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19年 > 第五期

草原的儿子回馈草原

泽柏 发布时间:2019-09-26 13:14:00来源: 《中国西藏杂志》

  1956年,我出生于川西北草原偏远牧区一个贫苦牧民的家庭。那个时代整个青藏高原的牧民都居住在简陋的帐篷里避风遮雨,一年四季经常举家搬迁,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听大人们讲,那时候我们整个部落约有一百多户人家,绝大多数牧民都很穷,即使是少数富人家,也要省吃俭用。我家很贫困,除了奶奶、父母,我还有九个兄弟姐妹,我排行老八。父亲懂些藏文,经常出去帮人家念经或者帮人做点事,获得一点微薄的收入,母亲从一些好心人家租借牦牛挤奶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在那个时期,大多数牧民都缺衣少食,最大的需求就是能吃得上饭,能度得过寒冷的冬季。母亲讲过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有一次你们父亲不在家,那天早上特别冷,大雪覆盖着矮小的帐篷,全家人都没有饭吃了,我只好出去找人家借点吃的”,说到这里,母亲饱含着眼泪。我知道母亲当时很绝望,也很无奈。长大后,我慢慢才知道,这不是父母无能,也不只是因为我们家人口多,其根源是因为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所迫,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大多数牧民都深有体会。

  我算是一个幸运儿,也就是我出生那年,家乡开始民主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落后的旧制度,在茫茫草原上建立了县城,因为家乡是当年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因而命名为:红原。从此,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人民当家做主,我们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了。六岁那年,我和小伙伴们上了小学,这是有史以来我们乡村的第一所小学。牧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从六十多年前的一百多户,现在发展到八百多户。牲畜数量增加了十几倍,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放牧。打酥油有奶油分离器,牛羊剪毛、治病防疫有巷道圈,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牧业有保险,牧民有医保。家家都有新房、电灯、摩托车、汽车、通信网络全覆盖。机场、高速公路就在家门口,牧民们享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福利,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丰硕成果。

  阅读全文请点击:http://www.ctibet.org.cn/magazine/2019/09/index_29.htm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