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3年 > 第二期

珍爱雪域共同的家园

边吉 发布时间:2003-04-25 17:29:15来源: 中国西藏

  从本能的敬畏自然,到有意识的保护环境,现代的西藏人比他们的祖先更加珍爱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拉萨人的“大氧吧”——拉鲁湿地
  
  拉鲁湿地,这些年成了拉萨人的骄傲。当汽车从当热西路上驶过,大片大片的绿就会扑进眼帘。位于拉萨市西北角的拉鲁湿地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总面积6.2平方公里,占拉萨市总面积的11.7%,区域内以沼泽草甸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然而,在拉萨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拉鲁湿地曾一度遭到破坏。人们在为经济的发展举杯庆祝时,也在品尝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所造成的苦果。
  


雅鲁藏布江,西藏的母亲河。车刚摄

  
  “湿地已经变‘干’了,飞禽也早已不见踪影了,反倒是湿地周围房子多了,各种工棚多了。”从小生活在拉萨城的藏族居民桑姆这样形容遭破坏的拉鲁湿地。
  
  20世纪90年代后期,拉萨人开始觉醒的环保意识以及为之付出了努力。为了保护拉鲁湿地,199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旨在保护这片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城市天然湿地的拉鲁湿地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并全面启动了保护工程。
  
  2000年,拉萨市出台了《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并编制了《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专门成立了保护区管理站。今年,拉鲁湿地保护工程纳入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五”重点工程项目,7月份,总投资9292.63万元的拉鲁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开工。
  
  于是就有了现在湿地上的大片大片的绿,以及这绿地上的成千只黄鸭、灰鸭、黑颈鹤、胡秃鹫等鸟类。
  
  现在,拉萨人自豪地说,拉鲁湿地是他们的“氧吧”。2001年和2002年拉萨市空气质量良好等级以上的天数达到95%左右,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与拉鲁湿地的成功保护有密切关系。
  
  一江两河工程和艾玛岗土豆
  
  开始于12年前的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工程,用现在的眼光看,它不仅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更是生态工程,是西藏环保的大举措。
  
  西藏的一江两河工程起步于1991年,到2000年底中央投资9.94亿元对“一江两河”地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植树种草等,先后实施了182个项目,已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其间,累计造林31300公倾,使西藏的森林覆盖率由1990年的2.14%提高到2.57%;95300公顷的农田得到改良,粮食增产10-25%;有28300公顷的荒滩植被得到了恢复。
  
  自90年代初开始,西藏在“一江两河”地区撒播沙生槐、沙蒿、披碱草等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并取得成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西藏在雅鲁藏布江沿江沙滩上筑起了40多万亩的绿色“长城”。“长城”把昔日肆虐的沙丘牢牢锁在江两岸。同时,在这一地区实施“一江两河”综合开发项目,兴修农田水利,改良草场、改造中低产田等。
  

一江两河的灌溉区,如今菜花飘香。唐召明摄

  
  根据自治区遥感应用中心“一江两河”遥感动态监测组提供的数据,多年生物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这一地区地表植被发育,在涵养水分、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藏积极实施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中,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对生物能的消耗。
  
  此外一江两河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许多实际效益。
  
  在日喀则市菜市场,市民都认艾玛岗土豆,他们说,“买土豆,一定要买艾玛岗的。”
  
  艾玛岗是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的一个乡,是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功的一例。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鼓励当地农民念好“土豆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001年,南木林县3000亩绿色土豆平均亩产3263公斤,年销量150万公斤。种植土豆已成为当地发展特色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