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唐卡,英雄史诗的宏大叙事
清代格萨尔唐卡。
央视《国家宝藏2》开播之前,曾经放出关键词,让大家预测国宝。其中,川博的一件文物的关键词是“声”,很多网友猜测为川博馆藏的唐代古琴、战国铜编钟、东汉说唱俑等等。直到答案揭晓,熟悉格萨尔唐卡的朋友才觉得,这个关键词原来很贴切。
在手抄本和木刻本出现之前,《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说唱而得到广泛的流传。为了加强说唱时的效果,加深艺术感染力,也为了招徕更多的听众,一些聪明的民间艺人就以格萨尔为题材,绘制人物画和故事画,说唱时把它们悬挂起来,边解释边演唱。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唐卡类型,称作“仲唐”。
而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一套格萨尔唐卡共有11幅,是迄今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仲唐中的精品,也是现存唯一一套保存最为完整的格萨尔系列绘画。
口耳相传的诗史
唐卡是藏文音译,指绘制在丝绸、绢面或布面上的一种藏族特有的卷轴画。绘制唐卡的颜料十分名贵,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以及藏红花、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让绘制的唐卡虽历经风霜,仍然色泽艳丽明亮,璀璨夺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川博讲解员张若微介绍,从苍茫巍峨的昆仑山,到迤逦万里的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到处都流传着一首不朽的诗篇,名叫《格萨尔》。传说中的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心中的旷世英雄,护佑着雪域高原。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它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研究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国际学术界有人将它称作“东方的荷马史诗”,给予很高的评价。
与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的英雄史诗相比,《格萨尔》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世代相传,至今在藏族群众、尤其是农牧民当中广泛流传,是一部活形态的英雄史诗。其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有120部、100万诗行、2000多万字,仅就篇幅来讲,比古代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依利亚特》和《奥德修记》、古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长,堪称世界史诗之最。这与《格萨尔》赖以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藏族的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客观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完整的仲唐精品
川博馆藏的11幅唐卡,分别展示着围绕格萨尔王故事的11个人物,在人物四周都配以相关的故事情节,以神子诞生显示神通、赛马称王降妖伏魔、铁马金戈南征北战、安定三界重返天国为线索,完整地描绘了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波澜壮阔的一生,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格萨尔王传》中的精彩场面。
这些仲唐有个共通的特点,单幅作品能表现《格萨尔》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汇总起来又能体现《格萨尔》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情节,成为一部《格萨尔画传》。
尤为珍贵的是画面中的每个场景都有详细的藏文题记,对正确辨识画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早期的唐卡绘画比较粗糙,但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丰富,绘画的技艺越来越成熟,也出现了许多真正的艺术精品。
川博这套唐卡绘制精美,构图巧妙,色彩细腻,弥足珍贵。这套完整的系列绘画,内容丰富,11幅唐卡描绘了格萨尔从天界到降生人间,从诞生后七天的功业到十三岁赛马称王,从征服魔地、霍尔等地到地狱救妻、返回天界,数百个故事场景被巧妙地安排在一套唐卡中。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幅画面都有详细的题记,对画面进行解说,对正确辨识画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俱佳。
-
青海民间工艺大师的中非“新不了情”
十年,三次跨越大洋,从青藏高原出发的民间工艺大师李联霞惊喜地发现,远在非洲西海岸贝宁的“洋弟子”依然在传承自己的衣钵。[详细] -
唐卡技融敦煌画 500米”移动莫高窟”将献礼文博会
目前,项目创制方分别在甘肃兰州、四川成都和北京创建了绘制基地,由国内知名画家、国家级唐卡非遗传承人等数十名画师组成3个项目绘制团队同时进行创作。[详细] -
青海“世界唐卡之都”邀中外游客探秘“非遗”
游古堡、赏唐卡、晒大佛、看“於菟”、跳藏戏、吃藏餐……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遗”项目热贡艺术所在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26日举行仪式开启冬春季旅游,邀中外游客开启青海藏乡“探秘之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