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活起来” 传下去 走更远

张斌 发布时间:2019-07-31 09:24: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日喀则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

  近年来,西藏日喀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日喀则市各级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投入1235.83万元。另外,2017年中央分别投资1200万元、650万元,新建夏尔巴歌舞传习基地和江孜卡垫传习基地。

  截至目前,日喀则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3个点(昂仁县迥巴藏戏、仁布县江嘎尔藏戏、南木林县湘巴藏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75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9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21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9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38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23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基地1个、市级示范基地8个,民间藏戏队81支。

  2019年第十七届珠峰文化旅游节期间,日喀则市黑龙江南路的四号公园开展盛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展演活动,来自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争相观看。

  “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提高了我们干部群众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夯实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群众基础。”定结县干部多布杰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定结县参加了每一届珠峰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展演活动,特别是定结县独有的夏尔巴民俗风情已经成了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为当地旅游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让非遗扎根生活,让非遗点亮城市。近年来,日喀则市注重非遗保护传承,全市每年开展各类非遗保护展演培训,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感,让非遗在活态中传承,在人民群众中扎根。

  ——全市成功举办三届日喀则市藏戏唱腔比赛。选派优秀民间藏戏队参加历届藏博会、拉萨雪顿节、珠峰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藏戏展演活动。

  ——日喀则市先后完成仁布江嘎尔藏戏代表性传承人次仁、扎寺羌姆代表性传承人喇嘛米玛、旦嘎甲谐代表性传承人扎西、拉孜藏刀传承人次旦旺拉4名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全市成功举办“日喀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话——金属锻制、卡垫织造技艺对话交流活动”,举办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举办全区唐卡传承人培训班。

  在“文化遗产日”“法治宣传日”“世界博物馆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日喀则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以设置非遗图片展览、发放非遗法宣传单、电视报刊报道为内容,向全社会大力倡导保护和参与非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8年,受上海援藏项目资助,日喀则市昂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迥巴藏戏登上乌镇戏剧节并首次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是迥巴藏戏继2017年后,乌镇戏剧节第二次登上国际舞台。

  近年来,日喀则市借助外宣平台,积极宣传和输出非物质文化产品,提升日喀则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外宣的力量让一个个藏身高原深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为世人所知。

  2017年,日喀则市藏族金属锻制技艺(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江孜卡垫)项目的3名艺人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传承新生代艺人竞技与作品展,参赛作品5件;日喀则江孜卡垫织造技艺传承人边巴顿珠荣获“新生代工匠之星”荣誉称号,日喀则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传承人尼多、罗布次仁荣获“最佳新人奖”荣誉称号。

  2018年,全市选派5个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积极参加云南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昆明)官渡第八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孜东铜器)代表性传承人列旦等4名荣获金奖,市级非遗项目八思巴藏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仁庆欧珠荣获银奖。

  登上国际舞台的经历,也让迥巴藏戏的传承人们对未来更有信心。年过花甲的迥巴藏戏第十代传承人南木加次仁告诉记者:“我非常有信心把这个传统藏戏发扬光大,今后培养更多学徒,更好地传承和发扬600年的藏戏文化,争取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