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8年 > 第一期

春风拂槛露华浓——拉萨市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综述

裴聪 格桑伦珠 发布时间:2018-02-12 14:47:00来源: 中国西藏

  文化,是发展的血脉。文化,是幸福的源泉。

  近年来,在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大背景下,拉萨市坚持和完善“文化兴市”战略,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一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产业春潮涌动,拉萨市文化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文化产业春潮涌动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拉动大发展。在立足和突出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拉萨市深挖本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发挥特色、借力发展与合作开发三个途径,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增强文化的拉动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每当夜幕降临,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成了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一颗最耀眼的星星。按照拉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秉承“科技表达创意,创意诠释文化,文化促进旅游”的办园理念,将园区规划为文成公主文化旅游主题公园、藏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园、高原影视文化城、高端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9大功能区。截至2016年年底,园区已签订正式开发协议项目29个,总投资100.4亿元,正式开工建设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金城公主》室内历史舞台剧、藏文化创意孵化中心、拉萨影视城雪顿古镇等14个项目。

  与此同时,旅游与文化、净土健康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依托传统文化资源,以拉萨古城、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和香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纳木错、热振湖和思金拉错“一城两园三湖”的传统文化为核心、旅游为载体的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拉萨市以产业规划为引领,文化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重点扶持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良好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2014至2016年,共收集推荐上报文化产业项目111项,扶持项目31项,拨付扶持资金7626万元,扶持项目囊括了藏戏演出、唐卡制作、设计创意、影视制作、媒体网络和民族手工业等类别。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户2000余家,国有文旅企业2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1.5万余人,年创收近8000余万元。全市共建成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1个,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阳光遍洒城乡

  走在拉萨城乡的大街小巷,一股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文化广场上,文艺演出轮番登场,精彩连连;社区活动中心,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抒发豪情;图书馆、农家书屋里,人们惬意阅读,争相汲取文化营养……

  近年来,拉萨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购买公共文化产品,打造文化专业团队,扶持鼓励民间文艺团体”等措施激活文化发展活力,推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符合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文化馆(站)75个,各类博物馆6座,农(牧)家、社区、寺庙书屋459个,实现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从市到县,从城到乡,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益健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为民所用。“零门槛”享受文化生活,已成为全市百姓一个重要的幸福指标。

  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了面向社会的免费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县、乡公共文化设施每周开放时间在40小时以上,根据群众需求采取延时开放、错时开放等措施,使设施利用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军民双拥共建共保”“激情广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充分利用文化站现有设施的便利条件,开展克朗球、藏式骰子、寺庙藏文书法大赛、职工健身大赛、扶贫脱贫知识讲座等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将文化大餐送进了学校、村(居)、社区、寺庙,深入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拉萨市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以及各族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基层服务点144个,数字文化驿站224个。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无线网络覆盖水平,实现文体中心、群艺馆、博物馆等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WIFI全覆盖,方便广大市民随时“在线”共享信息。

  文化遗存妥善保护

  拉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资源。

  拉萨市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紧抓国家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利契机,先后组织实施了多项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和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工程和保护规划。完成了《大昭寺文物保护规划》初审工作,编制《老城区新建项目对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报告》。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和小昭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拉萨古城申遗工作有序开展。

  拉萨市启动非遗保护工作以来,在整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传承人言传身授得以相传的特性,尤其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保护措施,建立拉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制订了《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五年规划》,还制定了《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及权利、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明确项目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复审等程序。

  截至目前,拉萨市有拉萨雪顿节、觉木隆藏戏、拉萨朗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7项,形成了国家、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各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181名。尼木县吞巴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曲水县曲水镇、墨竹工卡县门巴乡等8个乡镇入选“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曲水俊巴民族手工业皮具制作专业合作社、尼木古宝商贸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为加强对各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拉萨市文化部门先后整理、编撰了《拉萨舞蹈艺术》《拉萨珍贵古籍图录》《拉萨古籍目录》等非遗书籍。建设了《中国拉萨藏戏网》《拉萨囊玛数据库》《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管理系统》。同时,从2014年开始,拉萨市在每年本级财政的非遗保护经费中设立每人每年3000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经费,今年提高至每人每年5000元。

  文化,正贯穿于城乡的每一寸土地,化作前行的动力;文化,犹如高原的暖阳,无声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让高原古城焕发无穷魅力。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