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型的昌都镇正在悄然崛起
昌都镇位于昌都县南部,地处扎曲河、昂曲河交汇的河谷地带,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万余人。由昌都坝、四川坝、云南坝、野猪坝、马草坝、邦达街、嘎东街、俄洛和加卡组成的昌都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以来却因城市建设过于薄弱而显得光色黯淡,随着昌都经济的整体发展,城镇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安居工程的进一步扩展,一个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的昌都将展示在世人面前。今天,昌都人正以她那有力的步伐,一步步摆脱落后、贫困,迈向文明、富裕、进步之列。
从昌都空中航道开通说起
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藏时指示要恢复邦达机场,开辟成都到昌都的空中航道,带动和促进以昌都为龙头的藏东经济的腾飞。1992年,国务院拨款2.7亿元修复邦达机场跑道和设施。1993年破土动工,1994年竣工,1995年通航,可起降大型波音飞机,成为昌都通往内地的重要空中桥梁。邦达机场正式通航后,截止1998年,航空客运量为1.6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301.3万人公里。加之昌都至成都,昌都至拉萨,昌都至那曲公路的改建、整治、管理的加强和提高,使年货运总量提高到20万吨左右,客运量达5万余人次。昌都交通不便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用现代文明医治了昌都的“瘸”和“聋”。
目前已建成的公路、航空和民用交通运输体系在昌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昌都地委、行署加大了市政建设的投入。特别是1998年以来,昌都的通讯有了较大的改善,长途电路已增加到215条,其中卫星TES电路28条,IDR卫星电路90条,市话交换机容量也增加至7376门。邮电长话的扩容和移动通信电话的开通彻底改变了昌都与外界联系困难的事实,交通的方便与信息的通畅真正打开了昌都对外开放的大门。来来往往的人们改变着昌都,丰富了昌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活跃了昌都的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通过飞架三江的空中彩虹迅速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昌都人确确实实感到改革开放给昌都带来沉甸甸的变化。
如今敞开大门的昌都,迎来了经济的繁荣。进进出出的人们感觉到破房子老市场一条街的旧昌都已经成为历史,一个新型的昌都镇正在悄然崛起。
投资4700万元,加大市政建设
长期以来,昌都镇只有8米宽的道路,不是泥泞,就是灰尘,通畅、平整更是无法保证。由于排水不畅,街上到处都是污水,下水道经常处于“露天”状态。居民不仅喝不上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而且供水也无保证,一停水就是好几天,处于两河交汇处的昌都,城市防洪也没有能提到日程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总投资4700万元,用于昌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指挥部。
接着城市道路、城市给排水、防洪堤、城市电网等工程正式启动。
昌都镇的给水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昌都坝北部一座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占地面积为1公顷,供水范围为昌都坝、马草坝、云南坝、邦达坝、四川坝等区,供水干管管径为100-400毫米,在邦达街、马草坝、昌都坝分别设有高位水池。
昌都已有变电站3座:昌都35KV变电站、俄洛桥35KV变电站、加卡35KV变电站,年总负荷14809千瓦,其中生活用电负荷8185千瓦,占55.3%;工业用电负荷4360千瓦,占29.4%;农业用电负荷1285千瓦,占8.7%;市政用电负荷979千瓦,占6.6%千瓦。
昌都坝主要道路上的日交通量已达8120辆,高峰小时流量为1015辆,高峰小时系数为12.5%,平均车速为15-20公里/小时。
……
马草坝变迁
从前,人们到昌都都是骑马。到了昌都,马就牵到扎曲河畔的一块坝子上吃草,这块坝子就是后来的马草坝,马草坝也由此而得名。说起马草坝,一位久居马草坝的老人说,昌都刚刚解放时,马草坝除了几间破旧的民房,几乎没有什么建筑,的的确确只是一块荒草地。昌都解放后,马草坝建立了地区人民医院、地区中学、地委党校、卫校、广播电视等服务机构。从此,马草坝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旧城改造,提高城市载体功能的昌都中路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景观的精华和亮点工程,开发建设马草坝经济适用住房,总建筑面积32880平方米,投资3780万元。楼房建筑一下子多了起来,今天建一幢白色的楼,明天又多了一幢红色的楼,也记不清在什么时候又有了邮电所、储蓄所什么的,方便极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康乐小区那一排排漂亮别致的安居房,尤其是那桔红色的楼顶,给古城昌都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老人指着新建的康乐小区安居房兴奋地说,这么多漂亮的花房子,过去只有大城市的人才能住上它!
岂止这漂亮的花房子,广播电视局对面正在建设中的昌都体育馆,建成后不仅能承办昌都解放50周年大庆的川、藏、滇、青四省毗邻地区康巴艺术节,而且以后还将成为昌都人进行体育比赛、集会、庆典、展览的场所。在马草坝背后的山坡林地,也正在建设人民公园,建成后马草坝更将成为人们休憩、娱乐的理想之处。而且马草坝那一幢幢正在建设施工的楼房,也正展示着整个昌都新的希望。马草坝的变迁,是西藏新世纪变迁的写照。
火锅厅、茶苑、鱼庄
站在强巴林寺眺望昌都全城,更让人感怀万千的是那一座座民居,风格独特,设计典雅,带有浓重的藏族特色,家家户户的庭院中栽植着鲜花绿草,俨然一幅安居乐业图。你会发现最漂亮、最别致的建筑都在马草坝。宽阔的街道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一幢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两旁的航贸商场、银丰火锅厅、大世界茶苑、乐泰鱼庄等等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是人们假日休闲去的好地方。
有数不尽的变化尽在其中,高耸的电视塔、西藏第一高楼大厦、奔忙的的士、繁华的商场以及时尚的BP机和大哥大,人们餐桌在变、穿着打扮在变、住房条件在变,就连脑子里想的也在变。
还是马草坝人说的好,马草坝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建国以来西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西藏的发展,昌都的发展,马草坝也将会更加繁荣美丽。
翻开昌都城市总体规划,马草坝还将建地区文化馆、昌都图书馆、昌都博物馆、昌都人民广播电台,作为昌都城市主要组成部分,它将成为昌都的文化、卫生、体育中心,同时也将成为昌都城镇居家环境最好的小区之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