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相机下的动物百态
对羌塘的动物来说,红外相机是个新奇的东西,它们周身迷彩或者军绿色,一副隐藏得很深的样子,不过看过它们拍的照片以后,我还是觉得这伪装色太自欺欺人了,各种动物大都看得到它,不过是有些冷漠,有些兴趣盎然的区别罢了。不过说实话,想在羌塘藏个什么东西,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布设相机还是尽量低调、低调、再低调,就算明知道它们看得见,但还是希望至少别太打扰它们。
为了调查羌塘的雪豹种群数量,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在那曲地区的一些山间架设了自动触发的红外相机。只要动物从相机前经过,便会触发红外感应,使相机记录下这个瞬间,所得图像用于分析动物的数量、行为规律等。为了保证科学数据的准确性,其实我们心目中,野生动物对待红外相机应该是像上图这样漠然的、不受干扰的状态,然而在回收的红外相机素材里,总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照片和视频,表现出不同物种、不同个体对待红外相机的不同态度。
比如兔狲,除了惊异于它们腿何以如此之短以外,我最不明白的就是它们盯着红外相机时脑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拍到的视频显示出,兔狲在红外相机镜头前,多表现出一种专注,盯着相机十几秒,一动不动,或者以一种一顿一顿的方式,一边盯着镜头,一边移动,淡然缓慢的像树懒。
不过兔狲的镜头表现也在意料之中。我曾经白天近距离与一只兔狲对视,它一直表现出一副已经隐藏的很好了的样子(这方面有点像红外相机的气质),貌似谁都看不见它似得,过了挺久,当它意识到还是应该跑路的时候,它也是作出了一顿一顿的动作,费了半天劲才真正跑出个一米。
兔狲的长腿大哥——猞猁,面对镜头显得冷静得多,也非常自然,腿长可能让它们有某种心理优势,俯视这个世界的那种优越感。它们在镜头前,有时会排尿然后走过,有时候打个哈欠,总之就是自然放松。
不过“羌塘三猫”(长尾巴猫雪豹、长腿猫猞猁、短腿猫兔狲)中,还是雪豹最有意思,当然它们也是最漂亮的。
雪豹最喜欢玩耍,会乱啃相机。我们布设的红外相机,被雪豹啃翻的比比皆是,还有些倔强的、啃而未翻的相机,有照片、视频为证。
论活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雪豹家庭在镜头前的表演。先是豹妈妈入画、出画,然后第一头小豹子入画、出画,紧跟着第二头小豹子快要出画的时候,突然横着飞了出去,原来是第一头小豹子躲在石头后面偷袭了它。
当然,雪豹也有安静的一面。你见过的最慵懒的猫是什么样子的?我心目中的答案是睡觉的样子。而且要肆无忌惮地睡成天使一般。
当雪豹对红外相机熟悉了以后,它们会在相机前展现出各种各样最自然的行为。比如饭后慵懒地伸伸舌头、打个哈欠,甚至两头雪豹互相抱着舔舔嘴。
除了科学研究所需,红外相机也常被用于监控。我们在羌塘牧民的羊圈旁布设下的相机,竟也屡次捕捉到雪豹偷食家羊的“罪证”。除了记录下雪豹紧张的表情,图像也为牧民带来了实惠——可以作为损失证据,向当地林业局申请“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在羌塘,雪豹经常潜入羊圈,叼走牧民的羊。没有羊的尸体,牧民就无法申报补偿,苦不堪言。
雪豹以其漂亮的外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其他物种也在红外相机前有着精彩的展示。
这个严肃的方脸狐狸叫藏狐,作为食肉动物,它对红外相机保持着机警的同时,似乎却并没有紧张。
这个瓜子脸的狐狸叫赤狐,面目娟秀。比起藏狐,赤狐的气质更匹配古典文学中对“狐狸精”的描述。
石貂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小型食肉动物。既然是食肉动物,本不应该怂成这个样子的。镜头里它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红外相机,紧张而暴躁地弓着背,从右移到左,又从左移到右。
岩羊作为羌塘雪豹的最主要猎物,也是经常入画的物种。它们的神情并不机警,常常是呆呆地、两眼空空地望着镜头,显得很无辜。有时候左右晃晃脑袋,俏皮打量着相机。
藏雪鸡是出镜率最高的鸟类,它们通常不在意相机的存在,只是自顾自地低头找食,小小的头部顶在圆鼓鼓的身体上,一顿一顿地前行。
和野生动物相比,家羊、家牛不太正眼看红外相机,可以解释为见多识广,也可以解释为木讷。
有一种动物,在镜头前的表现,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雪豹,猜得到是哪种动物吗?人。红外相机拍到过一双不甚矫健的女性牧民的脚,她是专门走到相机前琢磨这个新奇东西的;拍到过一双青年男女拉着手走远的背影;拍到过两个小姑娘,应该已经发现了红外相机,而且知道是拍摄的工具,故意在镜头前表演,俏皮的样子绝不亚于藏猫猫的那两头小雪豹。
布设红外相机本来是件很辛苦的事,不过,这些神情百态的影像就像花絮一样,讲述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谱画着多姿多彩的羌塘,在寒冷艰苦的野外,带给了我们额外的快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