰政权的兴盛,使其成为辽、宋、西夏各方争取对象,远在漠北的契丹辽国也加强了与吐蕃的联系。在上京的同文驿设置宾馆,给各国信使居住。辽开泰七年(1018年)闰四月,“吐蕃王并里尊奏,凡朝贡,乞假道夏国,从之”。[14]说明在辽圣宗时期,吐蕃遣使赴辽朝贡,与辽朝有联系。以后在辽兴宗、道宗时期,吐蕃遣使一直未断。契丹皇族学者耶律庶成“使吐蕃凡十二年,清宁间始归”。[15]辽与吐蕃间也有和亲,辽清宁四年(1058年),吐蕃唃厮啰打败西夏谅祚军队时,辽国曾“遣使送女妻其少子董毡”,[16]促其与西夏议和,并获得成功。在河湟吐蕃的政治中心青唐城内,“谯楼后设中门,后设仪门,门之东,契丹公主所居也”。[17]这一切均说明吐蕃与契丹族的辽国政治、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北宋灭亡后,河湟地区被夏、金所瓜分,以黄河为界,夏国占有河北,金国占有河南。当时河南一带居住着庄浪、乔家、鬼卢、木波、把羊、丙离等吐蕃大族,而居于祁安城的庄浪族下属有吹折、密藏、陇逋、庞拜等部落。巴毡角(即赵醇忠,又写作顺忠)子永吉、孙世昌皆接受宋朝官职,袭把羊族长。金人占领陕西后,“世昌换忠翊校尉”。不久,赵世昌为鬼芦族长京藏所杀。后来金人执京藏,斩于临洮,复任世昌子铁哥继任把羊族都管。金大定四年(1164年),宋人破洮州,铁哥弟结什角与母亲至乔家族避难。乔家族首领播逋与邻族木波、陇逋、庞拜、丙离四族耆老大僧等,共拥立结什角为木波四族酋长,号称王子。结什角感念金为父报仇,常欲归附。后受临洮尹移刺成招抚,于金大定五年(1165年)率部属投附金人。其居地“北接洮州、积石军。其南陇逋族,南限大山,八百余里不通人行。东南与叠州羌接。其西丙离族,西与卢甘羌接。其北庞拜族,与西夏容鲁族接”。[18]因此地高寒,“无丝枲五谷,惟产青稞,与野菜合酥酪食之。其疆境其八千里,合四万余户。其居随水草畜牧,迁徙不常。”[19]这是唃厮啰政权崩溃后,唃厮啰后人在金朝的支持下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
结什角附金称王后,与金关系密切,每年向金贡献马匹、骆驼,金世宗嘉其慕义,时遣能吏抚绥,赏赐厚礼。此外,结什角还拉拢西夏属地祁安城的吹折、密藏二族暗中附金,这为夏人所不容。夏国相任得敬以庄浪族叛乱之名,向金朝请命剪除,没有获准。金大定六年(1166年)十月,任得敬派殿前太尉任得聪率兵20000袭击吹折、密藏二族,悉掳其资财、人畜而归。金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任得敬又乘结什角至庄浪族探母之机,发兵围攻,结什角不降,率部力战,突围逃走,为夏兵断其臂,不久身亡,其母为任得敬所俘。结什角死后,遗言请金另立首领,金大定十年(1170年),诏以结什角侄“赵师古为木波乔家、丙离、陇逋、庞拜四族都钤辖,加宣武将军”。[20]
以后这支吐蕃势力,一直归附金朝,至1227年,蒙古军队攻入河湟地区,整个河湟吐蕃归于蒙古王室。
两宋时期,散居在西北地区吐蕃由于分散与不统一的状况,已无法与周边宋、西夏、辽、金政权并驾齐驱。西北吐蕃与西夏、辽、金的关系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们之间的关系均受宋朝关系的制约,充分反映了两宋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错综复杂。[特邀编辑 夏格旺堆]
注释: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咸平二年六月戊午,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47页。
②④(清)吴广成:《西夏书事》卷7,第47、50页,山东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
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咸平五年十月丙寅,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55页。
⑤⑩[11][16](元)脱脱:《宋史》卷492《吐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156、14162、14164、14162页。
⑥《西夏书事》卷8,第52页。
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5,景德四年三月癸丑,第1448页。
⑧《西夏书事》卷9,第56页。
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2,庆历元年五月甲戌,第313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0,元祐二年五月癸丑,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321~102,1983年版。
[13](清)戴锡章:《西夏纪》卷22,山东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283页。
[14](元)脱脱:《辽史》卷16《圣宗纪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83页。
[15]《辽史》卷89《耶律庶成传》,第1350页。
[17]杨建新:《古西行记选注·青唐录》,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0页。
[18][19][20](元)脱脱:《金史》卷91《结什角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17、2017、2018页。
[作者简介]刘建丽,女,教授,现任职于西北师范大学丈学院历史系,主要从事宋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