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1998年 > 第三期

澜沧江纪行

李明森 发布时间:1998-06-08 16:47:19来源: 中国西藏

  藏东三江流域位处我国著名的横断山区西部其中居于金沙江与怒江之间的澜沧江从它的发源地青海省流入西藏后,纵贯昌都地区,于盐井南端入滇。澜沧江在藏境内干流长509公里,流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占昌都地区总面积的35%,为西藏第三大江,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由于第四纪新构造上升运动与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澜沧江干流段多呈深邃峡谷之势,除少数开阔河段人文荟萃、农事较为昌盛外,多数地方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几与人世隔绝。随着近年来的改革开放,澜沧江流域也跟其它地方一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近些年走马观花地察访了部分澜沧江谷地,现把点滴见闻介绍于下。

  重访昌都古城

  6月初,我们的坐机降临世界上最高的昌都邦达机场,骤然踏上这海拔4300米的空旷高原,顿觉阵阵寒意袭人,呼吸也有点困难。

  昌都,坐落在澜沧江上游扎曲与昂曲交汇处,海拔3200米,因所处河谷地域有限,城镇规模不大,呈现眼前的房屋大多沿江依山而筑,新楼旧宅层迭杂布,使这座山城虽然显得有点拥挤,却也有些神秘感。

  据考,昌都早在汉、魏时期称康,后归附吐蕃;明朝为乌斯藏所辖。清朝曾称察木多,意为河流交汇口,清末以后才改为现名。这里向来是川滇青三省入藏的门户,现有川藏、滇藏两条公路交汇于此,乃藏东重要交通要衡。目前为昌都地区行署所在地,是藏东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的中心。

  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昌都在历史上起着沟通西藏与内地间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作用,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产自云南普耳及四川雅安的茶叶,通过马帮分别经由大理、中甸及康定、巴塘等地运集昌都,再从这里辗转林芝、拉萨、江孜、亚东等地销往尼泊尔、锡金等国。这条穿行于川滇藏的大三角地带、莽原丛林之中神秘险峻的茶马古道与著名的丝绸之路一样,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和商贸的重要通道之一。

  昌都还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建于公元1444年,至今已有550多年历史的强巴林寺,是藏东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它高踞于全城之巅,那修葺一新的金顶在阳光下灿烂耀眼,举首可见!那恢宏精美的殿堂建筑虽不能与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相比,但堪称昌都一大胜地,也是人们仰慕的人文景观。附近还有更古老的、建于宋朝(大元1185年)的噶玛噶举派祖寺——噶玛寺及西藏最早的原始宗教本教的孜珠寺等。至于近年在城南12公里的卡若村发现的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更是西藏迄今所知三大原始文化之一。

  古老的历史与毗邻内地的有利位置使昌都成为西藏境内仅次于拉萨、日喀则的主要城镇。当我们跨过高架于川流不息的澜沧江水泥大桥,漫步在古老城区,怀着好奇的心情,浏览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商店和幢幢新楼屋宇时,颇有感触。记得20多年前曾经路过这里,那时街区不仅陈旧简陋,而且脏乱,罕见楼宇。如今,盖起了像样的百货商店、影剧院和较具规模的新型的商厦,还有一幢据称是西藏之首的高层建筑也即将耸起在街中心,真是今非昔比,变化惊人。当你步入城内喧嚷非凡的集贸市场,置身于众多琳琅满目的摆挂着各种各样藏族民间手工艺品的摊贩和夹杂着三三两两红袍喇嘛的拥挤人群中,或徜徉于曲巷幽径,聆听那不绝于耳的小工匠铺敲制金银铜器的阵阵叮叮当当声的时候,才依稀能感受到古城的旧貌遗韵。

  峡谷深处有人家

  7月下旬,我们来到左贡县去澜沧江谷地考察。乘车翻越他念他翁山脉一海拔4900米山口后,到达沙益村。这是一处翠林环抱、十分幽僻秀美的小山村,清澈汹涌的若曲(澜沧江西支)穿村而过。据访知,该村除放牧和种田外,还有很好的副业——挖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采集林中的扫把菌、牛肝菌等食用菌类,偶尔也狩猎。林中栖居有獐、鹿、岩羊、狗熊、狐及白马鸡、雪鸡等多种野生动物。这里外人罕至,俨然一个世外桃园!

  翌日清晨,我们前往不通公路的澜沧江谷地。途中看到茂密山林中一片片很大面积的枯木朽枝,景象十分萧条,此乃多年数次森林火灾遗迹,那景象真有些瘆人。

  不久,天气骤变,在霏霏细雨中,我们越过数重山岭急剧直下,路窄坡陡,只得下马徒步行走,山路又陡又滑,对我们,尤其是年纪稍大的人,不啻是个严峻考验。我们小心翼翼举步下移,加上饥渴交迫,越走越觉腿软,如此提心吊胆行至傍晚6时,才抵达海拔3800米的仁果村。仁果,藏语意为山上。在此居高临下,俯瞰山下澜沧江峡谷,深险如天堑,举目眺望,对岸重重黛山起伏如波浪,景色雄险壮伟。

  第二天的路也不易走,我们或临陡崖峭壁,或涉山涧急溪,时停时行,整整7个小时,人困马乏地赶到澜沧江右岸高台地上的仁果乡政府所在地——若巴村。这里海拔2960米,气候较温暖而干燥,沿江两壁山岩峥嵘,唯有簇簇白刺花等灌丛与杂草,罕见天然乔木,显现了横断山区特有的干旱河谷景色。受惠于邻近山溪涓涓清流,这里有良田数百亩,较适宜青稞、玉米两季生产。最引人注目的是田间屋前遍植核桃树,尤其村边几株数人合围、树龄已达数百年的大核桃树,枝叶繁茂、浓郁葱绿,不仅让人赏心悦目,也给这荒寂空谷中的偏僻村寨增添了勃勃生机,宛若荒漠中的绿洲。

  是夜,明月当空,凉风习习,望着那满天繁星与清冷皎月,不禁感慨万千。

  离开若巴村,我们继续前行。这一路多是穿行在澜沧江大峡谷中,行进在江边,俯看那激浪翻滚、奔腾澎湃的滔滔江水,望着峭岩下那窄道险径,人骑在马上,心含在嘴里。有的人索性弃马步行,以防意外。

  中午在江边一村寨外核桃树下休息,不想惊动了全村男女老少齐来围观。他们好奇却又极热情地款待我们这些来自北京首都的远道稀客,不断地为我们倒茶,送来熟鸡蛋和当地产的苹果,感情之真诚,民风之淳朴,实令人感动。

  6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加卡乡,其地海拔2800米。村边一股小溪,潺潺流入村中一池塘中。塘周核桃与柳树浓阴密郁,环境十分清幽宜人,颇似桃园仙境。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