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1998年 > 第三期

拉则、吉郭与雍仲

杰当·西绕江措 文群太 发布时间:1998-06-11 14:27:52来源: 中国西藏

  拉则

 

  “拉则”是藏区山口、山坡、主峰、边界等处用石、土石所堆砌的石堆,其上插有长竹竿、长箭、长木棍、长矛,还拴有经幡。这种拉则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摩梭人和部分纳西族地区都十分流行。

  拉则系藏语音译,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蒙古文将“拉则”意译为“包”(亦译“鄂博”),并广为流传。有关“拉则”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更敦群培认为“拉则”源于赞普时代。松赞干布时在红山上修建了红宫,在宫顶插有箭,做为装饰。后来百姓在赞普住地,插箭做为权威的象征。从此成为习俗。(2)有人认为,“拉则”习俗来自原始社会部落间的掠夺战争,参加掠夺的军队远征他乡,为不走错路而以箭做为路标。后来发展成为代表战死沙场勇士的标志,即灵魂、英雄的灵魂。这种英雄灵魂能保护自己的军队而压制敌人,逐渐又演变为一敬神灵的仪式,即今之“拉则”。

  吉郭

  藏区寺院和佛堂门上方有一种只有头没有手(现在已普遍有头有手)的门头饰,称为“吉郭”。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遍入天用轮子把罗猴星砍成两半,其头部变成“惹胡”,即罗猴星;身体则变为扫把星。据说罗猴能避邪迎祥,故将此做为门头饰,给人以安慰和吉祥。罗猴头做为门头饰的历史源于古印度人,而西藏寺院的“吉郭”—罗猴头,可能是在佛法传入西藏时随之传入的。


  “吉郭”又称为“罗猴月亮”,而这种“罗猴月亮”口中所衔之物,在先前象征月亮,传入西藏后,演变成了“宝贝”。现在这个“吉郭”做为“避邪、御敌、招福”的象征,在西藏的大小寺院和各种佛堂的门头上都能看到。吉郭现在已经成为藏式建筑物的传统艺术装饰。

  雍仲

  “雍仲”是一种符号标,与汉文称之为“万”字符的图案相同。雍仲这个符号在西藏日土岩画第一次出现,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从岩画考证得知,雍仲画表示的是太阳及其光芒。最初画一个圆圈,边上画几道光,逐渐减化之后,便演变为雍仲,即与“万字符号”一样的符号。发展到象雄王朝时代即有文字后称此符号为“雍仲”。

  雍仲在象雄语中,最初当为太阳永,或永恒的太阳之意,发展到后来,演变、引伸为固、永恒不变避邪,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征。象雄王朝时代的西藏本土宗教——本教就以“雍仲”符号做为该教派的标志。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后,佛教也用这个标志,而佛教的雍仲则称为“右转雍仲”。但是法台桌帷上的雍仲一般有二个或四个。不管一对还是两对,均把雍仲放置于二角或四角上,一为左转雍仲,另一为右转雍仲。多数桌帷的雍仲,或全是左转,或全是右转。据一些专家考证,左、右转的雍仲,是由于观查太阳运转者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站在地球上观查太阳的运转,为右转,即右转雍仲;从太阳上方往下观查太阳运转,则为左转雍仲。因此,每个雍仲,从前后看都可以是左转、或右转,左右转是统一的,进而说明太阳的运转、藏民族对宇宙的看法是统一的。

  雍仲图案在寺庙、民居、服装、节日、婚礼等建筑和节庆中广泛应用。如服装上镶嵌雍仲图,节日时在地上用白土画雍仲图,婚礼上新婚夫妇要跪于用青稞麦子做的雍仲图上听“赞婚礼”等。

  雍仲图案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雍仲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区别。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