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6年 > 第四期

在雪山下播散致富的种籽

文·图/杨亚明 发布时间:2006-08-16 15:17:05来源: 中国西藏

拉巴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
拉巴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化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石油、化肥、化工领域实施全球化运营,已16次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为中国四大石油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化肥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化肥供应商和主要的磷肥生产商。根据中央的部署,自2002年7月开始,中化公司对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实施对口支援。近四年来,公司共派出二批援藏干部进藏工作,已投入援藏资金2100多万元。

  岗巴,藏语的意思是雪山附近之村庄,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岗巴县,平均海拔4725米,年平均气温1.5℃,境内70%为高原砂砾丘陵,自然植被稀疏,全年长冬无夏、春秋相连,一年之中,风沙、干旱、冰雹、霜冻、雪灾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农牧民世世代代依靠放牧牛羊和种植青稞维持生计。

农民技术员在大棚里传授蔬菜种植技术
农民技术员在大棚里传授蔬菜种植技术

  针对岗巴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少、居住分散,特别是农牧民缺乏致富技能等情况,为从根本上帮扶广大农牧民摆脱贫困、增收致富,切实推动岗巴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援藏工作见实效、见长效,中化公司的援藏人员从探索和创新援藏模式入手,确立了“工程援藏与智力援藏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与转变思想观念相结合”的“二结合”援藏工作方针,把引领农牧民增收致富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培养农牧民增强致富技能作为援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实施培训,岗巴县已有一批农牧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不仅现金收入大幅度增长,而且拥有了持续增收致富的技能。

  平措和拉巴夫妇是岗巴镇雪村的农民,一家三口人过去只靠2.3亩土地种植青稞维持生活。2004年11月7日对平措一家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化援藏队在他们村盖起了蔬菜大棚,其中一个大棚照顾贫困户给了他家。为了保证蔬菜种植质量,援藏队从山东请来技术员长期驻扎蔬菜种植基地教他们种植蔬菜。采访中,夫妻两个争着诉说他们生活的变化。拉巴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我们,在技术员的帮助下,她学会了在大棚里种南瓜、黄瓜、大白菜、小白菜、西瓜、萝卜,去年她家卖菜挣了1万3千元,过去她想都不敢想自己一年能挣这么多钱。2005年6月,她家盖起了5间新房,从过去18平方米的破房子搬到了新居。丈夫平措说:有了温室后,我们家盖了新房,买了新家具和两台电视机,买了台拖拉机跑运输,在县里还开了个小卖部,去年拖拉机挣了5900元,小卖部的收入不高,一年只有六七百元,不过今年种的西瓜长得很好,西瓜现在是5元一斤,这一茬西瓜能卖1万来元,等把瓜卖了,就准备盖2楼。平措说,我们过去没种过菜,是援藏干部请来的汉族技术员教会的。

  2005年,雪村的温室大棚扩建为15座,雪村15户农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年均收入10000元以上,最高的一户达15000元。

  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方种植蔬菜,不仅使部分农牧民率先走上致富道路,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商品经济的意识已经悄悄深入人心。在蔬菜大棚基地的旁边,几个藏族妇女正在铺塑料薄膜,她们说看到种菜给邻居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很羡慕,也想试着学种菜。我问技术员宋延玲一共教了多少个学生,宋延玲老师爽朗地笑着说,15个温棚15家,谁有时间谁来学,其它地方来学技术的群众也一起教,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个学生。现在棚里种植的蔬菜在岗巴供不应求,大棚蔬菜上市以后,岗巴人首次吃到了在自己的土地上生长的新鲜果蔬,不仅有青菜、青椒、黄瓜、西红柿等,而且还有皮薄瓤甜的西瓜。要知道这里可是海拔4700多米的高寒地区,历史上连蔬菜都难得一见,更何况是西瓜。

绘画班的孩子们和老师的共同作品
绘画班的孩子们和老师的共同作品

旦巴平措在认真的学习藏族传统绘画. 李广民/摄
旦巴平措在认真的学习藏族传统绘画. 李广民/摄

  2005年10月,经中化公司援藏人员与日喀则职业中专学校接洽,该校专门为岗巴县开办了一个藏族传统绘画班,仅半年多的时间,参加学习的9个孩子已经能跟随老师外出做室内外绘装的活。在日喀则市岗多林波姆切居委会群培家里,记者看到了孩子们和他们的绘画老师边巴刚刚完成的作品,在这个藏式风格浓郁的院落里,绘满了不同风格的吉祥图案,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简直不敢相信这里的部分画作出自几个月前还对绘画一窍不通的孩子们。根据老师的介绍,学员毕业第一年到盖房人家作画,除管吃管住外,每天至少有30-40元的报酬,年收入在6000-7000元左右。以后出师后自己还可以带徒弟,那时候收入每天可以达到100多元。

  由于传统的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及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造成的对劳动力的束缚,中化公司在岗巴县实施培训项目之初,每开展一个培训项目时,都需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大量的宣传说服工作,有的甚至要挨家挨户进行动员。自从大棚蔬菜上市及学习绘画的学生利用假期在本村、本地开展有偿服务以来,农牧民亲眼看到了通过技术学习所带来的实惠,学习技术的热情随之提高。2006年初,培训木工报名通知由县政府发至各乡镇后,报名者多达20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报名人数。为了鼓励农牧民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中化公司援藏干部决定将这20名报名者全部送到西藏刚坚家具厂进行培训学习。

  通过培训让广大农牧民根据自身特点和爱好学到一门技术,从而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致富能力,这一点已在中化公司援藏人员和岗巴县广大干群中取得了广泛认同。为使这一观念长期贯彻下去,形成一种长效机制,2004年岗巴县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组织和管理培训事务的岗巴县培训工作部,并设计制定出了技能培训、素质培训、助学金计划三条面向全体岗巴县干部职工和广大农牧民的学习渠道及平台,使培训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对口援藏项目。

县城边的农牧民自发的开始试种蔬菜
县城边的农牧民自发的开始试种蔬菜

  技能培训是紧紧围绕广大农牧民生产、增收、创业开展的培训,以期让部分群众从种地、放牧、打工等低收入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脱离出来,提高劳动技能,增加收入;素质培训主要面向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员,以短期专业学习、专业培训及安排参观和到对口单位实践等方式,培训其管理能力、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和市场经济理念;助学金计划的主要对象是岗巴县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到内地中、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为主,学习时间2-3年,最终取得中等或高等学历。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培训,一是使一批有能力、有意愿从事第二、三产业和养殖、种植业人才脱颖而出,使他们在个人致富的同时,带动广大农牧民共同致富,促进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不断提高政府机关、机构为广大农牧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为岗巴县培养一批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改善当地的人才结构,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目前,中化公司在西藏和内地共建立了7个培训点,在学和已学成毕业学员80多名。

  日喀则职业中专学校,专业有藏族传统绘画、藏医学、兽医、护理、计算机等。目前在该校各专业学习的学生共20名。

木工班的学员们在西藏刚坚家具厂学习装配家具. 李广民/摄
木工班的学员们在西藏刚坚家具厂学习装配家具. 李广民/摄

  西藏刚坚家具厂,从岗巴县4乡1镇选拔出的20名农牧民正在该厂学习木工和家具绘饰。

  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目前有4名岗巴县医院医生在该院学习骨科、CT、B超和放射。

  江孜县人民医院,2004-2005年,有6名岗巴县医院医生在该院分别学习外科、麻醉、计生和护理。通过学习,现在岗巴县医院已可以开展简单手术,结束了岗巴县凡手术必到县外就医的历史。

  西藏农牧学院,2004年,来自岗巴县4乡1镇和农牧局的6名专兼职兽医到该校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岗巴县牧区对牲畜疾疫病的防治能力。

  成都职业专科学校,这是中化公司开展助学金计划在内地选定的一所定点学校,到该校学习的学生一般学制3年,取得中专学历,目前在该校学习的岗巴县学生共7名。

  此外,岗巴县雪村蔬菜种植基地已成为农牧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示范培训基地。

  实施对口支援工作以来,中化公司把面向基层,改善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对口支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援藏干部刚一进藏,就为岗巴县4乡1镇各新建了一座卫生院,使岗巴县农牧民的就医环境和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建设了2座农用桥,方便农牧民的出行和货物运输;岗巴镇雪村有一千亩左右的可播土地,其中有八百多亩集中在县城南边,浇水一直依靠从山上水库流下的积水,由于是自然水渠,沿途渗漏严重,很多良田荒芜。2005年中化公司出资修建了一条1.5公里的引水干渠和50米的支渠,方便了雪村群众的农田灌溉;出资对县完小两座学生宿舍和一个餐厅配套设施进行建设,解决了岗巴县在教育工作上遇到的现实困难;为县干部职工和医院新建了900多平米周转房,缓解了干部职工住房紧张的局面;在日喀则市购建了岗巴县办事处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岗巴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此外,他们还紧紧围绕拓展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开展项目建设,新建县城临街铺面房,用于岗巴县及外来经商者开办商店、餐饮、旅店、娱乐等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现在,昔日寂静的小县城已有多家超市、百货店、肉菜店、饭馆、网吧等,方便和丰富了县城及周边居民的生活。

  中化公司实施的“二结合”援藏工作模式得到了受援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特别是培训工作,更是群众得实惠、经济促发展的一个重要援藏项目。

  中化公司援藏人员表示:今后将进一步针对岗巴县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如岗巴羊的商品化及深加工,西藏神水的深化开发,传统编织工艺及日用品的规模化生产等开展援助工作。他们坚信,只要从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出发,坚持不懈地改善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遗余力地帮扶农牧民提高生产技能,使广大农牧民见“鱼”的同时更能“渔”,岗巴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学会一门技术,富裕一家人,带动周围人,中化公司在岗巴县播散的致富种籽正在雪山脚下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责编: 张素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