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洛追眼里的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镇措麦村“文化风景线”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了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镇措麦村老党员洛追的家。刚刚吃过晚饭的洛追正戴着老花镜做着笔记,笔记里面工整地记着有关政策、精神解读等内容。
“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要时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洛追告诉记者,入党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美好的一件事。44年来,村里的党员从3人发展到了94人。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强大,村民间发生矛盾都会第一时间来找党员调解,因此,他十分注重党的最新理论学习。从去年开始,村里已连续搞了两届农闲时节新时代文明实践十项活动,不管是“五下乡”宣传服务活动还是“四讲四爱”回头讲,他从不会无故缺席,而且会带上笔记本认真记下学习笔记,回家复习时认真写下心得。他的这一举动,村民们纷纷效仿。
除了跟着宣讲活动学习,洛追还喜欢通过村里创立的各种形式的“书屋”自学。在洛追家里,记者注意到,村里发放的小书架被摆放在了藏式矮柜正中央,上面陈列着各种藏语书籍,内容涉及最多是“四讲四爱”主题宣讲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习近平总书记公开发表重要讲话汇编》等书籍资料。“这些书和书架都是村里免费发放的,作为党员要带头学好书里的内容,我爱记笔记,这些就是这几年写下的。”洛追指着书架上一排厚厚的笔记本说道。
洛追告诉记者,进农家的不仅有小书架,还有“流动书屋”——一个个透明的收纳箱,里面装满了各类书籍。让洛追欣喜的是,村里的“流动书屋”变“配菜”为“点菜”,在分选书籍时要让村民成为主角,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村里就会按需分配。
洛追对这种“让书籍动起来”的形式很是赞许:“图书资源‘活’了,更方便了村民阅读,特别是距离村委会较远的几个组。”洛追告诉记者,“流动书屋”进组、进家庭,自家的书籍看完后还能相互流通,实现了书籍共享。7个多月来,仅他家里的书籍已经被交换了十多次。
“家家户户有‘小书架’和‘流动书屋’,村委会二楼还有‘农家书屋’,我们村老百姓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得多了。走,我带你去看看。”热情的洛追带着记者来到了“农家书屋”。这里俨然成了党员、群众的活动中心,五代领导人画像庄严悬挂,“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的藏汉标语整齐张贴。暮色降临,依然还有村民在这里看书,放假的孩子也会在这里写作业、练习藏文书法。
洛追告诉记者,以前许多村民闲下来就喜欢打牌、喝酒,现在,他们纷纷放下麻将、扑克,走进书屋或者就在自家厅堂读书看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各种形式的“书屋”成了村民充电、休闲的好途径,也成为措麦村村居生活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村开展纪念民改61周年活动 八旬老人讲述新旧西藏两重天
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近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乡多玛村开展了以“思旧社会的苦,感新西藏的好;思三大领主的寒。[详细] -
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后的次多老人:好日子一代又一代
“听我父亲说,他和母亲常年给地主劳作,别说报酬,温饱都根本解决不了。母亲也很早患病去世了……”。[详细] -
塔巴陶瓷:千年技艺代代相传
千百年来,陶器在藏族同胞生活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烧饭、喝茶、饮酒、储粮、盛水、装油都离不开它。陶器不仅仅作为日常生活用具。[详细]