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1999年 > 第二期

布达拉宫四周的热闹商市

杨从彪 发布时间:1999-04-26 14:56:41来源: 中国西藏

  市场经济的大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地处圣地拉萨的布达拉宫,也毫不例外,同样涌动着市场经济的大潮。

  静静地屹立在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巍峨庄严。在通向布达拉宫漫长而陡峭的盘山路上,朝圣者摇着转经简,口诵六字真经,络绎不绝。而今就在这条上山之道上,在布达拉宫大门的门庭两旁,每天都的许多小商贩,出售经幡、哈达、藏香、首饰、图片、画册,以及各种小百货。在山脚附近还开有一家接一家的小店铺,他们主要出售唐卡、挂毯、卡垫,各种美术作品和一些文物仿造品,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常常有中外游客在那里驻脚,选购着他们喜欢的艺术品。布达拉宫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在布达拉宫的半山腰上,有一家拉萨文联的专业画家昂青开的画廊,画廊布置得很典雅,很有特色。画廊集中出售了西藏画家的各种国画、油画、水彩画、速写、唐卡画及其他的美术品,一些外国人和港澳台的游客非常喜欢这里的美术作品,因此,画廊的生意十分火红。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西藏的一些画家正是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走向了世界,受到了国际美术界的青睐。

  在这里,卖藏香的小贩生意特别好,他们的尼木藏香最受欢迎。尼木藏香驰名西藏,大家都说这种香点燃后烟青云白,袅袅娜娜,馨香沁肺,让人心爽神悦,因此朝佛者都很喜欢。名牌效应在这里十分突出,尼木距拉萨150公里,老百姓可不怕路途遥远,他们专门将那里的藏香运往拉萨销售,到布达拉宫来朝佛的人,一听说是尼木藏香,都争相购买,不仅如此,朝完佛敬完香以后,他们还要买一些尼木藏香带回家去。

  在布达拉宫下,还有一种生意很兴隆,那就是卖哈达。凡是进布达拉宫朝佛的人,不携带哈达那是不成体统的,按一般规矩,对主殿的菩萨都必须进献哈达,所以每位朝佛者带上十来条哈达都不算多。每天到布达拉宫朝佛的人要数以千计,由此可以推算出其哈达的销售量是十分可观的。

经幡生意十分红火。土旦摄

  在布达拉宫山下,有一条绕山而建的转经路,这条环行路上,成年累月人流不断,首尾相接。信教群众摇着转经筒,捻着佛珠,沿山路转经;一些远道而来的虔诚信徒,则磕着等身长头。在这六七公里的山路上,也有不少做生意的人,除了卖藏香、哈达、念珠、经幡、佛像外,就是经营食品的人,各种藏地、川地的小吃不时吸引着转经的人们。拉萨人都知道,这条路上小贩都是在赚转经人的钱,因此他们卖的商品,大都价廉物美,而且比较适用,假冒伪劣商品几乎没有。不知是不是神灵的威力所致,这是一个被不法商贩遗忘的角落,成为布达拉宫商潮中的一片净土。

  布达拉宫南侧是布达拉宫广场,广场的星期天市场热闹非凡。始建于1992年的这个市场经久不衰,还特别红火,为布达拉宫广场增添了现代色彩。来这里经营的都是“上班族”,也有为数不少的个体户。这个市场为“上班族”利用周末双休日下海练摊提供“用武之地”,丰富了他们的周末生活,让他们也尝尝在商海中游泳的滋味。

拉萨市金银铜器店一角。土旦摄


  我曾多次光顾布达拉宫星期天市场,既去购物,又去卖点新旧邮票和过期报刊。整个市场只有我这一家出售邮票,可是前来欣赏邮票的人一个接一个,一问价就摇头而去,嫌太贵了。有一次,我从上午9点到下午1点,仅获利一角,还不够门票钱。下午小儿子前来接班,一个下午,净嫌60块钱,我自叹不如年轻人。

  星期天市场的餐饮业也红红火火,北方水饺,南方汤圆,广东油炸、四川火锅……天南地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最喜欢逛书市,那儿最多的是旧书刊,不管多厚,5角一本。一部成套的书,几块钱就能买下来,很划得来。我花了十来块钱,就用自行车拉了一大摞书刊回家,其乐无穷。星期天市场上,百货、儿童玩具、电子游戏、金银首饰、高考复习资料、民族工艺品,奇花异草……比比皆是。据管理人员说,这个周末市场的日成交额差不多在50万元左右,不但繁荣了拉萨市场,也为古老的布达拉宫增添了一些现代气息。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