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工艺

西藏大力推动技能培训助力传统技艺传承发扬

左晓萌 发布时间:2019-11-26 10:15:00来源: 拉萨晚报


图为某技校学生在学习唐卡绘画。拉萨融媒记者 贡嘎来松摄

  藏族传统铸铜技艺、制陶、唐卡绘画、藏毯制作、藏香制作……这些藏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不仅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更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西藏持续推进传统工艺振兴工作,大力推动技能培训,不仅帮助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人才培养、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产业品牌等难题,更让各地农牧民通过振兴地区特色传统工艺而脱贫致富、助力传统技艺传承发扬,助力乡村振兴。

  尼木县吞巴乡的藏香制作工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吞巴藏香已在2013年申请成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如今,在尼木县吞达村,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工艺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将藏香、藏纸、藏雕刻、藏陶、藏靴、藏戏、藏鼓等民族特色产品展示在吞巴景区,打造了一条专属尼木的文化长廊。

  吞巴乡的米玛扎西,从12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藏香,并把成品放在网上销往区内外,“我是跟着父亲学会了制作藏香的技艺,后来又多次参加了乡里组织的藏香技艺培训。学会这门技艺,对于家庭生活的改善有很大帮助。现在除了自己投入的材料钱,每月纯收入最少达5000多元。”米玛扎西说。

  扎西吉彩,是西藏从事金银加工技艺的一名工匠,其产品有着独特的当地民族风格,深受当地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我们这门手艺原来都是代代相传,相对封闭的。但是现在,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手艺,我整合了原有的手工作坊,建立了有一定规模的金银铜器加工厂,向工人们传授技艺。现在我们厂有18名工人、专业技术人员5名,固定资产70万元,厂房面积1108平方米。以生产群众生活所需用品及宗教用品为主,还生产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等,产品品种多达百余种。”据介绍,扎西吉彩的金银铜器制作技艺已通过西藏自治区评审,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的认可度和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然而,传统工艺面广量大、传承人知识结构单一、创作和创新能力弱、技术及工艺瓶颈明显,传统工艺制品与现代生活脱节、产品附加值低、从业者生活难以为继等现状,成为西藏乃至全国都面临的实际问题。

  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传统文化只有经过与现代元素的重新组合,才能融入现代社会。自治区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西藏根据国家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积极筹建打造了一批‘唐卡村’‘木雕乡’‘藏香县’等特色旅游目的地,并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创意国际博览会’‘雪顿节’等节庆活动,设立西藏传统工艺产品展销区,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平台,提升西藏传统工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西藏还将支持全区各大中小学组织开展西藏民族特色传统工艺体验和比赛,鼓励有关部门拍摄和译制传统工艺纪录片、教学片、专题片和宣传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建设传统工艺展示、传习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民间传统工艺保护发展类公益组织、发展基金等,开展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记者了解到,按照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自治区文化厅、西藏大学主办,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承办了8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其培训内容包含藏族唐卡、传统雕塑、藏戏等内容,参与学员共299人,国家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补助资金共417万元。

  据悉,目前,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传统工艺类项目占200余项,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凝结了西藏劳动人民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