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独特的民族手工技艺:藏式陶器
公式
西藏手工制陶技艺拥有悠久的历史,是西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西藏的手工制陶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制成的陶器也是十分精美别致。
本期《文化雪域》关注西藏手工制陶的“那些事”。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恩格斯曾指出,人类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是“从学会制陶术开始”的,恩格斯所说的“野蛮时代”,相当于今天所言“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标志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在美丽的雪域高原,藏陶的发明也标志着西藏开始进入新石器时期。藏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作为一种直接来自于生活及生产劳动的实用品及工艺美术品,一款款精美的陶器体现出藏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藏陶的起源
陶器的发明是一个过程。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人们先将粘土涂在这样一些容易着火的容器之上以免被烧毁,以至后来他们发现单单用粘土本身即可达到这个目的,于是世界上便出现制陶术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说:“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形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陶器最初产生于人们将粘土做成的容器,放在太阳下晒干使其变硬,然后盛物这一活动中得到的灵感。
因此,陶器发生和起源的首要前提是人们对于粘土的性能有一定的认识。有理由认为,藏陶的起源和陶器的起源过程是异曲同工的,都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发现发明的。据考古资料证明,藏陶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昌都的卡若,林芝的云星、红光、居木、加拉马、墨脱的背崩村、马尼翁,拉萨北郊的曲贡村,山南乃东的钦巴村,阿里的札达等文化遗址都有发现。1978年在西藏昌都发现的卡若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里出土的两万多件陶片中,能够辨认器形的就有1234件。这充分证明,西藏陶器的发展历史悠久,陶器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器皿之一,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的生产。
藏陶的制作方法
从现有考古学的研究我们知道,陶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捏制法,用手捏制一些比较小的器物,这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但其造型比较粗糙,不规整,且不适用于一些形制较大的器皿。一种是贴筑法,即将粘湿的泥团捏制成片,在一个物体外部一块块敷贴整合而成,一般用两层或数层泥片。这种方法制作的陶器器身厚重粗糙,器形不规则。一种是盘筑法,即将泥料揉搓成条,从下往上盘绕成形,然后再用陶拍和陶抹拍打、压抹完成。以上三种方法是目前发现的陶器制作最早、最原始的方法,此外还有轮制、模制和雕塑法等几种方法。西藏东部大多采用这三种方法,而西藏中部地区的制陶技术更为先进,轮制法较普遍。
在制陶工具上,主要有陶制内模具、陶制慢轮下面的轴承、陶凸、釉刷、木拍、木刀、钻孔木棍、木质雕花刀等。在制陶能源上,西藏南低而北高,东南为林区,制陶时烧木柴,而西北只好用牛粪或草皮做燃料。在制陶原料上,主要是陶土和铝矿石粉。
藏陶的纹饰和种类
从昌都镇卡若村的卡若遗址出土的陶片看,陶色有红、黄、灰、黑四种,以黄灰色为主,纹饰以刻划纹为主,也有绳纹、附加堆纹、压印纹、篦纹、蓝纹、抹刷纹以及彩绘,主要图案为三角折线、方格、菱形、连弧、贝形、圆圈及四方形纹。陶器种类主要有罐、钵、盆。其中,盆的器形一般较大,敞口,平底,深腹,制作较精,多为盛器;碗的形器较小,敞口,平底,可分直口和多口两型;罐的器形大小悬殊,制作精致,可用作汲水、烧煮食物和储藏粮食等。从器形上看,有小口垂腹罐、小口鼓腹罐、长颈短唇罐、深腹罐、大口罐、单耳罐、双体兽形罐、带流罐和带嘴罐等类形。
从拉萨市北郊的曲贡文化遗址看,出土陶片多为素面,器物表面磨光,它的面貌与卡若遗址相比,显示出一定的进步性。例如,陶质火候较高,泥质磨光黑皮加工最为精细,器表光亮如黑釉;陶胎质密、坚实、纹饰较为丰富,有刻划纹、重菱纹、三角纹、波折纹、蛇纹、多饰于陶器的腹、颌、耳部。明朝时,制陶技术上已经出现了侵轮加工。陶器不仅有夹砂陶,还有泥制陶,陶色有褐、黑、灰、红色,器种有罐、碗、豆、壶等,带耳器较多,特别是圆底的“球形罐”最具特点。
卡若与曲贡的陶器对后世西藏制陶工艺产生了极大影响。到公元七世纪,制陶技艺有了一定的规模,制陶种类主要以刻划花纹的碗和小花瓶,釉色有蓝、紫、绿、黄等种类,西藏把这种釉陶总称为“唐碗”。到了元代,西藏釉陶已从制作少量的生活用品扩大到了建筑方面。这一时期,西藏各地都可以生产釉陶了。到了明清时期,西藏的釉陶技艺已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陶器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成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连吃饭的碗、盛牛奶的瓶及酿酸奶的罐火炉、茶壶都使用陶器。
藏陶的用途
西藏用陶贯穿在生活用陶、宗教用陶和建筑用陶三方面。
生活用陶的种类有:酥油罐、陶锅、酥油茶壶、热茶炉、酸奶罐、青稞酒壶、酒坛、花盆、便壶、保温缸、陶模具、陶轮、陶托和陶热等。宗教用陶的种类有:酥油灯、净瓶、擦擦、桑炉、陶锅、香插等。建筑用陶主要为琉璃瓦,图案多为琉璃滴水、飞天、仕女、狮、虎、花卉等。琉璃瓦都用于西藏的碑亭、桥、寺庙的歇山式建筑上,如布达拉宫前面的御制平定西藏碑亭、御制十全武功碑亭和拉萨琉璃桥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到来,藏陶面临着诸多代替品的冲击,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藏陶逐渐由实用工具演变为手工艺观赏品,从最初的注重实用性慢慢演变成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越来越凸显。当前,藏陶发展面临工艺退化、人才短缺、经济效益不高等瓶颈,自治区文化部门已开始着手保护与发展这门传统文化,仅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就有谢通门县牛村陶器制作技艺、曲松县陶器制作技艺、扎囊县陶器制作技艺和西藏红陶烧制技艺,一些民间力量也参与到藏陶的制作和推广中,藏陶有望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焕发出新光彩。
藏陶伴随着藏族文明史,既有着原始的魅力,又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凝聚着制陶艺人的情感,带着泥土的芳香,留存着制陶艺人心手相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深深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究它的迷人之处。
-
“见即愿满”唐卡展:端出雪顿节“文化盛宴”
“见即愿满”西藏精品唐卡展在雪顿节开展以来,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详细] -
十余道手工让历史国宝重显
西藏历史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管理手段也日趋科学,档案抢救修复工作也从无到有,有序开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