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8年 > 第三期

翻译是“世界之眼”

——欧要次仁和他的开拓性事业

所穹 发布时间:2018-06-04 16:33:00来源: 中国西藏

  欧要次仁的藏文缘

  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原因,过去藏东昌都地区的藏文教育跟拉萨、日喀则、山南等腹心地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人们的求学需求却并没有差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藏文教育事业重获新生。昌都地区十一个县的学校中普遍设立了“农牧子弟实验班”,明确要求招收农牧民子女接受系统的“一类模式教育”(即以藏语文授课为主, 用藏语文教授数理化等知识,加设一门汉语文的模式),并提供免费的食宿等生活条件,选派了最好的师资力量。从小喜爱藏文被老天眷顾的欧要次仁考上了这个班。

  班级老师是还俗的高僧、藏学家白玛多吉先生,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西藏文化权威,藏文、藏学水平很高,也是一位藏传佛教学者。他性格温和慈祥,工作认真负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把一生所有的心血投入到昌都的藏文教育事业中。

  在当时,县教育局长和藏文老师白玛多吉是小欧要次仁们的两大“靠山”,一位不遗余力地提供政策和物质上最大的支持,一位全心全意地保障孩子们的教学质量。

  讲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欧要次仁深刻感受到先生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白玛多吉先生虽然曾是位僧人学者,但他的贡献不在于建了多少庙宇殿堂,而是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劳动培养了很多人才,这才是永不溃堤的工程。

  由于大家入学时间较晚,到初三时,他们的年龄都不小了。政府部门非常珍惜这批藏文专业人才,破格允许他们参加高考和招干。当时有三位同学考入大学(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后来更有30多名学生考入藏医学校、昌都师校、西藏大学等),18岁的初中毕业生欧要次仁考试合格,被分配到阿里地区改则县察布区当畜牧干事。

  察布区的书记才诺爱才,觉得欧要次仁光有藏文知识还不够,便安排他报考西藏民族学院的文秘中专班。欧要次仁以藏文98分的成绩被顺利录取,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改则县民政局工作。1991年,他调到家乡昌都搞专职编译工作。2008年,他又调任西藏日报藏编部专业翻译。

  欧要次仁发现西藏过去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曾普遍存在轻物质、重精神的价值观,他觉得有些畸形和失衡。他开始学做生意,通过从事文化咨询、藏汉文翻译等经济活动来发扬藏族文化,就是为了避免成为当时在西藏常能见到的“茶馆里的知识分子,酒桌上的英雄好汉”。

  有一件事情对他触动很大。

  在昌都工作的时候,他的一个老乡竞标昌都镇天津广场黄金地段的一块地皮,跟很多实力强劲的对手竞争,最后竟艰难胜出,大家都喜出望外。但是喝完庆功酒,交完地皮款后,朋友的资金链也断了。本来打算找银行贷款,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无奈之下,曾经风光无限的朋友只能找竞争对手低声下气的求对方“接盘”,整个过程非常狼狈。由此,欧要次仁感到光有文化不行,没有经济实力一样干不成事情。他就开始涉足经济领域,开办实业,让自己在商海中滚打、锻炼,小有所成。

  欧要次仁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翻译主业。

  2007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上,欧要次仁发表了论文《浅谈统一和规范新词术语的问题》(藏文),被发表在会议通稿上。翻译才是他真正看重的东西。

  翻译是“世界之眼”

  翻译是人类社会历史最悠久的活动之一,几乎与语言同时诞生。从原始部落的亲眷交往,文艺复兴时期古代典籍的发掘和传播,直至今天世界各国之间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上的频繁交流与往来,以及维护世界的稳定与持久和平方面,翻译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藏语中,对翻译这项活动有个说法叫“吉典及密”——即翻译是“世界之眼”。没有翻译,人们怎会了解大千世界的神奇和多彩?

  西藏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译师的要求也很高——“要懂得十八般武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人是当不了译师的。

  在西藏很多地方,人们常能看到一幅叫做“董总当把”(圣僧图)的壁画,寓意翻译家们要像“巧嘴的鹦鹉”,把准确无误的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和各族人民中间。壁画中,莲花的根与花代表莲花生大士,中央之宝剑代表文殊菩萨与其化身法王赤松德赞,莲花右侧之双头黄鸭代表静命堪布、莲花戒论师师徒二人,身一表示教派见地无二,头、脖子为二代表说法系两个声音,黄色表示二者均为出家身份;莲花左侧之双头鹦鹉代表噶瓦等两大译师,一身二头表示思想一致、传法各异(各传各的法),鹦鹉会说人语、鸟语,代表译师精通梵藏二语,绿色代表身份为在家。此图整体位于水池中,该水寓意为防火轮。当年萨迦班智达赴任桑耶寺,亲自于桑耶寺的外墙作图、作偈并作了解释。在佛寺或经典上都可以看到这个图形,表示信众对“师君三尊”的感谢怀念,是他们的广袤智慧,才将外部文化的精髓引入西藏并发扬光大,利益无尽后世众生,这也是象征翻译的特有符号。当时的社会对翻译工作非常重视,翻译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很高。

  也因为藏文本身是延展性和包容性非常大的一种文字,没有翻译不了的新词汇。只有两种情况会阻碍翻译的应用和表达,一个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透不深,一个是译者自身的母语造诣不专不精。藏文的先进性和丰富性也是学者们公认的。如欧要次仁有个做藏译西方学术名著的翻译家朋友,他告诉欧要次仁,汉文和英文中有的词汇藏文中都有,而且越挖越多、越丰富、越是得心应手。藏族有一种说法:“世界衰退愚痴引起,世界开明文化先行”,文化是走向世界的软实力,西藏文化也不例外。

  对于欧要次仁的工作,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办(编译局)原副主任旺久说:“欧要次仁敢做敢干,这就了不起。现在拿着退休工资,每天闲逛闲坐的人很多,他不愿意;其次,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以前开过公司,藏汉翻译是他的专业,而这个专业又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第三,他有毅力,有雄心,工作负责、认真,译件质量很高;第四,西藏翻译界的专家及前辈,如次仁曲杰先生、贡旦旺布先生、桑丹女士,他以自己的人品和诚信,都能把他们请到公司并提供专家级别的咨询服务。那我们当然会支持他,当市场有翻译任务时,我个人都会介绍给他,知道他能做好,结果用户的反馈也非常好。我觉得像他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才好。西藏的社会翻译市场那么大,像这种办了正规手续的翻译公司我都不知道有没有第二家,所以更有开拓意义。党中央的声音和指示,国家的政策、法规要传播到藏族人民的心坎里,没有翻译的工作怎么行呢?”

  最大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欧要次仁曾说过“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实践出真知”。“我的优势在哪里?就是藏汉翻译。而社会上又很缺这个,那为什么不做呢?只要开了头,越做越好,越做活儿越多,越做越会做。做中学,学中做。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有了。我经常听社会上的人说,我没有资本,没有经验,所以什么也做不了。那对我来说,决心和毅力就是最大的资本。我怕什么呢?如果能开办翻译公司,一方面我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功德无量;第二,能让学翻译的学生在我这儿得到有偿实习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第三,我能接手社会上急需的翻译业务和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工作,能使西藏翻译事业发扬光大。为什么不做呢?”

  既有经济头脑又有文化储备的欧要次仁动手了。他的西藏邦金梅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12日注册成立。主要经营业务范围是文化艺术和文字互译服务;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文化服务;广告和会展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文化研究与文化社团服务等。但工作重点一直是藏汉文化翻译,包括藏译汉、汉译藏及部分英文翻译。

  《西藏百万翻身农奴口述史》,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自治区新旧西藏对比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口述史》的编写历经半年,从西藏自治区200多名翻身农奴口述者中重点选编了30位集结成册。该书填补了西藏自治区翻身农奴口述史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藏文版的译校和审定工作由西藏邦金梅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完成。他们还翻译完成《岁月记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规章汇编》等上百万字的翻译校订工作。特别是国土部门的《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翻译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欧要次仁聘请贡旦旺布、玉珍等资深译审用很短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前期工作已经非常扎实,一审二审都过了,终审的时候欧要次仁觉得可能半天就够了。但是专家们一个比一个认真,最后搞了整整两天。45页的《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藏文版才最后通过终审。欧要次仁说专家们的负责尽职对他也是个很大的鼓励和鞭策。

  他们还翻译校订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文化系统的“非遗”资料,《达孜县志》藏文部分档案等。特别是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举办“喜迎十九大  家乡的变迁”征文,收到五省区各行各业作者的来稿123篇,经初审合格60篇,请专家再审评出18篇一二三等奖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很多作者和读者来信来电希望以后继续多办这种有意义的活动。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欧要次仁要协助专业部门做进一步促进藏文新词术语规范化的工作。他说光手机“微信”这个汉语新词已经分别有“给晨”“晨辰”“晨琼”三四种藏文译法,必须逐步规范和统一,都得一个个做;他的录音间计划制作《格萨尔故事》《乡村防疫防“艾”卫生常识》《藏学专家访谈》等光盘用于媒体播放和宣传;翻译的稿酬标准也不算高,接了一个翻译活儿,一般仅够支付基本翻译费,审读校订费还没有着落,就得自己想办法。但是因为热爱,心里很充实,所以欧要次仁说:“那就得做,开弓没有回头箭呀!”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驻守羌塘的理由

    年复一年,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八九级的大风中,露宿在羊圈里;然后徒步陡峭冰河,爬上五千米海拔的山脊,只为架设一台拍摄雪豹的红外相机。[详细]
  • 海拔4400米高山上的午餐

    国道317线海拔4481米的宋拉夷山,海拔虽高却山势平缓而辽阔。翻过山垭,正在下乡的记者远远看见十几个身穿橘黄色上衣,带着同色帽子的人围坐在小坡台地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