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6年 > 第五期

大学“花园”建设记

文·图/闵黎 周德仓 发布时间:2006-11-13 13:07:25来源: 中国西藏

修葺一新的旧教学楼

  1958年,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设立在陕 西省咸阳市,这里曾经是西北工业大学校园。这块占地630亩的校园,不仅是新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所异地办校的高等学府,而且还是“培养西藏干部的摇篮”。翻开西藏民院的历史,你会看到很多关于这所学校熟悉的照片,拱形大门,绿树掩映,曲径通幽,飞机形状的教学大楼,宽阔的操场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教职员工宿舍……所有建筑保持着其固有的灰色格调,肃穆而又宁静。被称为 “都市里的村庄”。

  进入21世纪,不断扩大的招生引起的教学、生活用房紧张形势日渐严峻。原有的学生宿舍楼和4栋教学楼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校园基础建设的滞后成为限制民院发展的最大障碍。1999年6月西藏民院历史上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校园基础建设工程悄然启动。民院附中教学大楼开建,面积5929平方米,投资600万元。U字造型、先进的教学设施、醒目的天文馆,使各民族的孩童们在这所具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里接受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1999年,民院通过国家计委争取改扩建专项资金2300万元,对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

学院大门

计算机教学

标准化运动场

晨读

  2001年,民院作为教职工周转房的11栋住宅楼建成。面积56000平方米,投资5108万元(含教职工集资4500万元)。500户民院教职员工喜气洋洋乔迁新居,至此,民院教职员工居住条件彻底改变。2004年,建成1、2、3、4、5号学生公寓楼和研究生公寓楼共6栋。面积42124平方米,投资2700万元。房间配备有衣柜、书架、写字桌、电话、网络接口以及水房、阳台,公寓化管理。新学生餐厅落成。使用面积9770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新颖的造型、宽敞的餐厅和一流的餐饮设备,使藏、汉、回、满、纳西等各民族学生就餐有了更为自由舒适的选择空间。功能齐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体育运动场建成。面积40000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拥有1个400米塑胶标准田径场,2个德国进口塑胶草料足球场,9个篮球场,6个羽毛球场和4个排球场,建有室内跑道、健身房、乒乓球室,灯光设备先进,全天候对师生开放。

  2005年,新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18129平方米,造价2700万元。3座建筑比肩而立,互为呼应,67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设备,并建有8个200座的阶梯教室,配备学术报告厅和校史展览室,可同时满足6000名学生上课,是实施教学和开展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最佳场地,成为民院教学现代化的形象标志。新图书馆主体结构完成。使用面积10417平方米,投资逾1500万元。完备的信息采集设施和温馨的阅览环境,使师生们充分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便捷。投资150万元的中心花园改造工程竣工。花园面积逾1万平方米。多点布局、优雅开阔的各式广场镶嵌在教学区、办公区的不同空间,绘就一幅雅致、大气并具现代气息的高等学府风光篇。

  2006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学生公寓楼。包括1栋13层的高层公寓楼和1栋6层砖混结构公寓楼,总面积达到24094平方米。投资800万元的前锅楼房改造工程年内完工。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达5300平方米的西藏民院附属医院医疗技术楼奠基。作为民院标志性建筑的新图书楼工程即将竣工。主要用于图书阅览,与原藏书61万册(件)的图书馆构成民院完整的图书信息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各学科图书期刊和电子阅览之便。而作为特色馆藏的民族学和藏学文献,又形成了民院办学的独特优势。原有的飞机形风格的教学楼将完成深度整体装修。显示出历史性建筑的典雅和风范,使民院的教学楼总数达到8座,总面积50725平方米。

新建成一万多平米的图书馆

  新世纪之初西藏民族学院建设史上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不仅脱胎换骨式地改变了民院的校园面貌,而且基本确立了民院校园的总体格局和建设风格,使民院历史性地跨入新的世纪。

  ——时尚。笔直的大道和曲径通幽的小道,新颖的建筑和广大的活动空间,各功能区渐趋明确的区分和相互协调,洋溢着现代气息;

  ——人文。绿树、草坪、花园,一应俱全的活动设施,使她的主人们都能感受到高雅、亲切、细腻和惬意;

  ——民族。老图书馆、办公楼和学生公寓的民族色调,老教学楼的典雅气质,新教学楼的现代风韵,花园的中国传统花卉造型,俨然多民族的大观园;

  ——绿色。花草植被面积超过90%,凉爽的夏季和生机盎然的冬季,使她享有“花园”美誉,被咸阳市授予“园林式校园”。

  在基本奠定校园基础建设格局的基础上,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民院的基本建设将跃升至新的境界。

  在此期间,学校计划投资2.7亿元的资金集中建设12个校舍项目,凸现地域特色,传承校园文化,追踪现代化脚步,体现园林风韵,彰显区域功能,使校园成为功能完整、设施一流、风格鲜明、文化氛围浓郁的现代化高等学府。

 

多媒体教室授课

(责编: 张素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