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火出圈的锅庄舞

发布时间: 2024-05-11 11:11:00 来源: 西藏日报

  在西藏说起全民健身,一定绕不开民族风浓郁、群众参与度高的锅庄舞。锅庄,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跳舞时,男女围成圆圈,边歌边舞,是节日的庆典方式之一,只要加入这个跳舞的圆圈,瞬间就能被快乐的氛围感染。2006年,锅庄舞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关于锅庄的话题经常上榜各大热搜平台。

  快快快!“果卓”快开始了!傍晚7时许,颐神苑中人群聚集,年轻人仪式感满满地穿着隆重的藏袍,老年人身着舒适的运动休闲服饰,穿着冲锋衣的游客也参与其中,前来体验“果卓”。

  小区内,人们三三两两不自觉围成一个圈,谈天说地。圈子中央摆放着一个便携式大音响,一个年轻人上前打开音响,蓄势待发的人们便就着乐曲翩翩起舞。或缓慢摆臂或急速旋转,长袖舞动,身姿矫健,不论男女,都沉浸在锅庄的节奏中。就连蹒跚学步的孩童也随着节奏和氛围时不时跳跃摆臂。

  随着舞蹈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舞圈慢慢地变成了两个,内圈是跳得比较好的年轻人和领舞,外圈则是有点跟不上节奏的老年人和初学者,两个圈子互不影响,但又享受着同一份快乐。

  “每次看到跳锅庄的视频,都想冲进屏幕一起跳,这次在现场看,氛围完全不一样,实在忍不住就跟着‘大部队’一起学着跳了。”游客麻世文激动地告诉记者。“不知道是老了还是果卓动作变复杂了,我现在都有点跟不上舞步了。不过受到年轻人的感染,我也很快乐。”市民多扎微笑着说。

  “快看那个汉族男生跳得可真好!”循声望去,只见舞圈内一个穿着黑色冲锋衣的汉族小伙,步伐轻快、动作娴熟,轻松地融入了内圈的舞者,成为现场唯一一个能跟上内圈舞者步伐的游客。“我跳锅庄的基础可是在大学时打下的!”游客郑斌告诉记者,他是西北民族大学21届毕业生,在校时经常与藏族室友一起到操场跳锅庄,久而久之便成了“锅庄高手”。

  郑斌毕业后在成都工作,他曾经也到武侯区跳锅庄。“我发现成都那边锅庄的动作似乎跟我在学校跳的不太一样,我还以为是自己生疏了,这次旅游重新找回了我的舞蹈自信。”郑斌说,来自沿海城市的他对于西藏的文化非常感兴趣,但直到上了大学,才接触到了真正的藏文化。

  “不管是日常的跳锅庄还是各种文艺汇演、节日演出,他们都把民族的文化传播得很好,让大家感受到文化自信。”郑斌告诉记者,他有不少同事会跳锅庄,有的甚至能唱上几首藏语歌。

  “能在杭州丝绸城街头看到我们那曲的‘果卓’,一股自豪感从心里油然而生。”在浙江杭州读研的旦增松绕说,锅庄舞已然成为大家了解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途径,也因其亲民的舞蹈形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围成一圈跳上一段锅庄,没过多久,人与人的距离便近了起来。

  旦增松绕的这段话,引起了许多在外打拼学习的藏族人的共鸣。很多年轻人表示,锅庄不只是一种舞蹈,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在西藏,这个人人都会跳的舞蹈,最能体现藏文化内核,如果想了解西藏的文化,可以先从跳锅庄开始!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许多年轻人都热爱着锅庄,而锅庄的“火出圈”也并非偶然,锅庄校园操、公园里单独开辟的锅庄舞场地、各种各样“走出”西藏、风行全国的锅庄舞……年轻人心中已逐渐培植起传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智与自觉。这些都促使越来越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者、参与者、传播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起从过去走向未来的对话桥梁。

(责编: 常邦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