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8年 > 第四期

动物庄园

阿文 发布时间:2018-07-16 14:58:00来源: 中国西藏

  90岁的普布卓玛和家人一起住在拉萨市夺底乡曲色民族风情庄园里。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去八廓街卖干牛粪,偶遇从云南香格里拉赶马帮过来的索朗,从最初不经意的一瞥,到熟悉、相恋、结婚、生子。常年在茶马古道上风餐露宿的索朗在拉萨遇上心上人之后,就再也不想离开,拉萨成为他的第二故乡。索朗62岁去世,普布卓玛每次见到从香格里拉来拉萨的亲戚,就会想起索朗,悄悄抹泪。

  几年前,家人从屠宰场救了一只怀孕的母羊,后来生下一只小羊,普布卓玛给它取名叫安色(黄耳朵)。安色是放生羊,每天陪伴着普布卓玛,只要一会儿不见,它就“咩咩”叫唤。除了这只放生羊,庄园里还有一只受伤的猫头鹰,6只藏獒,一只阿拉斯加犬,一只导盲犬,8只猫。有家人和这么多动物相伴,普布卓玛的心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温暖平静。

  主扎:受伤的猫头鹰

  庄园的主人是63岁的达娃。达娃从小在夺底沟长大,2010年,当地政府号召村民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旅游业。思想开放的达娃便将家里的50多头牦牛全部卖掉,还把在拉萨的3处房产也卖掉,筹集了400多万元,又从银行贷了些款,把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曲色民族风情庄园建了起来。

  2012年开始营业的庄园以体验西藏民俗风情、感受西藏传统文化为特色,每年的5—10月份吸引了大量游客。在达娃的计划中,打算在庄园里修建一些土木结构的传统藏式房屋,让游客直观感受西藏建筑风格的演变;打算建水磨坊、藏香制作间,用于展示西藏的传统手工艺;还计划建一个桃花山庄,每年三四月份桃花盛开的时候,吸引一些想去林芝赏桃花的游客留在拉萨……想法很多,但资金是一个大问题,达娃很多时候就是在为资金发愁。

  当然,开心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前段时间外孙女次仁卓玛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达娃为它取名“主扎”,意为“龙之子”。

  那是7月收青稞的季节,一家人正在地里打青稞,19岁的次仁卓玛从山上放牛回来,说有一只猫头鹰的翅膀被地边的铁丝网缠住了,三只野狗围在旁边狂叫,她怕狗,不敢救猫头鹰,赶紧回来报信。达娃一听,立即叫孙子格桑西绕跟着次仁卓玛去救猫头鹰。

  现场惊心动魄:一只小猫头鹰翅膀被铁丝网缠住,拼命挣扎;三只野狗一边狂叫,一边慢慢靠近,眼看猫头鹰就要被咬死。格桑西绕捡起几块石头扔过去,把野狗赶开之后,次仁卓玛小心翼翼地将猫头鹰的翅膀从铁丝网上取出来。猫头鹰太小,翅膀又受伤了,飞不动,就在地上一跳一跳的,非常可怜,次仁卓玛只好把它带回家来。

  猫头鹰是肉食动物,达娃每天就从藏獒的口粮里匀一点牦牛肉出来,让次仁卓玛切成小肉丁喂猫头鹰。刚开始,从未跟人接触过的小猫头鹰不肯张口,塞进它嘴里也不会吃。后来慢慢熟悉之后,只需要把肉丁放在它旁边,它就大快朵颐起来。

  达娃准备再养几个月,等猫头鹰再长大一些,能自己觅食之后,就放它回归自然。

  木玉:灰蓝色的猫

  事实上,动物庄园里最早入住的动物是木玉:一只灰蓝色的母猫。

  2005年的一天,达娃的小儿子格桑去拉萨的一个茶馆里喝茶,见茶馆老板养的母猫生了几只小猫,就跟茶馆老板商量:能不能送一只,想养在庄园里抓老鼠。格桑花了100块钱,选了一只灰蓝色的母猫带回庄园,取名“木玉”。

  2006年,木玉生了第一窝小猫,以后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小猫出生,到现在已经有二三十只猫了。不过一个猫群数量不能太多,一般保持在10只左右,猫多了,它们就会自然分开。现在庄园里有8只猫,其中四只因为打架跑到野外去了。而最早的那只木玉,也送去了达娃的大儿子家里。

  每天早晨,四只猫肚子饿了,就排着队,竖着尾巴跟在普布卓玛身后,一直跟到厨房里。如果不给吃的,它们就会围着你不让你走,还一个劲地用身子蹭你的脚。

  普布卓玛在碗里装一些糌粑,加一些酥油,用开水拌匀喂它们。猫们非常警觉,如有陌生人在场,不管肚子有多饿,都会躲得远远的。这时,普布卓玛就费力地弯下腰,指着碗里香喷喷的糌粑,像召唤自己的孩子一样,招呼猫猫们过来吃。有时候,她会假装生气把碗端起来要走,说时迟那时快,猫们就呼啦啦全围上来。

  太阳出来的时候,普布卓玛坐在墙角的凳子上,手摇转经筒,远远地看着几只抢食的猫,满脸慈祥。不一会儿,吃饱的懒猫们舔舔嘴唇,一溜烟就跑不见了。

  除了这几只猫是普布卓玛的“小跟班”,还有放生羊安色,简直像她的影子一样,走哪儿跟哪儿。

  安色:粘人的放生羊

  几年前,达娃在屠宰场给藏獒买肉的时候,看见旁边有一只绑着四肢将被宰杀的羊,肚子大大的,显然是一只怀孕的母羊。她动了恻隐之心,跟屠宰场的老板商量,想把羊买下来。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达娃花了600块钱把羊买回来。

  不久之后,母羊就生了一头小羊。不幸的是,生了小羊之后,有一天母羊跑到野外去吃草,被一群野狗围攻,咬死了。普布卓玛给这头可怜的小羊取名“安色”,意思是“黄色的耳朵”,并把它作为放生羊,永不宰杀。

  失去母亲的安色没有奶吃,普布卓玛就用奶瓶装上牛奶喂它。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安色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关系也一天天亲密起来。普布卓玛在家的时候,安色就很安静,跟在她身后形影不离。若是普布卓玛一个月有几天去拉萨转八廓街去了,安色就心神不宁,“咩咩”叫唤——也许在安色的心里,普布卓玛就是它的妈妈。

  由于担心安色像它的妈妈一样跑到野外被野狗咬死,达娃和家人平常就把它关在院子里。每天早晨,达娃用麦麸(即麦皮,小麦加工成面粉过程中的副产品)加水喂它。安色吃麦麸的时候,会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达娃,达娃也看着小羊,眼神温柔。

  母亲普布卓玛90岁了,每去一趟拉萨都不容易,达娃就在庄园门口堆了一个玛尼堆,装了几个转经筒。普布卓玛没事的时候,就围着玛尼堆转几圈——她转几圈,安色也转几圈。有时猫猫们也跟着凑热闹,普布卓玛在前,安色和几只猫跟在后面,热闹得很。

  狗狗一家亲

  还有更热闹的:庄园里还养了6只藏獒,一只阿拉斯加犬,一只导盲犬。

  藏獒是养来看家的,最大的一只有5岁,叫“董珠”,是达娃的小儿子格桑花了一万四千块钱买回来的。

  格桑第一次见到董珠的时候,它被关在拉萨一户人家屋外的笼子里。笼子很小,它转身都很困难。格桑是爱狗之人,他敲开主人的门,问能不能把狗卖给他。主人说不卖,格桑又给他提建议:能不能给狗换一个大一点的笼子?主人回答得很干脆:我家太小,没地方。第一次碰壁之后,格桑后来又去了四五次,主人被打动了,专门来格桑的庄园看了看,说:“看来你是真喜欢狗,而且你家里地方又大,狗到了这里肯定不会受苦。”就这样,董珠入住庄园,成为这里的“狗老大”,有陌生人来就狂叫,生怕主人家责怪它看家护院不力。

  阿拉斯加犬叫嘎珠(“白色”的意思),原本是一个包工头养的。但由于包工头经常不在拉萨,哪里有工程就去哪里,嘎珠就被关在出租屋里,饿得直叫。邻居有时看不过眼,就从窗缝里给狗扔一些吃的。格桑知道这件事后,千方百计找到包工头的电话,电话打过去,包工头说他在那曲,他连自己都管不了,哪里还能管狗的死活!格桑跟包工头商量:能不能把狗卖给我?包工头倒是爽快:买什么!你要就拉过去好了。格桑征得包工头同意之后,把出租屋的锁砸烂,救出嘎珠,然后给出租屋换了一把新锁。

  刚刚从出租屋出来的嘎珠饿得站都站不稳。而现在,嘎珠已经被养得壮壮的,成为动物庄园的一员。

  导盲犬是格桑从哥哥的一个汉族朋友那里收留过来的,名字叫“金生”。经过专门训练的金生很会卖萌,肚子饿了就叼着狗盆子过来找次仁卓玛。次仁卓玛每每见到它这个样子,又心疼又好笑,故意不理它,金生就会跳起来跟她握手,亲昵。

  中午,庄园里的动物们吃饱喝足,一个个才老实了,不吵不闹。

  次仁卓玛打开牛圈的门,把牛赶到山上吃草。

  达娃管理整个庄园,大大小小的事她都要过问,还要经常外出办事。

  普布卓玛转完玛尼堆,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休息。放生羊安色和几只猫猫围过来,安安静静,陪她一起晒太阳。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流动的定日洛谐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个夜晚,几个缠着英雄发的小伙子,在人烟稀疏的柏油路上放开歌喉[详细]
  • 探访贡觉“千年王府”

    和朋友聊天时,他偶然提起曾经在西藏昌都市贡觉县采访时听说当地有一个被称为“王府”的民居,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传奇色彩的故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