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念弹唱
“扎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藏语“扎”是声音,“念”为悦耳好听,总之意为悦耳的琴声。扎念有四弦琴、六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等种类,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
六弦琴琴身长约一米多,有六个旋扭,弹奏部为木质共鸣箱,音色柔和悦耳,琴身轻便。其基本弹法是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拨弦弹奏发音,可边弹边唱边舞。六弦琴广泛流传于各个藏族聚居地。
众说扎念的来历
关于扎念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传说远古时期,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从大海里走出来一位手持扎念的妙音天女,她一边弹着手中的扎念,一边尽情歌舞。妙音天女之父是天神,母亲是大海,她不仅爱好诗词文学,对音乐艺术有较高造诣,藏族人民十分爱戴她。故此, 扎念弹唱也深受藏民族的喜爱。有的学者认为扎念是古代由印度传入藏区的,也有人认为是从文成公主时从内地传入藏区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更多的学者则考证古文献记载认为,扎念源于青藏本土,是藏族人民自己创造的乡土乐器。
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田联韬先生在《藏族传统乐器》一文中说:“扎念、竖笛等确认是藏族本身创造的乐器。”今天,在大昭寺反映1300 多年前,土蕃王松赞干布举行庆典场面的壁画上,就可以看到“扎念”琴弹奏的景象。此外,在藏族地区众多古老的佛教寺院门前都有手持扎念的四大天王壁画和塑像。
扎念弹唱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改革开放以来,扎念弹唱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了弘扬民间艺术,有利于创作、搜集、整理、传播,相关部门利用基层民间活跃着的一批可利用的扎念弹唱艺术人才,常举办扎念弹唱大赛等活动,使这一民族瑰宝得以发扬光大。
藏民族悠久的历史为藏族弹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众多不同的曲调。
扎念弹唱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史诗《格萨尔王》的说唱,另一类是即兴说唱,而后者又包括《诗赞论》说唱和乐曲说唱法。各个地区演唱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弹奏风格上又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海南地区的演唱者在表演时或站或坐很随意,主要有独唱、男女对唱、合唱等表演形式,并编配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演唱者以精练、明快、简洁的弹奏手法和技巧来表现每首歌曲,其旋律有唱有白,节奏整齐,活泼流畅;唱词内容广泛,触景生情,现编现唱,有对壮丽的雪域高原的赞美、有对可爱故乡的眷恋、有对美妙传说的叙述、有对向往幸福生活和甜密爱情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
扎念弹唱在艺术表现上的基本特点有四:一是多样性。前面提到扎念琴的种类多,说唱内容多,再有表演形式多——有词( 叙事歌、说唱歌等)、有唱( 独唱、双人唱、合唱)、有舞(人数不等)、有唱有舞。二是正规性和随意性。正规性即有固定时间和地点,而随意性则不分时间、地点可随时弹唱。三是民众性。这一艺术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尤其在青海省的海南地区几乎成了人们在茶余饭后自弹自唱,自娱自乐的一种主要方式。四是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扎念弹唱是表演和演唱相结合,弹唱者可站可坐,不拘泥。
扎念弹唱的地位和危机
扎念弹唱在藏族众多的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是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悠久,蕴含着许多古文化信息,承载着古代藏族的发展历程,是展现藏民族精神风貌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二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唱、词、舞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品种,从音乐、文学、舞蹈作品结构,节目表演均达到很高的成熟度,各地区各种曲目的储藏量很大,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扎念弹唱的多元一体的特性,正是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和高原文化交融的集中体现。其地位神圣,影响广泛,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激发力,已成为一种精神的标志。
扎念弹唱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面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扎念弹唱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首先著名艺人和重要骨干有的已逝去,在世的也都年老体衰,造就新的知名艺人的文化环境非常的脆弱,艺人的传承面临断层现象;其次艺人断层,原生态艺术继承失去严肃性,曲目改编等对艺术风格越趋走样,以致失去原有的风格,原有的特色,原有的文化意境。再次由于人们对扎念弹唱的主动性越来越淡薄,由原来的节庆演出和各村寨的多种活动,走向单一的节庆任务性演出,使弹唱的文化空间越来越狭窄,发展下去会走入濒危境地。
为了保护和抢救扎念弹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比如举办各种阶段的训练班,交流技艺、提高班、普及班等,以培养各个层面的新人和骨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民间艺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新型艺人加入到这一行列;还可以组织协会,使扎念弹唱艺术的弘扬和研究经常化、长期化,建立基金会,用于扎念弹唱艺人的保护和新人的培养。与旅游相结合,建立扎念弹唱文化长形式廊,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也是如今保护古老艺术的一种手段。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