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7年 > 第一期

亲历金珠村春耕节盛况

曲杰 发布时间:2017-05-05 15:38:00来源: 中国西藏

  春耕节是藏族人民在藏历新年过后一次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金珠村的春耕节,基本延续了古老的习俗。

  金珠村位于藏文化摇篮——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加麻乡人民政府西南方向5公里处,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全村总耕地面积为946.6亩,下辖3个自然村152户646人。

  作为一名文字记录爱好者,笔者有幸受加麻乡党委委员、金珠村第一支部书记扎西加措的邀请,目睹了此次“春耕节”盛况,也了了多年来想亲历一场春耕节的夙愿。

  这天上午9时许。村里的男女老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从村子的各个角落来到村南头一块叫作“察布”的肥沃土地上。男人们开着装扮喜庆的拖拉机,牵着装饰好的耕牛,或扛着铁犁;家庭主妇们把春耕欢庆时用的青稞酒、卡赛(用酥油、菜油、猪油等炸成的多种面食)、切玛(象征五谷丰登)等放到供桌上摆着,小孩子们在田间喧闹或戏耍着,一片喜气洋洋。

  扎西加措介绍说,参加此次春耕仪式的共有150户600多人,耕牛60多头,拖拉机50多辆。以前的春耕仪式都是“二牛抬杠”,现在都改成了拖拉机。他告诉笔者,近几年国家开始实行农机具补贴政策,村里98%以上的家庭都购置了两辆拖拉机,一辆专门用于耕地,一辆专门跑运输,不光是拖拉机,现在收割机、脱粒机、扬场机、储粮罐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农民家中。

  今年拖拉机车队打头的是金珠村二组村民罗杰,他的拖拉机车头前挂着毛主席像。为了做好春耕仪式,他早早起来,给自家的拖拉机戴上各种彩旗,装饰的花枝招展。因为他是被选为领队来执行今年开耕“第一犁”的不二人选。

  金珠村主任巴珠一边挠头一边为我解密:“村民们选他当领队是有原因的”。出于好奇,笔者前去探问究竟。只见罗杰坐在座驾手握方向盘,笑容灿烂。这个年仅30来岁年轻人,耕作经验丰富,是村里种地能手。

  去年,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极力推荐下,他被派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岗德林蔬菜基地学习蔬菜种植技术。这让他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种植经验和技术。回来后,他在村里承包了近200平方米的两间温室大棚进行西瓜种植,试种喜获成功,结束了该县海拔4200米以上不能种植西瓜的历史。

  在谈到今年有何计划时,罗杰说:“今年除了西瓜,我还准备种植100平方米的青椒、西红柿、小白菜等常用菜,村民也就不用到乡里去买菜,这样既省时又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了。”

  春耕节,当地村民称“聂卓”,意思是祈求粮食丰收的意思。但哪天举行仪式,是根据藏历历法书上的节气、天气预测的结果来推算出的。

  “和其他地方的测算和做法不一样,按照我们村的习俗,前一天村里开大会,一致推荐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者到坚耶寺邀请一名喇嘛在仪式现场进行测算。今年,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地区政协委员、坚耶寺僧人扎西平措为我们推算适合春耕的好日子。”金珠村二组一位村民说。

  据史料记载,春耕节也有不少习俗和禁忌。如给田地里安放白石头,源于万物有灵的苯教崇拜。认为白石头有威慑能力,能驱魔吓鬼,把它放在田地中央,能抵御冰雹旱涝等灾害,能保佑庄稼的成熟丰收。耕作时忌讳女人触摸犁把,忌讳砍伐田边的树木,还忌讳杀生。

  一位村民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煨桑,抛洒糌粑,然后根据历书上指定的吉利方位放置白石。白石头由今年属相相合的金珠村二组村民加央格桑和格桑群宗共同抬着摆放在田中央,然后撒满五谷,为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但村民也明白,除了上天的恩赐和庇护,主要得靠自己的双手,得靠耕牛的出力流汗,自然,这一天成了村民和耕牛共同的节日。

 

  在春耕节前的七天,家家户户都要酿造青稞酒并给牲畜准备好各种装饰品,把自家的耕牛打扮的漂漂亮亮。牛额上贴着日月辉映的酥油彩塑,牛角用清油擦得亮亮的,角尖上还贴着蝴蝶状的酥油花,牛身上绑上长长的彩棒,彩棒上有随风飘动的彩旗,牛尾还拴上染成五颜六色的小球形状的羊毛,打扮比大姑娘出嫁时还漂亮。

  10点整,寂静的村庄突然之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和祝福声,每头耕牛角上洁白的哈达飘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每辆拖拉机上挂起;此景在朝阳的映射下使整个村庄都明丽起来,白玛玉珍老人还带头唱起动人的“谐钦”(流传于藏区古老仪式歌舞形式,歌词内容有人类起源、历史传说、赞颂祝福等),一年一度的春耕节就这样拉开了帷幕,谐钦内容大意为:

  春天的姑娘啊,请赐风水吧,让嫩绿的禾苗茁壮成长;

  夏天的姑娘啊,请赐雨露吧,让美丽的豆花尽情开放;

  秋天的姑娘啊,请收季末吧,让我们享尽丰收的喜悦。

  ……

  仪式现场,彩旗飘扬、桑烟缭绕。耕牛是两头连在一起的,是典型的“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还有,一辆辆拖拉机整齐地犁地……随着“嗒嗒,嗒嗒”声拖拉机陆续发动,紧随罗杰的拖拉机,按序打弯前进,终排成一条间隔一致的长队,往田地远处挺进。每辆拖拉机后面都跟随着一位藏族妇女,她们左手提一桶种子,右手有节奏地挥摆。拖拉机犁出一条直线,翻出深色的土,她们就撒种子入土。

  刚才还平静的土地,瞬间变成气势恢宏的战场。尘土飞扬起来,机器声、吆喝声、歌声混合在一起,组成别具特色的交响曲,标志着当地开始进入农忙季节。

  2016年,金珠村80%的耕地面积是机械化作业,耕牛只承担了20%。扎西加措告诉我们,耕牛一天最多耕3亩地,而拖拉机最少则能耕20亩,并且耕的比牛深。以后,“二牛抬杠”耕地场景也许只能从春耕仪式中看得到了。

  “以前像收割青稞这种最忙的时节,最少也需要一个月时间,现在用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具,两三天就好了。农闲时间越来越多,这段时间,我们在泽当、拉萨等地打杂,现金收入也都增加了。”金珠村三组组长索朗班单高兴地说。

  对金珠村来说,春耕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收成,更关系到全村粮食生产的稳定。2016年,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251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670亩,油菜播种面积达130亩,蔬菜(土豆)播种面积达146亩,饲草播种面积达305亩,粮经饲比例为54 : 22 : 24。

  “年初,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金珠村第五批驻村工作队(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在自治区农科院争取到一万斤‘藏青2000’青稞良种,价值近3万元人民币,使全村实现了覆盖‘藏青2000’种子。”金珠村一组组长次仁说。

  金珠村农牧科技特派员巴桑旦增介绍,为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村里以“稳定粮食生产,继续调整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广泛开展了惠农政策的宣传,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确保金珠村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全村还积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清淤、维修工作,去冬今春以来,全村的农田水利毁坏设施修复率达到100%,积造农家肥每亩达到2000斤以上。

  巴桑旦增还告诉笔者,在县农牧局的帮助下,订购化肥70吨;订购各种农药500斤。目前,已到位农药500斤,到位率为100%;已到位化肥70吨,到位率为100%。

  中午12时许,播种者们在村委会院子里围成椭圆形,每家每户给他们敬青稞酒,献上洁白的哈达。

  “来来来,大家都过来,我们跳果谐吧……”77岁的索朗班丹老人拉着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金珠村工作队长卓嘎啦的手,献完哈达时,跳起了欢快的果谐:

  上游建了一座寺庙,里面住着上师喇嘛;

  中游建了一座宫殿,里面住着领头官人;

  下游建了一座酒馆,里面住着阿妈羌妈。

  ……

  “春耕节”的喜庆欢笑声,不绝于耳,使整个金珠村变成了一片歌舞的海洋。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