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5年 > 第三期

墨龙藏寨

杨国长 发布时间:2005-06-28 15:44:56来源: 中国西藏

墨龙沟风光。

  墨龙藏寨座落在四川小金至卓克基(省道210线)46公里处,距两河口24公里,高山峡谷,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全村93户,420人,藏族占全村人口的99%。因其地有一座玲珑蜿蜒的山,因此又被称为象鼻山(藏语称“龙木且”,汉语称“老虎梁子”)。

  墨龙藏寨的厚重历史

  象鼻山乃兵家必争之要塞,乾隆十二年和三十六年(1747年、1771年)清高宗两番举兵,讨伐大小金川,史称“乾隆打金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再次平定美诺(小金川)时,主战场在抚边粮台;激战在象鼻山;收复在底木达(今抚边营盘村)。“美诺既克、移向促浸、攻克金川噶尔岩,师分两路,西路遂进,直取勒乌围。”

  原来,金川土司早有兼并小金川之意,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6月)指使部下从抚边美沃、两河大板昭潜入抚边,发动小金川部众复叛。小金川部众一来久受定边将军温福的奴役之苦,二来见清军久屯不进,就积极响应复叛。首先攻陷底木达董天弼之营,然后劫取粮台,同时攻袭象鼻山。温福自信惯了,也不严守封锁险要,小金川部众先夺取了温福炮局,又断温福水路,清营军心动摇,万余人纷纷向温福大营退避,温福关门不准进入,恰有一士兵将一铜盆落地,清营一炸,清兵四散奔溃,附近设营的海兰察闻讯前来援助,收集溃散清兵一万人左右,三千余人没有踪迹。大学士温福也在战乱中死于象鼻山,当地还流传有诗记之:“墨龙倚道雨纷纷,鼓角南山尚有闻。在望故累秋色远,云深不见温将军。”

  因此象鼻山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朝时期,小金川土司赞拉甲布从大象鼻尖处至颈部共筑18条战壕;两侧建有2座风水碉(六角碉),意为风水宝地,可避邪、免灾;头顶建有一座军事防御碉(一旦有敌情,马上在碉顶烧“狼烟”警示);前后肢腿建有2座界碉(一为寨子界线,二为警戒线);在象鼻戏水处(墨龙沟口)建有一座小白塔,以保佑寨民吉祥平安。

  1935年6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浩浩荡荡路过嘉绒藏寨墨龙沟,进住善别、穷滴、桠儿吉等寨房,为使红军在嘉绒地区站稳脚跟,红军到包家沟岩窝(一楼一底)、窝窝棚等地将被国民党吓跑躲藏的群众找回家,挨家挨户宣传中国工农红军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揭露国民党军阀的罪恶阴谋。详细了解当地居民的政治、经济、人口分布、生产、生活情形、剥削与统治制度、阶级划分、文化、宗教、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迫切要求,在寨里成立了少数民族委员会组建少数民族组。由于红军指战员秋毫无犯的严密纪律,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良好作风,深深打动了藏寨群众,他们主动为红军打水、劈柴、做饭,和红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传说,红军要走时,脚穿皮靴、身着羊皮袄的雍忠用藏语说:“我想跟红军走。”藏人司通(翻译)杨忠信将此话翻译给毛主席说,他想当红军。毛主席说:“好哦,红军中又增加了一个藏民小通司。”

  1951年4月18日,解放军在此地清剿土匪。五三三团四连从抚边赶至麦龙沟口,一部在象鼻戏水处守侯,一部从象鼻山绕出其后,两边夹攻,围困堵死,歼敌几十,活捉17人。这些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叠映的事件,透视出一个山乡藏寨的深厚历史。

 

盛情接待外来游客。

  迷人的自然风景

  象鼻山沟内有迷人的风光。红岩卡子老鹰岩上常年云雾缭绕,清晨晴空万里,有时亦飘浮着淡淡的白云。下午雾气从山脚下升起,从垭口翻滚而来,如江河飞泻,瀑布悬空,瞬间变幻成洁白浮云。传说历史上凡遇大旱,祈雨,以声震空,则降滂沱大雨。过路人若喧哗,则倾刻大雨淋身,或冰雹砸头,或狂风呼啸,巨浪卷入泥沙草木激起千丈。每年3~4月冰雪从4000米高度直落到3400米左右的雪地上,冰雪飞舞、响声隆隆,十里外可视奇景。

  锅圈岩中的碧绿神水,夏季有潮(上午9时许、下午5时许)水位涌动,水下泥沙翻卷如潮,40分钟后,复归平静,冬季湖水结冰、仅中心5余米无冰,雪后冰面可见马熊、狗熊、獐子、豺、狼、狐狸及猛禽足迹,石逢中溢出清泉,上溢下漾,潋艳生辉、飞瀑激溅,挂着冰花又添一景。太极图案转水弯上龙凤吸水引流,初为涓涓细水,渐而潺潺溪水,再成滔滔小河流入抚边河畔。

  原始森林中,枯树、红杉、松、桦、栎与杜鹃花相映,艳丽绚烂,深秋则红黄蓝绿色彩纷呈,斑斓多姿。

  奇山幽谷中,绝壁真言、八戒示众、鹰镇青蛙、神仙骑象、美女采花、郎君求婚、武将出征、老虎洞、观景台、仙人菌、放猪娃、逍遥石、石三脚、石手套、石靴、石椅、石帽、石佛僧、一碗水、筛箕窝、栏杆子都附有神话故事。

  甲德乐观景台上,往东是高卡山顶将士远征后藏、廓尔喀之路;望北则是终年银装素裹霸气十足的巍巍霸王山;西面的武将文官、婀娜少女则是索乌神山(称:男女神仙);往南远眺四姑娘山、夹金山、木尔寨沟、空卡梁子、色皮梁子、尽收眼底、让人流连忘返。

 

当年工军留下的石刻。

  浓郁的嘉绒风情

  世代生活在沟内的人民,淳朴善良,待人诚恳,注重礼仪,非常好客。客人登门都以浓厚的藏家礼仪接待,即使互不相识也热情招呼。这里,老人和孩子会受到特别的尊重和爱护。每年农历七月初十,是该地最为热闹的朝山会,活动内容有烧烟烟、祭山神、转经、喝转转酒、藏式摔跤比赛、赛马、男女青年对情歌,即兴舞蹈表演等。此时,若有外来客人,他们会捧起哈达,敬上美酒,献上酒歌热情接待。到此一游,不仅能品尝到独具特色的藏家美食,而且还能领略到浓郁的嘉绒藏族风情。

  每逢节庆和春耕秋收结束之际,墨龙村都要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或跳舞唱歌,或通宵达旦地围着篝火跳锅庄。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黄教宗喀巴大师的成佛之日,村寨各户都要点起多盏酥油灯放置在房舍各处。

  独特的民间艺术别开生面,如《格萨尔王传》、《阿古登巴的故事》、《青蛙骑手》、《白头鸟》、《贵贵鸟》等广为流传。这里的锅庄舞久负盛名,自成一格。最有特色的大锅庄节奏明快、有力,曲调缓慢;小锅庄舞姿活泼、曲调流畅。这里的民歌优美动听、题材内容丰富。根据题材可分为颂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丧歌等。歌词语言生动贴切,曲调可任意转换,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民间工艺更是独具风格,除房屋装饰及生活用品外,尤以挑花、刺绣及纺织花带最为出色,为这里的妇女所擅长,并从小就训练有素。优美的民间艺术,无不显示出了墨龙妇女的聪慧与灵巧。

  厚重的历史,旖旎的风光,醉人的仙境,浓郁的民风民俗,尤如小金山红色旅游线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正向世人闪烁着耀眼的光茫,久居深闺无人识,一朝出阁名天下,小金墨龙藏寨已逐渐被世人关注。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