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5年 > 第三期

三闯羊湖

文/羽芊 图/金勇 发布时间:2005-06-28 16:14:37来源: 中国西藏

羊卓雍错,在藏语里是“上部牧场的碧玉湖”。那一脉蓝幽幽的色彩,就像是哪位神仙偶然路过此地,遗留下的一块美玉,随意铺在天地之间,显得那么神圣,幽远。

  羊湖全称叫羊卓雍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错,在藏语里是“上部牧场的碧玉湖”,海拔4400余米,位于西藏南部浪卡子县境内,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是喜马拉雅山北坡湖盆带中最大的淡水湖。

  平常去羊湖的路线,都是从岗巴拉下山到浪卡子。这一段路看到的羊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份,且已走过多次,对我来说没有一点新意,我想看看羊湖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

  基于以上的原因,2004年我三次闯进羊湖。

  第一次去时是5月初,临时找朋友借了辆三菱,力量不错,但车况不是很好,温度一高,便罢工不走,得给它浇上两瓶水降降温。车上的两件矿泉水,让它喝了一大半。羊湖就在老爷车不断发脾气中显了出来。那一脉蓝幽幽的色彩,就像是哪位神仙偶然路过此地,遗留下的一块美玉,随意铺在天地之间,显得那么神圣、幽远。

  山脚下有两条路,右边一条往浪卡子方向,左边一条通向哪里不知道。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左边小路。说实在的,这实在算不上什么路,我们沿着湖边的小道前行,湖面水平如镜,不时能看到两三只雨鸥在水里滑行,悠然自得。一直沿着湖岸线走走停停,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间发现前面没路了。岸边铺满了碎石块,大小不一,厚薄不等,或尖或圆,这些碎石块经过湖水千百年的冲刷,颜色发白,平平展展地铺在岸边,紧密而厚实。

  西藏的湖泊分为两大类:内流湖和外流湖,羊湖属于内流湖,是因造山运动地层断裂所形成的高原湖泊。它70%的水源来自湖面降水和周围地区降水。经径流和冰雪融水补给。湖中浮游生物极多,是鱼儿们的主要食料。据有关部门统计,羊湖的鱼类藏量高达七亿斤左右,号称“西藏鱼库”。

  因是第一次闯进羊湖的禁区,比原来预想困难许多。由于准备不足,车也出了点问题,我们只在东拉村住了两晚。听村人说,他们的水都是从山上背下来的。我很奇怪,前面诺大一湖水不用,而去山上背水吃?他们说,羊湖是咸水,不好喝,大伙都是从后山上背泉水。但我在所有能看到的资料上都说:羊湖是淡水湖。老百姓见我不信,便带我去看他们打来喂牛羊的水,说是从湖里打来的,放了不到三天,用手一摸桶里,便会感觉到一层滑腻腻的东西,而他们从山上背来的水,放一个星期都没事。

 

羊湖边是大片的牧场,清晨牧女将羊拢在一起挤奶。

  村口,有一大片沼泽地。每天清晨,最先醒过来的鸟儿们便来这里觅食。在东拉一带,见到最多的是黄鸭。因正处于繁殖季节,鸟儿们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黄鸭毛色呈金黄色,雄鸭脖子上有一艳丽颈环,不认识它们的人,还以为它们是鸳鸯。村人说,这些年,因为禁猎,动物明显多了起来。像狐狸、獐子、狗熊等,傍晚时到湖湾那边常常可以看到它们在那里喝水。湖湾就在东拉旁边。两边山丘如手臂一般向湖面伸出一段,中间凹进,形成了一个背风向阳的金色港湾。过季的荒草在微风中摇曳,湖风轻轻拍打着沙滩,阳光照在微露的鹅卵石上,折射出的光线五彩斑澜。诺大的一个湖湾,除了细微的水浪声,没有一点其它杂音。

  第一次进羊湖虽说没能深入,但让我们对羊湖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在5月19日,我们又一次闯进羊湖。

  此时的高原,刚刚进入春天,万物复苏,所有的生命开始更新,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羊湖开始展现出它美丽的一面。湖水清澈见底,夕阳辉映下的湖面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呈渐进式地向远处漫延,越往远处,颜色越深。

  我看过无数的关于羊湖的资料,都说色多岛是羊湖唯一的岛屿,那里是鸟儿们的天堂,号称“鸟岛”。问过六个牧人,对色多岛的位置各说不一,而且他们都没去过色多岛。从东拉过广嘎,往前两百米左右,湖边山坡上凭空立起一石,很像一只猴子仰天长啸,我们便给它起了个“猴子啸天”的名字。像这样的景致,我们一路行来,己见过多处,有的像人在沉思,有的像马在奔跑,有的像鸡啄食。广嘎过后,见到的人越来越少,时不时地看到獐子、狐狸从草地上跑过。湖里的水鸟也明显多了起来,像鸬鹚、雨燕、棕头鸥等,都成双结对的,有的还带着孩子。

  在扎余村的边上,碰到一大群斑头雁,少说也有四五十只,就在湖边的草地上觅食,

  “呱呱”之声不绝于耳。牧民们把斑头雁叫“昂巴”,大小跟一只家鹅差不多,头顶上有两道黑色长条形斑块,喜欢在湖泊沼泽地带活动,西藏各地均有分布,是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斑头雁喜欢集群居住,常常二三十只集中在一个地方筑巢。我们所看到的这群斑头雁是以家庭的形式出现,两只大雁带着各自的孩子觅食,互不干扰却又秩序井然。小雁出世不久,身上绒毛呈米黄色,大雁时时刻刻都把孩子拢在身边。这群斑头雁中,多数是两个到四个孩子。雁儿们见我们太靠近,放哨的大雁“呱呱”叫了两声,父母们便慌慌张张地用翅膀拢着各自的孩子向水里赶去,小雁居中,大雁一前一后护卫着。

  这一路走来,我们没看到大的岛屿,在一片宽阔的沙滩前倒发现了一个小岛,一大群鸟儿在水里嬉戏。

  这会是鸟岛吗?

  大伙儿的心情突然兴奋起来,车离开了正路,朝湖边驶去。沙滩上已经冒出了小草的幼芽,细细如羊羔的绒毛。

  见汽车驶来,鸟儿们似乎并不太害怕,只抬头静止了那么几秒钟,见我们并无伤害它们之意,便不再理采我们。

 

村口,有一大片沼泽地。每天请晨,最先醒过来的鸟儿们便来这里觅食。在东拉一带,见到最多的是黄鸭。因正处于繁殖季节,鸟儿们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黄鸭毛色呈金黄色,雄鸭脖子上有一艳丽颈环,不认识它们的人,还以为它们是鸳鸯。

  看过去,对面小岛离此不过一百来米,湖面浪头也不是很急。我们颤颤悠悠地划着小船,往小岛上去。这看上去不远的小岛,我们划了三十来分钟。在离岛约二十米的样子,湖水便开始变浅,水草清晰可见。“好像有鸟窝,那里,水草边上”,掌舵的这么一说,我们都兴奋起来。远远看过去,水面上挨着好几个鸟窝。我们是不是找到鸟岛了?在离鸟窝约五米的距离,船搁浅了,我们中间的一人跳下水,拉着船小心翼翼地向鸟窝挪近。鸟窝在水里一摇一晃,有点像一个立体的圆锥形,比我们平常见的鸟窝大多了,外面是用较粗的干草做成,里面铺有一层柔软的细干草和羽毛、线头等,较紧密。鸟蛋静静地躺在里面。紧挨着的窝有三个,相隔不到两米。蛋的颜色、大小都一样,呈浅蓝色,跟藏鸡蛋大小差不多,应该是同一种水鸟。听人说,很多长年生活在湖泊的水鸟都喜欢把窝做在浅水里,主要是防止那些偷它们蛋的家伙。像蛇、狐狸和一些老鼠,在鸟儿们繁殖的季节,都对它们的蛋感兴趣。有的鸟儿在离开之前,用水草把蛋盖得严严实实;有的鸟儿随便叼几根草盖在蛋上,稀稀拉拉的;还有的根本就任其晒在太阳下。看起来,鸟儿也像人一样,有的细心,有的粗枝大叶。

  岛上的植被除了茅草外,就是一些带刺的小灌木丛,因没有牛羊践踏,已能没到小腿。岛上的鸟儿们叽叽喳喳叫成一片,个头如麻雀般大小的藏云雀,就在人的脚边跳来跳去,灵敏异常。我坐在岛上,摄像机一直对着水面上那几个鸟窝,想看看是什么鸟回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见有五只鸬鹚相继离开对岸的水鸟群,向这边游来。快到窝边时,不知为什么,打头的鸬鹚迅速地转头离去,后面的鸬鹚便跟着转头游开。大约十来分钟后,它们又慢慢地游了回来,快到窝边时,又迅速地掉头离去。如此反反复复十来次。天色渐晚,其中有一只鸬鹚大着胆子靠近了自己的窝,爬了上去,站在窝边上四处张望。确认四周确实没有危险,才开始清理蛋上的干草。它的行为,让其它做母亲的鸬鹚放了心,先后爬进了自己的窝。此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可想而知,我们刚才接近鸟窝的行为给这些精灵造成了多大的惊恐!我们当晚宿营于湖边,那些不回窝的野鸭子一晚上就在帐篷边“呱呱”乱叫。

  羊湖不太像是一个湖,它更像是一条河,在山谷间随意流淌,又在某个地方连成片。而正是这种支离破碎感,让它别具一番景象。在羊湖周围,有很多小湖泊,这些小湖泊都是完整而独立的内流湖。它们看似跟羊湖没有任何关系,却又紧紧地依在羊湖身边,是美丽的羊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色多岛是羊湖最大的岛屿,上面有个村庄,鸟儿们绕着岛飞翔。

  到了岛上,首先闯入镜头的就是一窝斑头雁的蛋,一共四个。上面没盖草,蛋裸露在夕阳下,发出淡黄色的柔光。在一个石洞窝里,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十二枚如鸡蛋大小的蛋。颜色比一般的黄鸡蛋略浅,光泽度比鸡蛋要好,形状、大小均匀。我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鸟窝,从所发现的蛋来看,斑头雁居多,其次是鸽子和雨燕、棕头鸥,还有两种蛋没见过。

  当天晚上,我们随便找了个地方露营,第二天起来发现睡在了风口上。我们中间有人伤风了,我们不得不结束游湖活动。

  每三次闯进羊湖是8月,正是雨季。

  从第二次来羊湖到现在,相隔三个月,小斑头雁的个头和它的父母区别不大了。如果不熟知它们,还真无法区别。水草边不时能看到成群的雁儿,家庭结构跟上次有了些变化,单身的雁比较多。小雁的数量也没那么多了,一般都是一对大雁带着一只小雁,一个家庭有两只以上小雁的已经很少看到。

 

漂在水上的鸟窝,经我们平常见的大多了,外面是较粗的干草做成,里面铺有一层柔软的细干草和羽毛、线头等。较紧密。鸟蛋静静地躺在里面。

  柔乌扎是羊湖边上最大的居民点,周围有大片大片的良田。老百姓除了种地外,闲时还打鱼卖。我们在居民点边上的小溪边就看到不少的人在网鱼。他们说,这个季节鱼最好抓,全都跑到小溪里产卵,逆水一捞,起网少则三四条,多则十几条。羊湖的鱼以无鳞鱼为主,学名裸鲤,个头不大,外形有点像一条放大了的泥锹。据我所知,在农村,老自姓是不吃鱼的,这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捕鱼呢?我跟捕鱼的一位中年汉子聊了聊。他说,“十年前这里人都不吃鱼,最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回来常在湖里抓鱼吃。其它人开始只是尝尝,觉得味道不错,后来,吃的人就多了。”他指了指草地上他网下的一堆鱼,“我们拿到浪卡子卖给汉族开的饭馆,五块钱一条。”我们见鱼起意,拿出装水的桶,准备买点带回拉萨。汉子给我们算五毛钱一条,小鱼不算钱,白送。结果是买了半桶鱼,花了不到十块钱。到浪卡子餐馆加工酸菜鱼用了五条,花了四十块钱。

  曲果仲离张达二十二公里,跟地图上说的十五公里有出入。曲果仲不过二十来户人家,乡上在这里设了个教学点。查果是这里唯一的老师,毕业于山南师校,主动要求分到这里教学,已经五年了。学生都是附近牧民的孩子,一年级学生要多些,到二三年级就逐渐减少了。前两次来,我们都在查果家里歇脚,喝她亲手打的酥油茶。学校还没开学,但查果已提前一个星期回到了学校。相隔三个月,再见查果,她显得又黑又瘦。我拉着她的手,问起学校的情况,她说三年级己经取消了,现在只有两个年级,两个班,学生越来越少。我问为什么取消三年级,她说主要是学生太少,现在只有三个学生,乡里决定让三年级学生到乡小学去上学。查果说起这事眼眶有些发红,“不知道的人还认为是我教得不好,学生才不来上课的……”

  几个小岛周围的水面上,不时能看到雨燕、棕头鸥、斑头雁、鸬鹚游来游去。在羊湖周围,从鸟儿们的生长情况来看,可分为三部分,从东拉到工布学为第一部份,工布学到浪卡子为第二部份,其余为第三部份。第一部分的鸟儿繁殖期比起第二部分要早十来天,第三部分人为活动频繁,是羊湖的主要旅游路线,几乎没有鸟儿在那里繁殖。

  纵观羊湖周围,植被保持较好,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高山柏,也叫爬地柏,是西藏特有的一个树种,耐寒耐旱。但生长极慢,一根手指粗细的爬地柏最少要生长三十年。笔者在四年前移栽了两颗爬地柏,放在温室里,光照条件和水肥条件算是很好的了,除了叶片比野外的绿以外,个头、大小几乎跟四年前没什么变化,在温室尚且如此,何况野外?然而,在羊湖周围,无论什么季节,都能看到老百姓砍伐爬地柏,一车车拉回家当柴火,很多山坡上已看不到爬地柏的影子。有些地方因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有些草地已形成一个个的小土包。

  羊湖湿地应该说是保护得最好的湿地之一,沿湖都有大片的浅水地带,沉水植物很丰富,主要由蒿草构成的高原草甸,是迁徙水禽的重要驿站和繁殖地。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