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吐蕃墓葬发现木板彩绘
发掘区在距德令哈市30公里的的巴音河南岸夏塔图草场山根,这是发掘区环境远眺。 |
今年8月,我们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海西州民族博物馆的报告,称在德令哈市郭里木乡古墓遭到盗掘。我们随即派人与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人员一道,对两座吐蕃古墓进行了清理和发掘,获得重大成果。
墓葬位于距德令哈市30公里的的巴音河南岸夏增图草场山根,上方有高约1.5米的封土,均为竖穴土坑形制,墓室为长方形单室,长4米,宽2.5米,均有长方形斜坡墓道。两座墓,一座为男女合葬的木椁墓,另一座虽为土葬墓,但用柏木封顶,是迁葬墓。迁葬墓是先将骨架装于小棺内,然后将小棺直接放置于大棺内。两座墓中均见殉牲,合葬墓木棒两侧各殉完整的马和骆驼各一匹。迁葬墓在柏木上放置羊骨。在合葬墓中出土有大量丝织品,种类有锦、绫、罗、印花绢等。另有木碗、木鞍、木鸟等随葬品。迁葬墓中出土有木鞍、木鸟、箭囊等文物。
这两座古墓的最重要发现是,两座墓三具木棺的四面均有彩绘。彩绘的主要内容是以赞普、赞蒙(王、王后)为中心的迎宾图和职贡图。具体形象有帐居、射猎、宴饮、迎客、击鼓、起舞、骑士、商侣、四神、对鸟、野猪、牦牛、马、骆驼等。其中的人物带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缠头,大部分人物赭面,反映出吐蕃人特有的风俗和装饰风格。但也有身穿圆领窄袖长袍、翻领长袖长袍、带圆帽的中亚人和波斯人的形象,以及带鲜卑装的骑士等。
板画线条流畅,色彩富丽,场面壮观,内容丰富。对于人们了解唐代居住在柴达木盆地的吐蕃、吐谷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
根据出上遗物分析,丝织品中有盛唐时代所流行的卷草宝花、印花、双连珠对龙等纹样,我们将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大体确定在盛唐时期,约为公元700年至750年左右。此外,出土木结构上书写有墨书古藏文,也证明墓葬属于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贵族的墓葬。
从墓中取出箭囊者为本文作者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 |
这是合葬墓木椁全貌。 |
这是木棺、陶罐、弓袋与箭囊出土的情况。 |
木棺上的彩绘:赞普、赞蒙帐居图。 |
木棺上的彩绘:侍女。 |
木棺上的彩绘:骑马武士。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